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城鎮居民消費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我國城鄉居民各類消費支出邊際消費傾向
根據數據進行比較: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之前,雖然我國地區城鎮居民平均人均收入以及農村居民的人均收入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距,但是其變化的總體幅度很小。數據中的統計表格中從90之后,我國地區城鎮居民平均人均收入以及農村居民的人均收入之間差距明顯變得越來越大,表中數據從90年的1.92:1開始變化逐漸變到了2013年的3.24:1。由于我國地區城鎮居民平均人均收入以及農村居民的人均收入之間存在著不均衡從而導致了我國城鄉居民消費結構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此為最根本的原因差異。
二、我國城鄉居民基本消費需求支出
1.2013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基本消費水平的統計值為4944.90元(月人均411.16元),這一基本消費占同年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0.4389。此數據統計可以看出在2012年間的我國城鎮居民的主要消費支出是滿足基本的生活保障,居民的平均支出貨幣大約占總消費支出的43.89%左右,而剩余的支出部分則很多用在了享受以及更高層次的發展上,從整體數據統計結果來看2013年我國城鎮居民的生活質量較之以前出現了一個很高的水平。(1)根據數據統計我國居民的食品類消費需求為2648.07元,此數據占據了平均實際水平的62.16%,此數據占據了消費的最高值。根據數據統計結果來看,食品類的消費情況出現的彈性較之整體消費明顯較小,但是居民的消費需求以及實際消費之間所存在著差異越來越小。這就使得我國城鎮居民將收入絕大部分應用于基本生活的保障之上。(2)我國地區的城鎮居民的居住類的占據的地位不斷很大,但是卻以47.20個百分點占據了第三的位置,這就使得不難想象到當前社會房價持續高漲過程中的緊密關系,因為居民需要不斷的花費很多的錢使用在租房、貸款買房上,同時還處于城鎮生活之中需要支付必要的煤氣、電費、水費等基本生活必須。此也從側面加大了我國居民的需求消費。(3)根據數據統計,我國城鎮在醫療保健消費上占據了53.62個百分點,占據了基本消費的第二位水平,因此是由于此種消費水平,出現了目前的醫療費用支出上逐年上漲,此時居民就不得不做出選擇將更多的錢用來支付基本醫療費用。根據上述的數據統計上看,城鎮消費大概有一半的費用在消費和支出上很多都是用于高級享受以及發展上,但是對于那些存在著貧困用戶則明顯出現了基本消費窘迫的問題。(4)我國居民對于網絡通信的消費較少,以9.68個百分點占據了其總體消費的最低標準。所以,我國城鎮居民在交通以及通信類的享受和發展上明顯不足,此時則表現了我國居民對于通信和享受資源具有很高承受能力,那么不會因為在該項消費中出現減少而逐漸形成了影響基本消費。另外,從側面可以看出在我國城鎮的通信發展市場和潛力的巨大。
2.針對2013年低收入家庭支出與消費分析。2013年在我國的低收入家庭的總體消費支出4522.88元,從數據的對比分析來看,還未能夠達到最基本的消費水平,所以從各類消費來看,此消費支出較之平均基本的消費支出更低。因此,人們在衣食住行上的使用物品上也較之平均水平低,那么形成了基本生活保障上需要不斷的進行改善,否則難以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
3.基本消費需求改變歷程變化。隨著我國改革制度的不斷深入,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升,從2002-2013年這十多年間我國城鎮居民的基本消費需求逐漸呈上升趨勢,雖然在此過程中有極個別的年份出現下降,但是整體趨勢還是上升,所以隨著人均消費支出比例不斷下降,說明人們的收入正在不斷上升,同時應用于發展和娛樂的支出增多。(1)食品類消費需求。食品類消費需求會隨著市場的變化而變化,而且還會隨著人們的生活習慣出現每年不同,但是總體上呈現出上升趨勢。根據數據統計食品消費占據了很大的基本消費比重,往往會存在著先升后降的規律,但是從整體來看,卻是下降形式。統計結果表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享受型餐飲消費等形式的消費支出明顯增多。(2)衣著類消費需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衣著類消費在人們的生活中占據的比例略有不同,呈現下降趨勢,但從絕對數上看呈現上升的趨勢。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了居民的生活水平正在逐漸的提高,而且從人們對于服飾消費觀念的逐漸變化使得在衣著上的消費更加注重。根據時代的發展人們逐漸追求衣著的個性時尚、品質和品牌等,從而形成了追逐品牌、個性、高檔次以及多元化的衣著消費理念。(3)家庭設備及服務消費需求。