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問題及措施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農村集體經濟是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抓手,其發展的好壞直接關系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成功與否。在介紹隴川縣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分析了隴川縣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對策。
關鍵詞
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現狀;問題;對策;云南隴川
黨中央提出的因地制宜探索集體經濟多種有效實現形式,不斷壯大集體經濟實力,是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活力的內在要求,也是解決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農戶與市場博弈處于劣勢地位的重要突破口。通過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可以有效整合不同農戶的產品資源,推動農業生產規?;?,更好地保障農戶的利益。具體來說,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有利于農村生產發展,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助推鄉風文明建設,促進村容整潔的實現,保障管理民主的實現,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程。為此,探討農村經濟集體發展相關問題非常必要。
1發展現狀
隴川縣共有9個鄉鎮,1個國營農場,68個村委會,5個居民委員會,706個自然村,763個村民小組,農業戶36473戶,農業人口152471人。全縣實有耕地面積31380.67hm2,其中:水田16280.93hm2,旱地15099.73hm2。2014年農村家庭經營總收入22337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402元。2014年底,全縣有村集體資產總額12591萬元。有集體經濟收益的村有60個,占82%;無收益的村有13個,占18%。集體收益在5萬元以下的村有60個,占82%(其中:1萬元以下的村有50個),年末總收益72.5萬元。近年來,隴川縣為了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采取了多項措施,取得了一定成績。項目扶持和資金爭取方面,隴川縣積極引導村組干部拓寬視野,挖掘自身優勢,瞅準種、養業,發展集體經濟,抓緊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在村集體財務管理方面給予指導,同時積極向上級部門爭取一些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扶持資金。農村集體固定資產管理方面,重視農村集體經濟積累,通過加強對各村組財務人員的業務培訓強化農村集體固定資產管理,2009年以來舉辦村級會計委托培訓75期,共培訓2688人次,其中2012年培訓9期,共培訓564人,2013年全縣共開展培訓9期631人次。農村集體經濟創收方面,盤活村集體資產和“四荒”資源,采取承包、租賃等形式交付農民或其他租戶開發利用,穩定村集體經濟收入;推進隴川縣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農村的收入得到增加,農村基層組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得到了增強[1-2]。
2存在的問題
隴川縣位于云南省西南邊陲、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西南部,是一個典型的集邊疆、山區、民族、貧困為一體的農業縣,受思想觀念、創業意識和生產資源的影響,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滯后,存在較多問題。
2.1村集體經濟收入來源單一隴川縣絕大部分村集體收入主要來源于承包租賃荒山、荒灘、荒坡等資源,例如政策性(轉移支付)、資源性(荒山拍賣、土地及其他資源承包)、資產性(各種固定資產的承包、轉讓、租賃費用等)。一些村不僅沒有固定的集體資產,也沒有其他可支配資源;部分村落雖然有山地農田等資源,但是開拓門路太窄。由于絕大部分資源沒有經過投資開發,所以收益很低,部分資源甚至被閑置和浪費。從農村集體經濟的實力看,自身無力進行投資開發,而針對農村的貸款控制也非常嚴格,金融機構的支持意愿很低??傊?,農村集體經濟的收入來源有限,加之村內公共產品的提供,許多村的集體收入入不敷出。
2.2觀念落后,村干部組織領導力有待提升一些地方對農村集體經濟的重要性認識不夠,一些村干部片面把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任務推到鄉鎮黨委和農業部門,思想僵化,觀念守舊,缺乏開拓創新精神,加之農民意識形態落后,集體經濟發展處于萎縮狀態或停滯狀態。根據隴川縣的實際,村領導班子素質不高,年齡結構、文化結構不合理,有的長期處于軟弱渙散狀態,有的村干部一提及發展,往往過分強調缺乏資金、人才、技術等客觀條件,等、靠的思想嚴重,不能立足已有的土地、資源等優勢發展,很好地帶領群眾發展集體經濟。由于許多村干部都是家庭的主要勞動力,而務工補貼制度較低,村干部的工作積極性不高,難以主動承擔集體經濟的責任[3-4]。
2.3農村集體經濟經營管理人才匱乏隨著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城鄉收入差距的加大,很多有文化、懂技術、會管理、會經營的人才和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都外出求學、當兵、務工創業等,留在家中的多是老人、婦女和兒童,使得隴川縣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缺乏勞動力和高層次人才。大多數有管理才能和科技知識的人才不愿離開大城市到人才缺乏的農村施展才能是一大現實問題,甚至一些家鄉在隴川縣農村的科技和管理人才在學成后也不愿回到本土,為本村服務。
2.4缺乏強有力的扶持措施和優惠政策自十六大以來,我國就強調要大力發展農村集體經濟,但中央給予的往往是方向性、原則性的指導,缺乏具體、可操作性強的政策支持,再加之與農村集體經濟相關的諸多配套法律法規也尚未建立,因此農村集體經濟在發展中既無政策支持又無規范指導,從而很難及時有效地開展經營。各級地方政府的執行力度也參差不齊,很多地方都是重農民增收而對村集體經濟發展重視不夠,因而對農村發展集體經濟缺乏必要的引導,缺乏強有力的扶持措施和優惠政策,扶貧資金分散,起不到切實幫扶作用,無法引導村集體經濟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
