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金融發展與二元經濟結構的互動效應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二元經濟既包括部門二元化即傳統農業部門與現代工業部門的并存,同時也包括地理二元化即經濟發達地區與落后地區的并存。二元經濟結構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從幾年前提出的“統籌城鄉經濟”、“城鄉發展一體化”的發展思路,再到當前提出的“新常態”均衡發展理念,表明在我國當前經濟轉型、深化改革的重要時刻,二元經濟結構的有效彌合是工作的重心。金融在資源配置、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是現代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作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金融發展在二元經濟結構轉換中的作用是否顯著?由于資本的“逐利性”,金融發展與二元經濟結構的互動,是產生了正效應還是產生了負效應呢?本文以具有典型二元經濟特征的河北省為研究對象,雖然河北省產業結構中二產、三產已超過了一產的發展,但是在就業結構上仍然以一產為主,所以勞動生產率表現在農業部門是相對較低的,農業部門與非農業部門二元特征明顯。通過選取1978~2013年河北省的相關數據,運用計量經濟模型來分析金融發展在二元經濟結構轉換中的作用。
1相關文獻回顧
國外學者關于金融發展與二元經濟結構的研究始于20世紀60年代,目前已取得諸多進展。海拉•明特(1964)指出欠發達國家將有限的資本資源更多地提供給現代經濟部門,使得資金從傳統經濟部門向現代經濟部門凈流出,造成部門間差異[1]。愛德華•肖和羅納德•麥金農(1973)研究認為發展中國家存在兩個割裂的金融市場,金融二元性、信貸獲得的不平等導致二元經濟的出現與惡化,提出了“金融抑制”理論和“金融深化”理論,并且開創性的對金融發展與二元經濟結構之間的關系進行了論述[2]。加爾比斯(1977)提出了兩部門金融發展模型,論證了金融抑制對經濟增長的影響。Banerjee等(1998)通過建立基于信息不對稱的模型,得出二元經濟最終能夠向一元經濟轉換的結論。Clarke、Xu和Zou(2003)進行了金融中介對收入差距影響的實證檢驗,結果表明金融發展—126—正向影響著“現代部門的重要性”。
國內在這方面的研究起步較晚。在理論探索方面,王少國(2003)通過其所建立的封閉條件下二元結構模型,證明在二元經濟結構轉換過程中金融發展所起到的作用,既可能是促進也可能是阻礙。周振、謝家智等(2008)通過建立內生金融發展的二元經濟增長封閉模型,驗證出發展中國家部門間金融資源配置出現流動性失衡,是受銀行主導型金融體系的影響,這種失衡對二元經濟總產出的增長和二元經濟結構轉換起到促進作用。劉澄,黃翔(2010)對金融發展在二元結構轉化中的作用進行了深入地探討,通過建立包含金融部門的二元經濟結構轉化模型,驗證了二元經濟結構轉換的促進是與金融部門產出的持續增長和金融部門效率的增強分不開的。從實證研究角度,彭建剛,李關政(2006),結合我國1990~2004年的季度數據,進行了金融發展與二元經濟結構的相關性實證分析,得出貸款比率的上升對二元經濟結構轉換起負向作用,非國家金融機構的比重越大對二元經濟結構轉換起正向作用[8]。孫力軍(2009)利用我國各省數據,建立金融發展與二元經濟結構的多變量VAR模型,最終實證結果顯示不論在長期還是短期金融發展都是促進二元經濟結構轉換的原因。仇娟東,何風雋(2012)實證檢驗了我國城鄉二元經濟與二元金融的相互關系,發現二者呈反向變動關系,并且互為因果關系。以上國內的實證研究大多關注國家的整體層面,借鑒西方學者思想對我國的現狀進行修正和檢驗,而對區域二元經濟結構中金融問題研究比較缺乏,例證也不詳實,實證研究的結論也不確定,因此,本文基于區域經濟研究的角度以河北省為研究對象,因其具有典型的二元經濟結構特征,故對其金融發展與二元經濟結構的互動效應進行實證分析,對我國指定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2金融發展影響二元經濟結構轉換的作用機理
