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我國農村居民消費問題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內容摘要:基于消費需求視角下對廣西農村居民消費問題進行研究可知,廣西農村居民當前的消費水平同比增長較快,但仍然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推動廣西農村居民消費發展能夠為促進農村社會經濟、農村商貿流通業、農村社會和諧發展等做出貢獻。但是,農村居民收入較低、滯后的流通體系、社會保障體系缺失等因素卻制約了農村居民的消費發展。針對上述問題,本文認為:促進農村居民消費發展應當從扶持農村社會經濟發展,促進物流服務業發展,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等視角進行優化完善。
關鍵詞:消費需求;農村居民;消費發展
引言
在我國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受到國家政策與區域經濟發展差異的影響,我國逐步形成了城鄉二元制的社會體系。城鄉二元制在建國初期以及改革開放前期對于穩定我國社會秩序,實現社會穩定發展具有現實意義。但是,城鄉二元制的存在也使得城鄉居民在經濟收入、社會保障待遇上存在巨大的差異。由此也導致農村居民的消費水平長期低于城市居民,而在一些偏遠的農村地區這種現象更為顯著。廣西作為我國一個欠發達地區,境內農村居民的消費問題已經成為區域協調發展必須關注與解決的問題。
一、消費需求視角下我國農村居民與廣西農村居民的消費現狀
(一)我國農村居民的整體消費現狀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結構與居民的收入結構均有了較大的變化,新形勢下農村居民的消費在質與量上均實現了優化發展。從表1可知,從絕對量來看,我國農村居民的生活必需品消費支出仍然占總支出的主要比重,其中,到2016年接近9150元。同期,農村居民的發展性消費品支出也不斷增長。雖然絕對值小于生活必需品消費支出,但是,同比增長速度高于前者。我國農村居民的消費支出不斷增長,改善了農民的生活水平,促進了農村社會的現代化發展。
(二)廣西農村居民的消費現狀
廣西作為我國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省級行政區,境內農村戶籍的居民數量十分龐大。但是,受到地理環境與自然資源的限制,廣西地區的農業經濟尚不發達,農村居民的整體消費水平與東部地區與中部地區均有一定的差異。從表2可知,廣西農村居民的生活必需品消費支出與發展性消費品支出變化趨勢,與全國農村居民的消費狀況整體上較為相似。但是,消費支出額度小于全國平均水平。這就說明在整體消費發展的同時,廣西農村居民的消費水平還相對較低。
二、消費需求視角下消費發展對廣西農村社會發展的作用
(一)消費發展直接促進農村社會經濟發展
在廣西農村社會的經濟發展中,消費發展能夠直接為經濟增長提供內在動力,從而改變農村社會落后的經濟發展面貌。對于廣西這種農村經濟發展較為薄弱的區域而言,傳統的種植業與少量的農村加工業在推動經濟發展上,所能夠起到的作用已經難以在短時間內有較大的突破。而農村社會的消費需求則成為新常態背景下,促進農村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新力量。具體表現為:首先,消費的發展能夠促進農村社會的商品流通,活躍農村社會的商品經濟,為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其次,發展消費的支出能夠為農村社會培養高素質的勞動力,從而改變農村社會生產力低下的局面。由此,從根本上為推動農村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做出貢獻。例如,隨著廣西農村居民對子女教育投入的增加,越來越多的農村青年完成了大學學業,并通過知識改變了自身的發展環境,從而帶動了家庭的發展。而這種家庭的發展集聚起來則是廣西農村社會經濟的整體發展。另外,消費能夠刺激人們的工作積極性,從而更好地投入到農村社會發展的實踐活動中,進而對農村社會的經濟發展形成間接地促進作用。
(二)農村居民消費發展促進農村社會商貿流通業的發展
商貿流通業是基于社會需求的形成而產生的,而社會需求歸根結底則是人們的消費需求。生產的發展使得農村居民對于不同地區商品的需求日益強烈,而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滿足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則是實現企業發展的關鍵。為此,企業便會在各地進行資源調配,由此產生物流的需求。因此,廣西地區農村居民的消費需求也同樣推動了農村社會的商貿流通業發展。這種促進作用從經濟學上來看,具體表現為:首先,農村居民對于外界消費品需求的提升,為廣西農村社會的商貿流通業提供了發展的市場,由此吸引相關流通企業的投資。例如,近年來廣西農村居民的互聯網電子商務消費需求不斷擴大,由此也帶動了一批物流企業在廣西農村鄉鎮設立物流服務網點。其次,消費質量的提升倒逼商貿流通業的質量化發展。由于社會的發展,農村居民對于消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例如,農村居民希望購買的消費產品能夠以最短的時間到達,同時物流配送的服務態度要好。在此背景下,商貿流通業要實現市場的認可與自身的發展,就必須不斷提升服務的質量。這種服務質量要求的提升使得商貿流通業所面臨的經營壓力與競爭壓力加大。而企業從適應市場需求與實現自我發展的角度出發,便會將這種發展的壓力轉變為動力,最終促進企業的創新發展。