3對策
針對隴川縣當前農村集體經濟存在的問題,結合多年農經站工作實踐,提出一些對策。
3.1拓寬集體經濟來源渠道隴川縣要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和優勢,利用不同的經濟發展模式以增強集體經濟的發展渠道。堅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原則,引導各村立足資源、區位等優勢,積極探索集體經濟組織的制度創新和集體經濟以多種形式增收的新途徑。例如,積極探索通過拍賣、出租、入股等辦法,充分開發利用現有“四荒”林業資源,發展農林特產業;有一定旅游資源的村落,可以通過集體投資、農民入股和招商引資等多種途徑,發展旅游觀光和休閑農業,增加集體經濟收入。此外,隴川縣還要積極引導村級組織拓寬視野,挖掘優勢,圍繞農業抓工業和第三產業,采取創辦集體企業、建設商品基地、開發優勢資源、發展專業合作組織、城鎮建設帶動、招商引資帶動、扶貧開發帶動等多種模式,積極為村集體經濟發展出資、出力、出策略[5-6]。
3.2強化發展意識,提高村干部隊伍素質隴川縣要充分利用各種教育手段和宣傳媒介,加大對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宣傳教育力度。一方面,要讓各鎮村領導干部統一思想、轉變觀念,切實把農村集體經濟作為新農村建設中的一項戰略性工作來抓,落實各職能部門責任,推進農村集體經濟的持續發展。各級領導干部要解放思想,遵循市場經濟規律,打破傳統體制的束縛,堅持以人為本,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另一方面,營造良好的農村經濟發展環境,讓廣大農戶認識到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重要性,配合好村干部搞好本村集體經濟建設。由于很多村干部綜合素質不高,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組織保障不夠,因此隴川縣要著眼于農村黨支部班子的加強和干部隊伍素質的提高。認真選優配強黨支部一班人,注意從文化程度高、經營大戶、科技致富帶頭人中選配村干部,提高村級班子發展集體經濟的能力。特別是村黨支部書記,在選配上一定要堅持標準,把那些事業心強、懂經營、會管理和開拓進取、無私奉獻、不怕吃苦、廉潔自律的人選進班子。此外,隴川縣要圍繞農業產業和企業發展,抓住引進、培育、創新3個環節,建設懂經濟、會經營、善管理、有責任的村級人才隊伍。
3.3積極培育和引進農村集體經濟經營管理人才隴川縣要引導各村積極挖掘人才資源,推動體制機制創新,采取各種措施引進和培育集體經濟經營管理人才。各鄉鎮可以通過召開現場推進會、經驗推介會和組織外出學習考察等形式,幫助各村培養農村實用型人才。在培養現有農村集體經濟經營管理人才的同時,各村要結合自身實際,逐漸引進一批有一定學歷的農村集體經濟經營管理專業人才。通過有吸引力的薪資待遇,例如實行浮動工資制、年薪制,把工作人員的工資報酬和個人的能力、業績緊密掛鉤,實行按勞、按能力分配,吸引優秀人才到村創業。對于從村里走出去的能人,多措并舉,動員他們回村辦企業、任村官,推動家鄉建設。
3.4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3.4.1財政資金投入方面。隴川縣應安排專項資金對農村集體經濟進行補貼獎勵,尤其要加大對一些經濟薄弱村的扶持力度,對這些村的經濟項目開發給予大力支持,提高其集體經濟收入。
3.4.2金融信貸方面。隴川縣應積極推進涉農金融機構服務鏈條的延伸,創新小額信貸方式,放寬對一些集體經濟實力較差的村的放貸條件、降低貸款利息,甚至提供一定期限的無息貸款,緩解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資金不足的問題。
3.4.3稅收方面。實行相應的減免政策,對于村集體發展的經濟項目或新辦企業,在符合稅法規定的減免額度外,可酌情給予進一步的減免。同時,對村集體經濟項目用地、用電、綜合項目開發等應給予大力扶持。
3.4.4村級債務方面。設法幫助化解村級債務負擔,隴川縣可以根據各村不同性質的債務,采取差異化的扶持措施。例如,可以采用債務剝離給企業的辦法解決興辦村級企業形成的債務;可根據產權的變化用劃轉的辦法剝離債務化解為興辦教育、電力設施形成的債務;通過金融、政府部門的支持,幫助有債權的村清收債權[7-8]。
3.4.5農民負擔監督檢查方面。加強村級集體經濟的財務管理監督機制,有效防止集體資產流失,節約各項經費支出,減輕農村集體經濟和農民負擔,實現集體經濟的資產積累。
4結語
總之,農村集體經濟既是農村組織運轉和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的經濟基礎,也是服務“三農”的重要載體。隴川縣要深刻認識到當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現狀和存在問題,結合各鄉鎮、各村實際,采取多種措施有效提高農村集體經濟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從而不斷增強農村集體經濟自身的經濟實力,最終實現農民共同富裕和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
5參考文獻
[1]黃延信.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幾個問題[J].農村工作通訊,2015(9):42-45.
[2]洪猛.黃詩義.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有效實現形式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3):35-37.
[3]鄧大才.產權與利益:集體經濟有效實現形式的經濟基礎[J].山東社會科學,2014(12):31-41.
[4]劉行玉,魏憲朝.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探討:基于南街村的個案分析[J].中國集體經濟,2010(9):7-9.
[5]方志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若干問題[J].中國農村經濟,2014(7):4-14.
[6]黃延信.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幾個問題[J].農業經濟問題,2015(7):4-8.
[7]吳晨.對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狀況的實地調查[J].經濟縱橫,2010(1):82-85.
[8]洪猛,黃詩義.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有效實現形式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3):33-35.
作者:陳如麗 單位:云南省隴川縣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