目前,在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二元經濟結構成為了絆腳石。而要轉變二元經濟結構就必須解決核心問題即優化金融結構,使兩者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在它們之間存在著金融發展一增加資本積累一優化產業結構一轉換二元經濟結構的邏輯關系,反應了金融發展影響二元經濟結構的內在作用機制。
2.1資本積累與二元經濟結構資本積累在金融發展中不斷擴大主要是通過以下金融功能的發揮與提升來實現的:(1)儲蓄集聚功能。分散的儲蓄借助金融中介的發展和金融工具的多樣化與復雜化聚集在一起形成資本并最終轉化為投資。(2)風險管理功能。投資者面臨的流動性風險可借助金融中介通過風險內部化來降低,提高保險度;越來越多的資金因金融市場交易成本的降低,向回報率高的項目轉移,因其流動性較低所以對長期資本積累的促進作用明顯。(3)公司治理功能。公司所有者管理公司的理念是本著股東利益最大化原則,故其創設金融安排來推動經理人的執行。金融安排使公司治理水平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增強,加快了資本積累速度。發展中國家二元經濟結構特征顯著,隨著現代工業部門的不斷擴張和傳統農業部門的不斷縮小,二元經濟結構發生著轉換過程,而推動這個過程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資本,而實現資本積累的途徑是一方面通過收入分配將利潤向現代工業部門傾斜以達到快速積累資本的目的;另一方面是由傳統農業部門的剩余勞動力不斷被現代工業部門吸收來實現。可見,二元經濟結構成功轉變的關鍵在于現代工業部門的資本積累,英國工業革命初期殘酷的原始積累過程就是很好的例證。
2.2技術進步與二元經濟結構三大金融功能的發揮與提升同樣在金融發展下影響著技術進步:(1)儲蓄集聚功能。在金融發展中單個投資者的資金利用可進行小額投資的金融工具集聚起來,通過證券市場和金融中介機構將這些資金用于技術創新項目的融資,使資源配置得到了優化同時推動了技術創新。(2)風險管理功能。技術創新投資中的流動性風險,可以由金融工具的流動性來規避,投資者可以在風險下將投資項目迅速變現減少損失,對長期資本形成和資源配置十分有利,進而促進了技術創新。同時,技術創新投資中的收益率風險,可以通過資產組合來分散,提高了投資者專業化的選擇技術。(3)公司治理功能。企業家行為的監督責任由金融中介專門承擔,通過對證券組合的分散持有,消除監督過程中的重復現象,使投資風險分散化,促進技術創新。技術進步在發展中國家二元經濟結構轉換過程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對傳統農業部門進行技術改造,使落后的勞動生產率得到飛速的提高,大量的農業剩余產品和勞動力涌入現代非農業部門。同時,技術進步引發新工藝、新材料和新市場的層出不疊,更多的農村剩余勞動力被不日益壯大的現代非農業部門所吸收,大大提升了發展中國家二元經濟結構轉換的速度。
2.3資源合理配置與二元經濟結構發展中國家由于金融資源總量不足,在資源配置問題上采取政府干預政策,長期以來農業部門金融資源配置不足就是由于政府將金融資源向非農業部門傾斜所造成的局面,農業部門發展速度也因此受阻變緩,反而會牽制住現代工業發展的步伐,“李嘉圖增長陷阱”就是這樣產生的,金融資源的非均衡配置停滯了二元經濟結構的轉換。目前我國二元經濟結構越發明顯主要源于農業部門的金融資源配置不足,配置效率低下,長期發展的結果就是農業部門發展速度越發緩慢,農業部門和非農業部門經濟結構的扭曲不斷加劇。因此加大農業部門的金融資源配置是二元經濟結構的轉換提速的根本,農業部門與非農業部門間金融資源配置的合理度對二元經濟結構的轉換具有正向效應。
3指標與數據
3.1指標選取
3.1.1反映二元經濟結構的指標反映二元經濟結構的指標有很多,較常見的主要有二元對比系數、二元反差指數和比較勞動生產率差異等。研究二元經濟就是研究生產率的差異,二元對比系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比較勞動生產率和二元反差指數,因此本文選取二元對比系數DCR來衡量部門二元經濟結構。二元對比系數是指農業的比較勞動生產率與工業的比較勞動生產率的比值,其中比較勞動生產率為該部門的收入比重與勞動力數量比重的比值(陳宗勝,1994)[12]。該指標越大表明兩部門的勞動生產率差距越小,二元經濟程度越弱。但是隨著第三產業的迅速發展,現代部門不僅指工業部門,還應包括第三產業。因此本文選取的二元對比系數是修正后的,即農業與非農業各自的比較勞動生產率比值,其中非農業為第二、三產業之和。二元對比系數理論上在0~1之間,一般情況下,發達國家二元對比系數會略高于發展中國。