家庭設備以及用品在應用過程中換代頻率較慢,因此其應用和服務的消費商占據的消費支持較之衣著、食物來說比例都要小,同時這也說明了家庭設備在使用以及服務的過程中屬于享受型、發展型消費,從數據分析來看,從1998到2007年這10年來看,家庭設備和服務逐漸普及到大眾家庭,并且慢慢的成了生活必須品。(4)醫療保健消費需求。近年來,隨著我國的醫療制度的不斷改革,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們從事到醫療衛生的保健事業之中,因為醫療保健消費需求在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而且還是消費支出的主要支出點,從選取的調查時間段來看,此間出來了很大的消費支出變化,但是隨著醫療制度的不斷完善,國家公益事業的不斷發展,消費出現了緩慢上升的態勢,不再是以前的醫療費用巨大,人們難以看病的狀況。(5)交通和通信消費需求。交通以及通信的消費從總體趨勢來看正處于下降趨勢,因為在絕大多數的消費中交通和通信的消費比較固定,不會出現較大的波動,這也從另外一面說明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交通和通信發展越來越快,更多的是應用到基本的消費上。此說明了人們的消費理念的變化,以前的生活保障為根本、一切為生活的說法不再一成不變,而是發生著根本性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人們將自己的消費投向了發展和娛樂上,這說明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大。(6)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消費需求。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文化的不斷受到重視,越來越多的人體會到知識的重要性,而且越來越多的人愿意給予教育很大的投資,教育文化以及娛樂服務的消費所占據的比重在總支出上出現了下降趨勢,此則說明教育文化和娛樂屬于發展享受型消費,它會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收入的不斷增長,逐漸會呈現出持續升高趨勢。(7)居住消費需求。隨著房地產的不斷事業的不斷發展,當前我國的房地產價格昂貴的特點一直持續著發展,雖然國家給予了很大的宏觀調控但是根據國家的基本國情,房地產不斷發展過程中依然是人們的基本生活保障消費。事實不容改變,所以人們在不斷需求消費時,房屋居住消費需求一種呈現較高比例發展,而且隨著年份的增長有小范圍變動,但是不大。
三、我國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消費結構分析比較
(一)我國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平均消費傾向與邊際消費傾向在對我國經濟的發展上始終堅持著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為導向,從根本上對人民的生活狀況進行改善,而這種改善狀態使得人們的居民逐漸向著邊際消費方向傾斜。但是,城鄉居民和農村居民的經濟差距也由此拉開,甚至出現經濟差距懸殊。但從本文對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消費經濟支配情況統計得出:從1978~2013年實現從319~11432元的經濟增幅,根據數據統計得出,1978年的城鎮居民經濟收入相當于當時全國水平的92.8%,但是較之2008年城鎮居民的經濟收入卻僅僅相當于全國水準的72.45%,從1978年~2013年此10多年之間,經濟增長的漲幅為10.48%,但是較之全國的平均經濟水平來看,分別降低了46.12%和5.76%,從數據中看出其增長速度明顯趨于緩慢。
(二)我國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各項消費的邊際消費傾向隨著我國不斷對西部地區進行大開發,使得內地居民的收入情況逐漸有所提升,但是其收入的個體狀況卻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即使國家先后出臺了一系列促進新疆發展的政策,使得其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體系。但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其政策也會逐漸的發生改變,而且還會隨著經濟建設的不斷深入出現差異性和變化性。那么本文主要針對新疆、浙江以及河南等地方的人均收入對比來研究在我國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收入的差異。為提出相應的提升我國城鎮居民的收入提供借鑒性模板。
