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國際視閾下經濟危機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經濟危機對宏觀經濟的影響
1.1政府的財政收入減少經濟危機造成國際投資急劇減少,許多發展中國家的商品出口數量明顯降低。由于進出口工業受到影響,導致國內企業破產倒閉或減少生產規模,國家稅收因此會下降[2],特別是對一國的財政收入造成極大的影響。以中國為例,2008年的經濟危機使政府財政收入的增長速度明顯下降,2008和2009年政府財政收入增長速度分別下降了12.9%和26.2%(見圖2),經濟危機使政府財政收入面臨巨大壓力。此外,政府財政收入的減少導致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直接投資也會減少,特別是對發展中國家衛生事業的國際援助,這對于與衛生領域的產業負面影響特別大。
1.2居民的失業率增加2008經濟危機后,中國人力資源和勞動保障部門統計新增失業人員約為2000萬人,總體失業率有小幅上升(見圖3),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動力、傳統的城市出口行業、礦業和手工制造業。另外,經濟危機在柬埔寨已造成30000人失業,主要集中在該國最重要的出口行業制衣業。在印度,出口外向型行業已造成50萬人失業,主要集中在鉆石珠寶、制造業和紡織行業。國際勞工組織統計全球經濟危機將影響5100萬工人,失業人口將達到3000萬人。失業人員失去工作收入、醫療保險,這些人的基本生活保障得不到滿足,包括基本的營養攝入不足、醫療需求得不到滿足,而導致健康狀況下降。
2經濟危機對衛生的影響
經濟危機對衛生系統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公共衛生服務質量下降、食品安全性降低和公眾健康水平下降。同時經濟危機影響千年發展目標的實現,特別是降低兒童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和營養不良發生率等。而經濟危機影響衛生系統的途徑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2.1政府財政收入減少影響公共衛生投入受經濟危機的影響,國家將削減其衛生預算。經濟危機造成的國內出口需求減少,導致獲取資本渠道收緊,外國直接投資規模縮減,以及匯款額下降。由于收入下降,為衛生保健籌措資金的政府收入面臨極大壓力。正是由于政府財政收入減少、實施經濟刺激而導致衛生預算增長速度降低或減少,或者由于國際援助減少而導致可利用的衛生資源減少,從而導致衛生服務的可及性、公平性、可獲得性降低。例如,墨西哥在經濟危機后,GDP下跌了4.6%,其在貧困人口方面的政府投入下跌了23.7%。
2.2通貨膨脹影響基本衛生服務的落實程度由于通貨膨脹導致貨幣貶值、藥品價格上漲,導致衛生服務的可及性降低。在亞洲金融危機中,由于本國貨幣貶值,導致部分國家的進口藥品的價格上漲和部分國際的醫療服務價格上漲,加上本國居民的收入減少,這種情況影響到了醫療服務的利用。個人支付比例過高導致衛生服務利用減少,同時可能因為個人自負的衛生費用過高而使得一部分人陷入貧困。
3提高應對危機能力的啟示
經濟危機對各國的影響不同,各國的應對措施也不同。在應對經濟危機的過程中,發展中國家要面臨三大挑戰:一是維持穩定;二是保護長遠發展機制;三是保護弱勢群體。雖然各國應對策略有所不同,但其共同點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3.1刺激經濟增長,維護社會穩定對社會部門投資就是對人力資本投資,健康的人力資本是經濟生產力的基礎,并能加快恢復使經濟走向穩定。目前全球已投入1萬億美元用于經濟刺激計劃,中國政府也提出了應對經濟危機的4萬億人民幣刺激計劃:其中50億用于增加貸款,420億用于促進就業,2930億用于提高社會保障系統。發展中國家面臨的主要挑戰是如何刺激消費,包括建立社會保障網絡、人力資源培訓、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通過擴大社會保障網絡,避免弱勢群體陷入貧困。
3.2監控經濟危機的影響,提高應對能力強健的衛生系統對于維持監測和應對能力,面對大流行的威脅至關重要。反映政府應對經濟危機的一個指標是衛生系統是否建立了特定的監控組織或委員會,負責及時收集和解釋相關的數據及適宜的政策。在亞洲經濟危機中,亞洲開發銀行在澳大利亞國際發展署的支持下建立了亞洲復興信息中心,提供經濟以及危機的社會影響的數據,特別是衛生方面的數據。這些數據主要是一些長期指標,如期望壽命和嬰兒死亡率,似乎對經濟危機的敏感性不強,另外這方面的數據目前仍然比較缺乏。
3.3防止衛生預算縮減,維護健康公平食品和燃料價格不斷上漲以及就業無保障等一些因素促使經濟衰退期間不平等現象日益增多。健康弱勢群體迫切需要政府建立更強大的社會安全網予以保障。若衛生預算在政府預算中的比例固定下來,特別是針對貧困人口的衛生預算,則有利于促進健康公平目標的實現。巴西就采取這種方法確定衛生預算在政府預算中的比例;泰國政府增加了為貧困人口提供免費服務的預算;印度尼西亞在國際援助資金的支持下,為貧困人口和老年人提供了服務并且擴大了社會保障網絡。另外,國際捐贈機構應該保證國際援助的水平不變,防止前期努力的成果毀于一旦。在保證衛生預算不縮減的情況下,在經濟刺激計劃中保證衛生領域和社會保障領域也有相關的投入。
4結語
縱觀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衛生等各方面的影響,發現金融危機引發了GDP增長放緩,出口下降、價格不穩、固定資產投資減少等趨勢,此外經濟危機對衛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影響公共衛生的投入和基本衛生服務的落實程度等方面。通過綜合分析中國政府對金融危機的應對措施,發現良好的社會保障制度基礎為抵御金融危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包括在社會醫療保險方面的全面覆蓋、提高政府投入的策略,大大提高了醫療保障在社會保障體系中的作用;完善的基層衛生服務體系為居民提供方便的、可及的基本衛生服務。在公共衛生服務領域的常抓不懈有力地提高了居民的健康水平,深入全面的衛生改革為各個部門共同抵御金融危機對社會領域的沖擊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另外,在整個經濟刺激計劃中,投入部分資金用于社會保障方面的建設,這是避免了金融危機演變成社會危機的有效做法,值得借鑒和推廣。
作者:陳麗姜鴻姚嵐單位:常州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醫藥衛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