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流通中現金量與居民消費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實證分析
本文選取2000年1月到2014年4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儲蓄存款的月度數據來研究流通中貨幣量變動的影響因素。其中流通中的貨幣量用M0來表示,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用CPI來表示,CPI是以2000年1月的CPI為基期調整后的CPI。儲蓄存款用CX來表示。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網站和中經產業網數據庫。
(一)平穩性檢驗本文擬通過建立VAR模型來分析流通中貨幣供應量的影響因素,建立VAR模型的條件之一就是數據平穩或協整,因此先對數據進行平穩性檢驗,檢驗結果見表1:從表1可以看出,ADF和PP的P值都是小于0.05的,拒絕存在單位根的原假設,說明數據是平穩的,可以建立VAR模型。
(二)建立VAR模型經過上述檢驗,數據已經是平穩的,可以建立VAR模型。通過實驗,利用AIC、SC最小準則確定模型的階數為4,此時模型是平穩的,并且方程多項式特征根的倒數全部在單位元之內,如圖1所示:
(三)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本文利用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來分析流通中現金量、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與儲蓄存款的關系,其檢驗結果見表2:從檢驗結果來看,流通中貨幣量是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格蘭杰因,同時也是儲蓄存款的格蘭杰因,說明M0的變化可以格蘭杰引起CPI的變化,也可以格蘭杰引起CX的變化,表現在現實生活中就是貨幣量的增多會引起物價的上漲,同時也可以使得存款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是流通中貨幣量的格蘭杰因,儲蓄存款是流通中現金量的格蘭杰因,說明CPI的變化可以格蘭杰引起M0的變化,CX的變化也可以格蘭杰引起M0的變化,即物價指數上漲之后會使得人們購買相同商品花費的現金額增加,從而導致M0的增多,而儲蓄存款與流通中現金量共同構成了居民財富,一方的變動會導致另一方的變動。
(四)脈沖響應分析在實際應用中,由于VAR模型是一種非理論性的模型,因此在分析VAR模型時,往往不分析一個變量的變化對另一個變量的影響如何,而是分析當一個誤差項發生變化即模型受到某種沖擊時對系統的動態影響,或者說VAR模型中的一個內生變量的沖擊給其他內生變量帶來的影響,這種分析方法稱作脈沖響應函數方法。在VAR模型的基礎上對LnM0,LnCPI和LnCX進行脈沖響應分析,其結果見下圖2:從圖2可以看出,當在本期給LnCPI一個正向沖擊后,LnM0在前3期有一個負向的響應,在第2期達到最低點后逐漸上升,從第3期開始響應雖有小幅波動但逐漸趨于平穩。這表明當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在受到外部條件某一沖擊后,流通中的現金量在前兩個月會有反向的響應,這一反映變現為當物價水平上漲之后居民會減少消費,當居民接受了現行的物價水平后,對流通中貨幣量的影響就很小。從圖2第二張圖中可以看出,當在本期給LnCX一個正向沖擊后,LnM0會有反向的響應,并在第4期達到最低點之后波動上升,但主要還是反方向的響應。說明儲蓄存款在受到外部條件的某一沖擊后,流通中的現金量會有一個反方向的變動,這一變動表現為在總財富不變的條件下,儲蓄存款增加,流通中的現金量就會減少。
(五)方差分解分析脈沖響應函數描述的是VAR模型中的一個內生變量的沖擊給其他內生變量所帶來的影響。而方差分解是通過分析每一個結構沖擊對內生變量變化(通常用方差來度量)的貢獻度,進一步評價不同結構沖擊的重要性。因此,方差分解給出對VAR模型中的變量產生影響的每個隨機擾動的相對重要性的信息。本文對LnM0、LnCPI和LnCX進行方差分解的結果見表3:從方差分解的結果中可以看出,在不考慮流通中的現金量自身的貢獻率條件下,儲蓄存款的貢獻率是逐漸上升的,并且儲蓄的貢獻率在第7期達到最大,為11.56%,遠遠高于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貢獻率。儲蓄存款對消費價格指數的貢獻率逐漸增大,最大為15.43%,而流通中的現金量對消費價格指數的貢獻率卻很小。流通中的現金量在第一期對儲蓄存款的貢獻率很大,并且呈逐漸遞增的趨勢,而消費價格指數對儲蓄存款的貢獻率一直很小。
二、結論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流通中現金量的變動可以引起居民消費物價指數和儲蓄存款的變化,反之后兩者的變化也可以引起流通中現金量的變化,三者之間是一種相互影響的關系。一般而言,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對流通中現金量的影響是雙向的。一方面,當價格指數上漲之后代表的是商品貨幣價格的上漲,居民要購買相同數量的商品所花費的貨幣量增加,即M0會增加;另一方面,物價水平的持續上漲,會使得居民感覺所擁有的貨幣資金財富的下降,從而減少現金的持有量,即M0會減少。但這種影響只是短期的,從長期來看,CPI的變化對流通中貨幣量的影響并不大,這一點可以從脈沖相應的圖中看出,究其原因,是因為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變化對流通中現金量變化的收入效應與替代效應在長期是可以相互抵消的。短期內M0的增長會引發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上漲,如果這一現象持續的時間較長,物價上漲超過一定幅度,就會出現通貨膨脹。因此,國家在制定政策時,尤其是制定與貨幣供應量相關的政策時,一定要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盡量保持貨幣供應量的穩定,減小對物價水平的沖擊。
與其相比,儲蓄存款的變化對流通中現金量的變化就很直接。由于存款儲蓄與現金持有量都屬于居民的流動資產,在不考慮其他資產的條件下,二者是此消彼長的關系,存款儲蓄的增多會使得流通中現金量減少,反之,流通中現金量的增多也會使得儲蓄存款減少。從短期來看,儲蓄存款對流通中的現金量的影響程度較大,并且這種影響是反向的,但從長期來看,影響的程度逐漸減小,影響的方向也從完全反向影響轉變為有正有負的影響。因此如果國家短期內準備減少流通中貨幣的數量,可以鼓勵居民增加儲蓄,改變傳統的現金使用偏好,促進非現金結算方式的發展,以此來實現宏觀政策的目標。
作者:景亞平單位:河北經貿大學金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