(三)消費發展促進廣西農村社會的和諧發展
在全面小康社會的構建中通過經濟發展、消費水平提升來提高居民對于社會發展的滿意度,也是政府希望達到的一種發展效果。對于廣西地區的農村居民而言,由于經濟發展以及流通業發展的滯后,農村居民的消費需求長期得不到滿足,受到壓抑的消費需求長期得不到合理的釋放,將不利于社會的和諧發展。而推動廣西農村居民的消費發展則是解決上述矛盾的關鍵,這種作用具體體現為:首先,消費滿足農村居民需求,提高居民生活滿意度。消費的發展使得農村居民所能夠消費到的產品種類日益豐富,由此能夠滿足農村居民多層次的消費需求。其次,消費發展改善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增加居民對生活的信心。在傳統的消費經濟中農村居民所能夠消費到的產品不僅種類較少,其質量也往往不高,這就使得居民的生活質量難以得到顯著的提升,而消費的發展可以改善居民的生活質量,從而提升居民對于生活的信心。最后,消費發展使得農村居民對于勞動生產更加具有積極性,從而將更多的時間與精力集中在生產領域。消費的發展使得居民認識到可以通過勞動增加收入改善自身與家庭的消費水平。為此,居民對于勞動會有更大的熱情,促使農村居民更好的投入到勞動中,為促進農村社會的持續發展與穩定和諧做出貢獻。
三、消費需求視角下制約廣西農村居民消費發展的問題
(一)農村居民收入較低制約消費發展
促進廣西農村居民消費發展的主要動力在于增加農民的收入,讓農村居民有消費的能力。但是,當前廣西農村社會的整體經濟發展水平還較低,這就導致農村居民的收入有限,進而制約了消費支出。根據廣西統計局公布的農村居民收入數據顯示,截止到2016年廣西農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約為12500元,以一個三口之家計算,其家庭的年均可支配收入為37500元。同期,北京市農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約為25000元,三口之家的年均可支配收入高達75000元。由此可知農村居民的家庭可支配收入整體較低,由此使得居民的消費支出受到嚴重的限制,進而限制消費的發展。廣西農村居民的消費主要體現在居住、食品、醫療、教育等主要層面。其中基本醫療與教育支出所占比例較大,進一步限制了居民在發展與娛樂方面的消費。例如,2016年廣西農村居民用于子女教育與家庭醫療的支出占到總支出的35%到50%之間,由此使得居民沒有經濟能力消費其他提高生活質量的消費品。經濟收入的低下不僅對農村居民的當前消費產生不良影響,還會通過對農村居民消費預期的改變來制約農村居民的消費行為。經濟收入過低使得農村居民對于未來發展的風險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由此使得農村居民更偏向于儲蓄而不是消費。這就使得原本較少的消費資金變得更加稀缺,進一步限制了農村居民的消費發展。
(二)滯后的流通體系制約農村居民消費發展
對于農村社會而言,當前還存在一種有購買需求與能力,但是缺乏消費產品可供出售的局面。造成上述現象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則是廣西農村社會的流通業發展滯后,限制了商品的流通。在流通服務業的發展過程中,完善的物流產業鏈是提高服務農村居民水平的關鍵,也是影響物流企業自身運營成本的關鍵性因素。但是,當前受到廣西農村物流產業發展的時間、技術水平以及資金投入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廣西農村社會尚未形成完善的物流產業鏈體系。其中,最為明顯的表現則是物流產業鏈上各企業之間的合作存在較大的不足,由此也造成廣西農村社會的流通業長期處于低水平徘徊。廣西農村社會物流產業鏈發展問題具體表現為:第一,同業合作不足導致低端重復競爭。由于同行業之間存在一定的業務競爭,這就使得不同物流企業之間均將對方視為對手,拒絕進行合作發展。而在這一過程中,雙方為了實現市場的競爭則會在營業網點上重復設置。這就使得少部分地區的物流業發展相對較好,但是大量的農村地區缺乏物流業的服務。第二,物流產業鏈的上下游企業之間缺乏合作,使得物流產業鏈無法以最佳的模式運行,限制了流通服務業低價、高效服務農村居民消費的能力。在商品購銷市場,農村居民消費產品的最終價格包括了多個物流環節的成本。而物流產業鏈之間的合作則可以最大化地降低各環節的物流成本,降低農村居民的消費成本。但是,當前廣西農村社會物流產業鏈上不同企業之間的合作較為缺乏,物流企業也僅將自己當做簡單的“搬運工”。這就使得物流企業未能夠根據自身的信息,來與上下游產業鏈之間的企業進行信息共享,形成最佳的物流運輸方案。第三,現有的合作水平較低,多處于低端合作,缺乏在重大物流技術研發與大型物流設備共享上的合作。單一物流企業進行大規模信息化開發與先進物流設施引進,往往存在成本無法承受的問題。而企業之間的合作則可以降低上述成本。但是,由于物流企業之間存在較為明顯的相互競爭,這就使得企業之間不愿意在高端技術與先進運輸設備上進行合作。
(三)社會保障體系缺失制約農村居民消費發展