3.1.2反映金融發展的指標本文從金融規模和金融效率,即“量”的擴張和“質”的提升兩個方面來確定金融發展指標。衡量金融發展規模最常用的指標:金融相關比率(FIR)。國際上通常采用戈氏指標和麥氏指標兩種計量方法,由于河北省缺乏計算兩個指標所涉及的金融資產總量和廣義貨幣存量M2的相關數據,故無法直接使用這兩個指標,只能利用河北省各類金融機構存貸款數據,來估算河北省金融發展規模。反映金融效率的指標:私人部門的信貸量與名義GDP之比(亞洲開發銀行)、非國家金融機構貸款與貸款總額之比(彭建剛、李關政,2006)、存貸比等。鑒于我國國家金融機構占主體地位,本文選取存貸比(FE),即金融機構貸款與存款之比,反映金融機構吸納的存款轉化為貸款的效率,來衡量金融資源利用效率。
3.2數據來源鑒于時間序列分析對數據的要求和數據的可得性,樣本區間選擇為1978~2013年河北省的年度數據,主要來源于歷年《河北經濟年鑒》、《新中國五十年統計資料匯編》以及2013年河北國民經濟統計公報。
4實證分析
4.1單位根檢驗為了避免時間序列數據產生偽回歸,首先對數據進行了單位根檢驗。如表1所示,可得DCR、FIR和FE都存在單位根,是非平穩的;進行一階差分后,△DCR、△FIR和△FE在1%的顯著水平下都不存在單位根,是平穩的時間序列,因此DCR、FIR和FE均為一階單整序列,可以采用協整方法進行檢驗。
4.2協整檢驗雖然各指標是非平穩的,但指標間的某種線性組合可能是平穩的,所以在長期還是存在穩定的協整關系。利用EG兩步法進行協整檢驗,通過OLS的分析結果如下:DCR=0.1FIR+0.075FE(12.59)(6.21)對殘差項et進行單位根檢驗,et的ADF統計量為-3.205<C0.01=-2.635,在1%的顯著水平下是平穩的,說明變量之間存在協整關系,即金融規模、金融效率與二元經濟結構之間存在長期均衡的協整關系。從方向上來看,金融相關比率(FIR)、存貸比(FE)與二元對比系數(DCR)之間均呈顯著的正向關系,即金融相關比率越大,存貸比越高,二元對比系數就越大,二元經濟程度就越弱,從長期的角度可以看出,河北省二元經濟結構的轉換與不斷擴張的金融規模和不斷提高的金融效率是息息相關的。其中,金融相關比率對二元對比系數的影響系數為0.1,存貸比對其影響系數為0.075,可見金融規模對二元經濟結構轉換的作用更大一些。
4.3動態響應分析進行脈沖響應函數分析之前,首先建立向量自回歸模型(VAR)。該模型無需事先對變量的外生性和內生性進行區分,根據AIC原則和SC原則確定滯后階數為2階。由AR根檢驗VAR模型的穩定性,發現模型所有根模的倒數都小于1,說明該模型是穩定性的。脈沖響應函數(IRF)基于VAR模型下,內生變量受到隨機擾動項的一個標準差沖擊后,當前和未來取值的動態變化。(高鐵梅,2009)[13]。以下分別給出了二元經濟結構、金融規模、金融效率的沖擊反應曲線,響應函數的期數為10年。圖1顯示二元經濟結構的沖擊反應情況。二元對比系數對自身一個標準差沖擊后,立刻有較強的反應,在第1期達到最大,約為0.021,之后迅速下降,在第6期開始出現負值,逐漸趨于零。在圖1中,給金融相關比率一個標準差的沖擊后,給二元對比系數帶來的是負向沖擊,但接下來表現為明顯的正向沖擊,在第5期之后轉為正向,呈穩定的正向響應。當給存貸比一個標準差的沖擊后,二元對比系數從第1期開始上升,第2期較為顯著,達到最大值,之后開始緩慢下降,在第4期出現負值。總體來說,短期內,金融規模對二元經濟結構轉換起到促進作用,而金融效率對二元經濟結構轉換的沖擊表現不明顯,沖擊作用不大,有一定的波動性,說明河北省金融效率不高,對二元經濟結構轉換的作用還未充分顯現。圖2顯示金融規模的沖擊反應情況。金融相關比率對二元對比系數一個標準差的沖擊后,第1期最高,達到0.025,隨后緩慢回落,到第6期出現負值,這說明,二元對比系數的增大,二元經濟結構的減弱,將促進金融規模的擴張。金融相關比率對自身一個標準差的沖擊后,第1期達到0.13,隨后開始下降,說明金融規模可以促進自身的增長。給存貸比一個標準差的沖擊后,第1期從零開始,其后緩慢上升,在第2期達到最大,隨后急劇下降,第3期以后影響均為負值,說明河北省金融效率的提升對金融規模有限制作用。圖3顯示金融效率的沖擊反應情況。二元對比系數對存貸比的影響,從第1期開始達到0.02,之后緩慢上升,第4期達到最大,約為0.03,其后有緩慢下降,但均為正向影響。這說明,河北省二元經濟結構的轉換對金融效率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對金融發展具有質的提升。當給金融相關比率一個正向沖擊后,對存貸比的影響為負值,第1期為-0.02,其后緩慢,其值在-0.03左右,說明河北省金融規模的擴張并未帶來金融效率的改進。給存貸比自身一個標準差的沖擊后,第1期從0.074開始上升,第2期影響最大為0.83,隨后逐漸下降。這表明金融效率的變化與自身的關聯性很高。
