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格蘭杰因果檢驗
為進一步研究經濟增長與金融發展之間的因果關系,判斷經濟增長是解除金融抑制、促進金融市場化的結果,還是金融結構的效率促進了經濟增長,我們采用基于VAR模型的Grange因果檢驗對其進行研究。同時遵循AIC和SC準則確定分布滯后階數為1,并在進行假設檢驗時選取0.05的顯著性水平。在Grange因果檢驗中,當P-概率值小于顯著性水平0.05時拒絕原假設,我們發現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存在單向因果關系,即金融發展沒有促進經濟增長,但經濟增長促進了金融發展。另外,金融效率促進經濟增長的發展,有效的提高金融效率可以對經濟增長產生促進作用。結論表示:黑龍江省金融深化水平的提高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較低,促進作用并不顯著,省內金融深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還處于經濟發展對金融服務需求的一種被動階段,地區金融與經濟之間還未形成一種協調發展的良性互動關系,金融發展作用于經濟增長的傳導機制出現了阻滯,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并不具有長期穩定關系。
二、黑龍江金融制約產生原因分析
(一)經濟發展層次低,對資金的吸納能力不足金融業的良性發展一方面需要增強金融供給能力,另一方面要提高信貸有效需求。黑龍江省缺乏市場支撐系統的產業結構,經濟發展層次低,從根本上限制了黑龍江省城鄉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的提高,金融發展受到制約。截至2014年上半年,全省金融機構本外幣個人存款余額僅為11,144億元,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4.7個百分點。新興產業在黑龍江省第三產業中所占份額較少,且貢獻度明顯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新興產業中中小企業占比較大,企業內部財務管理能力和控制能力較弱,銀行對其信用評估受到阻礙,發放貸款困難,最終導致企業陷入吸納資金困難,產品開發能力弱,競爭力不強、市場份額擴大困難惡性循環。
(二)體制改革滯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緩慢近幾年黑龍江省的非公有制經濟有了長足發展,但與內蒙、吉林、遼寧等省區相比,黑龍江省非公有制經濟仍是規模小,發展慢,實力弱。從經濟總量來看規模偏小,2012年黑龍江省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7026億元,僅是遼寧省的一半。從發展速度看偏慢,2012年黑龍江省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1.5%,但與吉林、內蒙兩省相比發展速度低12.9個百分點和4.6個百分點。從GDP占比來看比重偏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貢獻率僅占全省GDP的40.2%,低于全國水平。市場化進程的緩慢,阻滯了資源的有效配置,造成資源浪費嚴重,經濟發展方式粗放的局面難以轉變。
(三)不良貸款余額大、占比高,制約區域金融發展黑龍江省銀行業不良貸款余額大、占比高,成為抑制金融支持作用發揮的重要因素。盡管近些年通過政策手段處置了部分不良資產,但黑龍江省銀行的不良資產在全國依然居高位。據統計,2014年上半年全省銀行業不良貸款余額497.6億元;不良率為3.68%,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13個百分點。銀行信貸質量實際劣變速度加快,關注類貸款增速高于不良貸款增速。上半年全省關注類貸款余額為369.0億元,同比增長10.95%,當年新增60.9億元,相當于不良貸款增量的3.9倍。大量不良貸款造成銀行業發展活力下降,產生信貸資金擠出效應,使新增資金流向其他收益高地區,由其直接或間接帶來的資金瓶頸及金融支持弱化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黑龍江省企業改革進程。
(四)金融生態環境建設落后,區域金融的發展受到限制由于歷史的體制性原因以及政府、企業和金融雙方利益的博弈,黑龍江省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在全國處于落后地位。以哈爾濱市為例,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對全國50個大城市金融生態環境排名中。哈爾濱經濟基礎排名49位、地方金融發展排名47位、社會中介發展排名46位。具體表現在:總體信用環境欠佳,逃廢債現象嚴重;法制環境差,金融機構維權道路艱難;投資環境敏感,政府職能部門觀念尚待轉變;社會中介服務機構發展滯后,不能有效促進融資結構的改善。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滯后,區域金融發展的配套措施不到位,發展的基礎不牢固,很大程度上挫傷了金融機構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積極性,影響了金融業的開放與擴張,成為阻礙區域經濟發展的瓶頸之一。
三、金融支持區域經濟發展的政策建議
(一)促進產業結構改革,積極發揮金融支持作用要發揮政策性金融和專項再貸款作用,提高資金利用效率,重視并培育新興產業財務管理能力,加快新興產業發展進程,促進產業結構改革。同時,積極發揮金融支持作用,加速銀行開放步伐,完善信用擔保市場,健全擔保體系,發揮擔保公司的風險隔離功能,為中小微企業融資提供便利。
(二)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推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加快金融體制的市場化改革,減少因政策限制和行政壁壘所導致的資源配置扭曲。優化投資渠道,提高社會沉淀資本向有效投資轉化的速度。推進金融創新,提高金融服務效率和水平,將以往對金融總量積累的重視逐漸轉移到對金融體系效率的追求上。推進和幫助金融機構發揮自身優勢,加快金融創新,滿足中小微企業和民生等非公有制經濟領域的信貸需求,推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三)改善不良貸款現狀,加快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結合經濟發展特點、產業優勢和資源稟賦,根據區域經濟增長需求,合理調整信貸投放的節奏和力度。引導民間融資的合理合法使用,既要有利于防控風險,又要符合經濟發展實際,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同時,提高金融機構征信監管水平,加大貸款資金的風險評估力度,加強資金流向的監測管理,積極做好各項風險防范工作,減少不良貸款總量和比例。另外,優化金融生態環境,加大區域金融發展的基礎設施投資力度,提高金融中介機構的建設比例,做好區域范圍內的金融資源協調,促進金融要素流向與實體經濟發展需要相吻合。
作者:邢天怡單位:中國人民銀行大慶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