(三)我國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基本消費需求支出居民消費主要包含了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用到的東西,主要指的是為人們提供衣食住行的基礎物品,例如較為常見的服裝、食物、家具、醫療保健、通訊、文化以及住房和其他。由于我國城鎮化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城鎮收入和消費與農村居民的消費和收入源存在著很大的區別。所以要根據我國的具體情況來總結出城鎮居民的收入和消費結構,從而達到對不同人群的消費結構改變。對于消費結構的認識最早的是恩格爾,他最早提出了將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進行分開研究,因為對于消費結構的研究對于產生的政策制定具有決定性影響作用,而在消費過程中還要對消費與人民的消費計劃進行需求協調,這樣才能夠滿足整個經濟系統的運行。如果未按照需求進行協調,那么則會造成部分經濟緊缺的情況,導致了在研究經濟結構中出現誤差。當居民擁有了最基本的消費能力才能夠實現其最基本的需求。
(四)我國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收入彈性針對我國居民間的收入彈性研究,需要對日常生活中的生活結構進行比較,主要從衣食住行、醫療保健、教育文化、住房以及其它。這些都可以反映出我國城鎮經濟結構和農村經濟結構之間存在著非常大的差異,正是由于這些差異性造成了整體的經濟結構差異。從整體的收支經濟結構對于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的收入彈性研究,顯示出對收支彈性研究的重要性。文章之中主要對我國城鎮和農村地區居民收入彈性研究著手,從根本上將人們的衣食住行、醫療衛生、教育文化、住房以及其它聯系在一起,這樣才可以形成一個完善的結構。針對收支的彈性研究有些基本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價格彈性,但是對于城鎮、農村居民的一些固定性消費來說變化很小。
四、我國城鎮居民消費結構具體對比分析
(一)我國城鄉居民食品消費支出對比分析首先根據恩格爾的系數進行新鄉城鄉居民的消費水平的趨勢比較,將表現比較明確的的趨勢進行比較,從整體數據來看,恩格爾系數出現下降趨勢,說明我國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的升高。從20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就出現了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下降趨勢,從20世紀九十年代的57.4%下降到2007年35.2%,從數據變化趨勢來看,我國居民的生活水平正在從溫飽型逐漸向富余型進行轉型。但是從開始數據統計到1995年之前恩格爾系數一直保持在50%以上,但是從2002年則下降至50%以下,此則說明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消費水平正在不斷的發生著變革,這也說明了人們的消費結構的變化,從這個結構的變化說明了恩格爾系數的降低為人們的生活水平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二)我國城鄉居民服裝消費支出數據分析根據以上的數據統計得出,服裝消費在我國城鎮居民的消費中占據第二位,此說明了除了食品支出,人們還進行了發展和享受型支出。根據當前的數據統計來看,我國地區的人民生活水平逐漸升高,逐漸從基本的溫飽需求到小康,然后朝著富裕的方法進行努力發展,整個過程中服務的消費水平有著很大的變化,這個變化形成了當前形勢下的基本國情變化水平。所以產品從服裝的總支出水平來看,很多都是從服裝消費的總支出來看,從先上升再到下降,整個過程中符合一般的消費規律。但是從農村的發展上來看,雖然農村衣著水平不高,但是繼住房水平之后居于第三位。2000年進一步下降居交通通訊之后,為第四位。從支出比重來看,我國城鎮居民服裝消費比重2000年以來維持在14%左右,而同期農村居民支出比重穩定在9%左右。從支出額絕對數來看,城鎮衣著支出從2000年616.26元大幅度上升到2007年1183.69元;而農村居民服裝方面的支出增幅相對較小,從2000年的113.26元增加到2007年的217.18元。此外,我國城鎮居民服裝消費支出以中高檔為主,更加注重服裝的品牌消費、名牌消費,對于款式也追求時尚、高檔和個性化;農村居民的衣著消費理念則漸漸由低檔向中檔轉變,但是總體上消費仍以中低檔為主,更注重衣著的實用性、經濟性。
(三)我國城鄉居民家庭用品及精神文化生活消費支出的比較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鄉居民家用設備和文化教育娛樂支出都在逐年增加。但是,由于城鄉收入水平不同及消費環境和消費思想的差異,城鎮居民在這兩項支出額和支出比重均明顯高于農村居民。對于家用設備用品,我國城鎮居民人均支出額從2000年的456.55到2007年的475.33元,增長比例在5.49%-9.8%之間;而農村居民人均支出額最高僅91.65元(2013年),這一數值遠遠低于城鎮居民平均水平,支出比重也僅在4%左右,表明精神文化消費在城鄉能得到更廣泛重視。
作者:孫仁龍李輝來單位:吉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