4.4方差分解下面利用方差分解來判斷二元經濟結構與金融規模、金融效率之間的相互作用及其對各自的貢獻率。由圖4可以看出,影響河北省二元經濟結構最大的因素是其自身,在滯后10期方差解釋率仍為85.3%,這表明河北省二元經濟特征顯著,傳統農業部門與現代工業部門生產率差距較大,發展不均衡。金融規模對二元經濟結構的方差貢獻率相對較大,從第5期以后效果更加明顯,在滯后10期貢獻率達到10.5%。金融效率的貢獻率較小,僅達到4.2%。這說明對于河北省來說,短期內金融規模對二元經濟結構轉換的作用更大,這與前面的分析結果是一致的。由圖5可以看出,對河北省金融規模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是其本身,前4期在90%以上,隨后開始下降,在滯后10期貢獻率仍為62.2%,這說明金融規模與其自身關聯性較為密切。金融規模從二元經濟結構得到的貢獻率較低,在短期內效果不明顯。金融效率對金融規模的貢獻隨著時間增加呈緩慢上升趨勢,在滯后10期貢獻率達到35.1%。由圖6可以看出,對金融效率貢獻率最大的仍是其本身,第1期時達到最大,約為87.6%,隨后開始下降,在滯后10期貢獻率為68.4%。二元經濟結構對金融效率的貢獻率第1期最低,隨后緩慢上升,表明二元經濟結構轉換對金融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具有較大促進。金融規模對金融效率的貢獻率從第1期的6.3%,之后逐年上升,到第10期增加到20.8%,這說明金融規模與金融效率之間有較強的相關性。
5結論及政策建議
本文通過協整檢驗、脈沖響應函數針對性研究了河北省金融規模、金融效率與二元經濟結構之間的長期均衡關系和動態響應關系,利用方差分解判斷變量之間的相互作用及其對各自的貢獻率,得到以下3個主要結論:
(1)從長期來看,河北省金融發展與二元經濟結構一直處于均衡狀態,河北省二元經濟結構的轉換受到了金融規模的擴張和金融效率的提高的正向影響,這說明金融發展與二元經濟結構的轉換是促進作用,而不會導致二元經濟結構的加劇惡化。因此,加大二元經濟結構轉換的金融支持力度,應是河北省統籌城鄉發展的一項長期政策。打破金融機構城鄉分立態勢,建立村鎮銀行、農村資金互助社、小額貸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機構組織,探索建立城鄉機構信貸合作模式,形成有競爭力的多元化金融市場,不斷提高金融服務的可得性。通過改善農業農村金融基礎設施建設,集成發展鄉鎮金融服務,加快綜合業務網絡系統建設,以信息化促進城鄉金融一體化建設,從長期完善金融生態環境,促進二元經濟的有效彌合。
(2)從短期來看,二元經濟結構轉換受金融規模的影響比受金融效率的影響更大一些。這表明在現階段,河北省在金融發展中金融資產數量上的擴張對二元經濟結構轉換的促進作用更為明顯,而河北省金融資產配置效率不高,對二元經濟結構轉換的作用還未充分顯現。因此,要繼續擴大涉農信貸投放規模,尤其加強對農業、農村和不發達地區的政策性金融支持,加大對農業產業化和龍頭企業的支持力度,確保區域經濟與農業經濟的發展獲得足夠的資金支持,促進農業技術改進與科技創新。為滿足農村對金融服務的多樣化需求,要積極開發更多的涉農融資特色產品,在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方式上勇于創新,進一步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良性發展。
(3)二元經濟結構的轉換在一定程度上促進金融效率的提高。二元經濟結構的轉換有利于金融資源在部門間的有效流動,優化金融結構,提高資金使用和運行效率,對金融發展具有質的提升。因此,二元經濟向一元經濟轉化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政府按照市場經濟體制的客觀要求,減少對金融活動的過多管制,保證市場機制對金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實現金融資源的合理流動,使資金得到更充分地利用,達到二元經濟結構轉換與金融效率提升的良性互動。
根據本文的研究結果,提出政策建議如下:
