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美國經濟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美國經濟危機影響我國的出口貿易。自從1978年我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就一直將擴大出口作為對外開放戰略中最重要的目標。自1978年至2007年這30年來,我國的出口平均增長率穩步上升。尤其在2001年加入WTO后,我國的出口競爭力再一步增強。同時,我國的出口結構也在不斷的優化,制成品所占比重從開放之初的46%攀升至2007年的95%,而機電產品跟高新技術產品的比重日益上升,中國的出口份額占全球的近10%,成為了世界第二大出口國。被稱為“世界工廠”。但是美國經濟危機的出現,使美國的經濟出現巨大的動蕩,美國民眾手中的貨幣由于通貨膨脹的壓力,購買力已經遠不如從前,所以他們就減少消費,這就使我國出口產品的外部市場需求不足,在我國這樣一個外需所占比重大的國家,外需不足勢必會對我國的出口產生不良影響進而影響到我國的經濟。美國的經濟危機出現后,美聯儲面對巨大的經濟壓力又采取了美元貶值的一貫做法,而我國的人民幣卻依舊穩步升值,這樣對于美元來說人民幣就相對升值了。這對于出口企業來說就有雙重的打擊,一方面是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盛行使得市場變窄,而另一方面則是國內的各種政策相逼,這不僅使我國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變弱,同時也給出口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由此導致我國出口增速的大幅下降。
2.美國經濟危機影響我國的就業。就業自古以來就被認為是民生之本,經濟的不景氣使得企業減少用工人數,這就使就業壓力增大。這次危機主要是對我國的出口企業有影響,而又集中表現在對勞動密集型跟出口加工型企業的影響。這些企業的主要用工團體就是農民工,所以對于農民工的沖擊最大。這是國內的用工情況,對于外商以及港澳臺地區的投資商受到危機影響,為了減少用工成本,也大力度的裁員。而美國等發達國家亦是如此,失業人員可能向受危機影響小的國家流動,進一步增加了我國的就業壓力。
3.美國的經濟危機影響我國的金融市場。美國是一個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大國,而且由于美元與黃金直接掛鉤,美元就成為了國際上最通用的貨幣。所以各個國家為了投資、國際結算等方面的問題,都會大量持有美元外匯儲備。由于中國是現在世界上美元外匯儲備第一大國,而美元的貶值直接導致匯率變動,我國巨額外匯儲備縮水。我國的許多金融機構,由于大量持有美國公司所發行的債券,在危機發生后遭遇巨大損失,從而影響了他們在國內的投資。進而影響了整個中國的金融市場。
二、美國經濟危機的應對之策和建議
1.政府的應對之策(1)降低外貿依存度,優化進出口結構。我國沿用亞洲國家通用的外向型經濟取得了成功,但是這也使我國出現了外貿依存度過高,進出口結構不合理等情況。由于把擴大出口作為對外開放戰略中最重要的目標,所以我國的進出口一直都是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之一。也正是因為這樣,使我國的外貿依存度過高,近幾年高達60%,這就使我國的經濟在全球化的今天很容易受到世界經濟的影響。因此,我國需要通過轉變經濟增長模式來降低外貿依存度,雖然消費、投資、進出口同為帶動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但是進出口的作用是最大的。所以,我們要將外需轉內需,轉變成消費、投資、進出口協同拉動的格局。而且,我國的進出口商品中,還是以制成品為主,出口企業則以勞動密集型、出口加工型為主,這樣就使我國的進出口過分依賴外國的需求,當美國經濟危機出現后,我國的進出口就遭遇了重創。因此,我們需要加強自主創新,增加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減少對外國的依賴。(2)控制人民幣的升值步奏,加強外匯儲備風險管理。自從1978年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經濟發展速度最快和最有發展潛力的國家之一,也成為發展中國家里面吸引外資最多的國家。引入外資對于我國的資金缺口起到了很大程度上的緩解作用,而且許多重大的項目也是由于外資的引入才得以建立。但是,也形成了大量外債,為了將其維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以及其他原因,我國的外匯儲備日益龐大,成為了外匯儲備第一大國,而且成為了美國第一大債權國。2008年經濟危機發生后,美聯儲礙于經濟衰退的壓力,又采取了美元貶值的一貫手法,這樣不僅使中國的巨額外匯儲備縮水,還使人民幣被迫升值。這就影響了我國的進出口和整個經濟。所以我國需要結合國際情況合理安排我國的外匯儲備,并且對外匯儲備定期進行合理的風險預估,將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雖說人民幣升值是國力日益強盛的體現,但是為了避免人民幣由于外幣惡意貶值導致被迫升值,人民幣升值一定要控制好步奏,穩步合理升值。
2.企業的應對之策此次經濟危機對我國企業的影響集中在對進出口企業的影響,尤其是出口企業,因此,我們就出口企業來研究一下應對之策。(1)積極開拓新市場,減少對西方國家市場的依賴。我國的出口主要市場就是歐美等發達國家,而這些國家由于經濟體制相似,都是經濟、投資高度自由化的國家,一個國家發生了經濟危機其他國家都不能幸免。而將這些國家作為主要出口市場的我國,必然會受到巨大影響。但是如果我們積極開發新興市場努力,不要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實現多元化市場戰略,當危機發生時,那些受危機影響小的市場則可以繼續穩步運行,減小了危機對我國的綜合影響。還需要積極開發國內市場,實現外需與內需共同帶動自身發展。(2)增強自主創新,提升自身競爭力。在這次的大危機中,主要是勞動密集型跟出口加工型行業中的中小企業受到較大沖擊。有外部的不利影響,但是企業內部競爭力不強,只依賴外部市場需求等問題還是值得我們注意的。企業必須增強自身競爭力,這樣才能安然渡過危機。首先,企業需要通過科技技術的研發與創新,提升產品的附加值,不要將“中國制造”作為一個長遠的戰略,應該向“中國創造”邁進。其次,樹立自己的品牌,加強品牌建設,使中國的自主品牌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提升出口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最后,企業應該加強自身的管理水平,實現科學化管理,降低經營成本,無形之中就增強了出口產品的競爭力。為了有效的抵御風險,還可以成立行業聯合會,增強企業之間的聯系與交流,從而有效的抵御和化解風險。(3)積極利用政策發展自身。這里的政策包括國際貿易政策以及國內的產業政策等。在經濟危機發生后,歐美國家普遍實行了貿易保護政策,這就要求我們熟悉國際貿易條例,在明確自身符合條例時,要積極運用國際通用法則維護自身的權利。而我國為了減少危機對進出口的影響,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來刺激經濟發展,尤其是今年開始對進口產品在我國市場上的壟斷進行監管。企業需要積極了解政策,為自身努力爭取權益,實現企業的長足發展。
作者:楊靜單位:安徽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