在新的歷史發展階段,廣西城鄉二元制的存在對于城鄉居民消費的同步發展造成了不利影響。農村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則是城鄉居民消費差異產生的重要原因。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是在當前生產力不發達的情況下,確保農民基本權益的一項制度。為農民提供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以保障其基本權益,不僅是政府的一項公共職能履行需求,也是踐行社會主義發展目標的要求。而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構建離不開資金支持,但是在廣西長期的社會保障資金投入中卻存在嚴重的“重城輕農”現象。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資金長期得不到滿足,由此造成農村社會各項保障措施的推行難以有效開展。例如,廣西一直強調要普及農村社會的基本義務教育,保障農村適齡兒童能夠全部入學。但是,受到各地區投入的影響,廣西尚未能夠完全實現這一目標。尤其是在一些山區,適齡兒童還存在因教育保障不足而輟學的情況。資金保障的不足直接制約了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由此使得居民不敢消費、不能消費。
四、消費需求視角下促進廣西農村居民消費發展的對策
(一)扶持農村社會經濟發展以增強居民消費需求滿足的能力
要促進廣西農村居民消費能力的提升,實現對消費發展的推動作用,關鍵在于增強農村居民的消費能力。而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增強農村居民的消費能力,其核心在于推動農村社會經濟的發展,增加農村居民的收入,為促進農村居民的消費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具體而言,需要從以下方面著手:首先,促進農業產業化與現代化經營,提高農民勞動產出。政府應當加強對農業發展的現代化支出,在育種、農業機械與農產品銷售方面進行引導,改變廣西農村社會低下的勞動生產力,提高勞動產出。其次,推動農村中小型加工企業的發展,改變農村社會單一的經濟發展形式,增加農民收入的來源。農村中小型加工企業是農村走向工業化發展的基礎性力量,也是實現農產品附加值提升的重要環節。因此,政府應當因勢利導促進農村中小型加工企業的發展,增加農村居民的收入。最后,積極推動廣西農村社會的土地流轉承包,一方面使得農民可以獲得土地流轉的收益,另一方面農民可以加入土地承包商的企業中進行工作。此外,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后還可以選擇進城務工,增加農村居民新的收入來源。
(二)促進物流服務業發展以改善農村居民消費環境
在新形勢背景下,農村居民的消費需求有了更多的變化,要更好的滿足農村居民的消費需求,就必須在物流服務上進行完善。為此,應當整合廣西農村社會的物流資源,促進農村社會物流服務業的發展。具體應當做好以下工作:首先,加強同業合作,降低低水平重復性競爭。雖然同行業之間存在較為明顯的競爭性關系,但是,同業之間因為業務、技術等領域的相似,也產生了更好的合作基礎。例如,不同物流企業可以在某一地區合建一個經營網點,降低網點運營的成本。這種基礎性同業合作所需要的技術水平不高,為不同物流企業之間的合作提供了現實可能。同時,這種合作在不減少服務網點的同時,降低了網點運營的成本,最終降低農村居民的消費支出。其次,在傳統的模式下,由于產業鏈上不同企業之間的合作水平較低,導致企業之間的物流信息相對封閉,由此也極易產生重復運輸與低效率運輸。為此,必須加強物流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之間的合作,降低不必要物流成本,促進流通服務業更好的發展。例如,物流企業可以與上游的生產商進行合作,在運輸產品到某地后選擇最近的路線運回原材料等。這種合作模式能夠極大的改善物流產業鏈上各不同企業之間的物流成本消耗,降低產品的最終銷售價格。最后,提高合作水平,加強高端合作。在流通服務業的發展過程中,不同企業之間的合作需要在合作的層次上進行提升,加強高端領域的合作。例如,物流企業之間通過加強飛機貨運設備的共建、共享,可以提高貨運的到達速度,降低消費者的等待時間,提高服務消費者的水平。
(三)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以促進農村居民消費發展
當前制約廣西農村居民消費發展的因素中,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是主要原因之一。完善廣西農村社會的保障體系則是當前新常態背景下,提高廣西農村居民消費水平的重要方法。為此,政府、社會等多方力量應當從以下方面進行改進:首先,政府應當推動農村居民社會保障的規范化與制度化建設,形成政府投資的長效機制,不斷改善農村的社會保障體系。其次,深入推進我國醫療體系的改革,解決農村居民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釋放農村居民的消費潛力。最后,完善我國的農村教育制度,為農村適齡兒童提供免費的義務教育。對于進入高中或大學的農村學生,則提供完善的助學貸款幫扶機制,切實解決農村社會教育投入的不足。
結論
推動農村居民消費的發展是擴大內需、提高農村居民生活質量的主要內容。當前我國農村居民與廣西農村居民的消費水平均得到了顯著提高,但廣西農村居民的消費水平還落后于全國平均水平。推動農村居民消費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價值,具體表現為直接促進農村社會經濟發展,促進農村社會商貿流通業的發展,促進廣西農村社會的和諧發展。但是,當前農村居民收入較低、流通體系發展滯后、社會保障體系缺失等因素則制約了廣西農村居民消費的發展。因此,有必要從推動廣西農村社會的經濟發展,完善農村物流體系,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等層面進行改進。
作者: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