(1)構建符合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經濟發展戰略為使區域金融發展更好的助推二元經濟結構轉換,在制定區域經濟發展戰略時必須呈現差異化。區域經濟發展戰略中始終以產業發展為核心。經濟發展的方向、速度和規模與產業結構保持高度一致性,同時產業結構也決定著區域二元經濟結構轉化的順利程度。大力發展新興服務業部門,因其具有較強的產業關聯效應,所以它可以鏈接各個產業產生聯動發展,就業率隨之提高,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將被充分利用,對二元經濟結構的轉換作用明顯。結合各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制訂不同的經濟發展戰略:繼續大力發展以金融業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是經濟發達區域的戰略重點,以此推動其它產業的快速發展。經濟次發達區域發展戰略重點在于平衡各產業之間的關系,既不放松二、三產業的繼續發展,又要通過農業技術革新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保證第一產業的持續發展,縮小其與非農業部門的差距。而對于經濟落后區域,盡快走上工業化道路是該區域產業發展戰略的重點,改變以傳統產業為主導的產業結構現狀,根據自身比較優勢選擇主導產業。
(2)制定具有區域差異性的金融政策在全國統一的金融政策指導下,區分各區域具體經濟發展情況制定各自的具有差異性的金融政策。保持金融產業的有序和可持續發展是發達區域在今后較長一段時間內繼續執行的政策要求,在市場機制主導下,充分利用區域金融的資源配置功能,實現發達區域二元經濟結構的轉換。對于次發達區域在利率、準備金率、金融機構設置原則與條件及信貸優惠方面實行特殊待遇,制定區域性貨幣政策,合理規劃該區域金融機構的布局,以各種優惠政策引導商業銀行為工業化發展提供資金支持,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在支持工業化的同時,增加對農業進行改造的資金支持,將金融支持政策適度對農業部門照顧,可以提升該區域二元經濟結構轉換的速度。而在經濟落后區域,由于其二元經濟結構轉換的外部動力較小,所以戰略重心應放在內部動力的提升上,實現以點帶面,將有發展潛力的城市培養成為中心城市,帶動周邊區域整體經濟和金融的發展。以較低的貸款利率,優惠的稅收政策、寬松的市場準入條件吸引外來的投資,引入社會資本,增加該區域可利用的金融資源,為支持該區域發展籌集資金。
(3)建立較為完善的區域金融體系既要重視地方中小金融機構體系的建立又要積極改革既有的農村金融體系。與全國性金融機構相比,地方中小金融機構具有獲取信息的便利性優勢,對當地經濟總體情況以及當地中小企業發展狀況更為了解。在對區域內各級各類企業提供融資時,在融資規模、融資方式、融資期限和融資渠道上更加具有靈活性。伴隨著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分支機構規模逐漸收縮,地方中小金融機構則接替它們承擔起匯集金融資本、提供金融服務、配置金融資源的重任。在促進二元經濟結構轉換方面地方中小金融機構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支持著地方經濟建設。同時對現有的農村金融體制進行改善也是工作的重點,基層農業銀行信貸審批權限要進一步放開,在信貸利率、儲備金率等方面實行特殊政策,同時在商業銀行辦理農業信貸業務時給予營業稅、所得稅的優惠,提高信貸收益來鼓勵農業信貸的發放等,這些做法既保證了基層農行的資金安全,降低銀行從事農業信貸時的風險,又較大程度的支持農業的發展。
(4)健全社會保障制度區域二元經濟結構轉換離不開健全的社會保障制度。目前我國在勞動力轉移上還存在戶籍限制、社會福利限制、土地使用限制等方面的制度障礙。只有對戶籍制度、土地使用權和社會保障制度進行根本的變革,取消各項不平等的差別,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二元經濟結構轉化。財政轉移支付是解決地區收入差距的重要手段。橫向支付手段使發達區域與落后區域資源共享,尤其是在人才流動上,讓發達區域的人才落戶于次發達區域和落后區域,推動各個區域的共同成長。
作者:程穎慧 王健 單位:河北金融學院 河北省科技金融重點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