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職校區域經濟結構對接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安徽省產業結構現狀與高職院校的對接分析與對策
要規劃好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必須清楚當前區域產業結構的現狀及發展趨勢,明確區域內行業發展的重點及具有發展潛力的朝陽產業和行業,以此作為規劃專業布局的前提。
改革開放以來,安徽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升級。三次產業的位序:1980年代初期開始為“一二三”,1990年代中期開始為“二一三”,2000年初開始一直到現在為“二三一”(見表1)。安徽“十二五”規劃提出“在十二五期間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格局,三次產業結構調整到9∶53∶38,城鎮化率超過50%”從上表可以看出,安徽省的產業結構呈現出第二產業比重逐年遞增,第一、三產業比重逐年遞減的規律。安徽省產業結構中第一產業即農業的比重逐漸降低,第三產業也在逐漸降低,只有第二產業在不斷的上升,第二產業是支柱產業,它帶動這整個經濟的發展,但它的發展并沒有給第三產業很好的帶動作用,第三產業還是在不斷降低的。第一產業雖然在逐漸降低,但它的比例相對還是大了點。表3表明了安徽產業經濟結構、高等職業院校的專業設置與招生現狀。結合安徽省“十二五”規劃:“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把經濟增長轉到以現代農業為基礎、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先導、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發展軌道上來”。
對全省高職專業設置和招生規模的調整作如下建議:全省農林牧漁大類的專業和招生比重比第一產業比重小11%多,所以在國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安徽農業大發展的指引下,安徽應增加現代農業方面的專業數量和招生人數。全省第二產業的專業和招生比重分別為28.23%和29.50%,這與全省第二產業比重(54.31%)相差很大,所以,為了適應安徽省加快先進制造業的發展,突顯安徽產業結構“二三一”中二在穩步擴大的趨勢,必須增加制造業方面的專業和招生規模;同時,第二產業的內部結構還不太適應,主要表現在制造方面的專業和招生比重(分別為13.65%和15.87%)遠低于產業經濟結構中的制造業的比重安徽近三年制造業比重都在45%以上)。所以,為了適應安徽加快先進制造業的發展,應適當增加制造業方面的專業和招生規模。全省第三產業的專業點和招生比重分別為69.94%和69.02%,比全省第三產業目前的比重(37.4%)高出很多。
所以,應降低第三產業方面招生規模;但是從與產業經濟結構轉型和十二五安徽省經濟結構發展目標來看又應增加業規模。同時要在第三產業內部調整專業設置:應適當增加現代服務業方面的專業和招生比重,而適當降低財經(2011年其專業點和招生比重分別為19.68%和18.94%)、文化教育(2011年其專業和招生比重分別為11.30%和9.07%)等大類的比重。
安徽省高職院校專業與區域經濟產業結構對接建議
(一)發揮政府部門的宏觀調控作用,定期制定高職院校整體發展規劃在高等職業教育發展中,政府的宏觀調控是必不可少的。在高等職業院校專業設置中,政府要發揮其宏觀的協調、指導作用,定期制定高職院校整體發展規劃。要根據安徽省產業結構的變化,限制發展產業需求不大、學生就業率不高的專業,優先發展區域急需的專業,鼓勵發展特色專業。比如根據產業結構、學生就業、學生招生、在校人數把限制的專業分為:布點較多的專業、在校生較多的專業及就業率較小的專業等。
(二)各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要盡量避免重復一方面,人事和勞動部門要定期公布人才需求信息,即新職業、新崗位、新工藝、新技術信息,努力減少學校與地方經濟建設的信息不對稱現象。另一方面,學校要緊密結合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調整、設置專業。同時不同的區域經濟發展有不同的特點,為適應經濟的發展,需要區域職業教育也要辦出專業特色,適應區域經濟社會專業需求、技術水平、企業重組、新技術應用的變化,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在專業培養上突出地方特色,建成一批反映學校辦學水平的品牌專業或特色專業,形成專業建設的“亮點”。
(三)專業設置與調整要有超前性。設置和調整專業前要調查本區域的資源優勢、支柱產業及其發展方向,結合區域特點,科學地預測人才需求,開設具有適當超前性的專業。因此,專業設置必須與社會、經濟、科技進步保持同步調整,及時淘汰那些過時陳舊的內容,使專業設置始終保持超前性。
作者:張傳年代祺黃甜劉家保單位:安徽郵電職業技術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安徽新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