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方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發展壯大貧困地區農村集體經濟,增強貧困地區農村集體經濟活力,對于促進貧困地區農村全面小康社會建設、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鞏固農村基層政權、維護社會穩定、實現共同富裕和農村現代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1、廣大農民整體素質偏低,導致貧困地區農村經濟發展的盲目性。多數農民小農意識根深蒂固,雖然渴望致富,但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受教育程度偏低,對新事物、新技術缺乏認識,種地只能粗放經營,打工則只能賣苦力打粗放工。具體到生產過程中則表現為發展的盲目性:片面地追求數量的增長,不注重質量的提高;忽視品牌效應,多以零散種養為主,尚未形成規模效應;農產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級生產、加工上,因而農產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競爭力較弱,嚴重地制約了農民的增收。
2、高成本、低產出的傳統農業模式影響貧困地區農村經濟發展的積極性。貧困地區農村集體經濟相對薄弱,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發展滯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再加上近年來化肥、農藥、農機具等生產資料采購成本不斷上漲,使得農業生產成本加大,導致在該區域農業規模化、機械化生產難以短時間內實現,大量落后的生產工具仍在使用,品種更新和新技術推廣較慢,生產效率很難提高。貧困地區的農村經濟仍然是建立在落后生產技術和生產方式基礎上的低效率和低收入的經濟,高成本、低產出的對比關系極大地影響了貧困地區農村經濟發展的積極性。
3、小生產與大市場的不適應是制約貧困地區農村經濟發展的“瓶頸”。傳統農業比重過高,過于分散的農戶生產,且流通渠道相對單一,農產品市場競爭能力較弱,是貧困地區農村經濟的現狀。雖然各地開展了不同程度的產業結構調整,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農民增收的空間,同時要看到,缺乏市場組織,缺少足夠的市場信息和市場應對能力,整個農村經濟還沒有真正進入市場,未能有效形成農業的服務體系和完備的市場應對機制,農戶抗風險能力極為脆弱,導致了在無情的市場風險的沖擊下,成為產業結構調整風險的最終承擔者,從而制約農村經濟的發展。
4、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面臨困境目前,農村集體發展滯后面臨困境主要表現為:一是農村集體經濟生產發展的基本生產要素嚴重匱乏,農村集體經濟做不強、做不大;二是基層各級政府重視不夠,在政策和金融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扶持,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缺乏持續性;三是農村集體經濟競爭力不強,人才匱乏,管理、設備、技術嚴重落后。
二、發展壯大貧困地區農村集體經濟的具體措施
1、提高認識、加快發展農村集體經濟。農村集體經濟是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農村雙層經營體制的主要經濟成份,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既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和統籌城鄉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也是進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保障。實踐證明,農村集體經濟對推動農村社會公共事業大發展,加快農村小康社會建設,鞏固農村基層政權,確保社會穩定、實現共同富裕和農村現代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了,才能有足夠的資金進行農村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才能真正兌現為民辦事的承諾,基層黨組織才能贏得廣大群眾的支持,農村基層政權才能得到鞏固;才能帶動大部分農民致富,實現農村的全面小康建設,才能確保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順利進行。各級黨委、政府要充分認識到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重要性,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快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擔負起組織、引導、支持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核心作用。
2、營造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良好環境。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困難重重,很重要的原因是現行政策環境有待完善,這就要求我們優化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環境。一是把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納入當地整體經濟發展規劃,常抓不懈,一抓到底;二是建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責任制,簽訂責任書,明確責任和獎懲措施,把鄉鎮領導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情況納入工作實績考核內容;三是制定扶持和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各相關部門要在財政資金、土地使用、銀行貸款、稅收優惠、結對幫扶等方面,按照各自職責,為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提供積極有效的服務,為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和政策環境。
3、找準有利于發揮區域優勢、合理利用當地資源的發展路子。發展村集體經濟必須立足當地實際,找準有利于充分發揮區域優勢、合理有效地利用當地資源的發展路子,進而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不斷增強村級集體經濟實力。一是土地經營型,走以地生財的路子。二是資本運營型,走盤活集體資產增收的路子。對村集體閑置的房產和廢棄的學校等設施和村集體貨幣資產,采取公開拍賣、租賃、承包經營、股份合作等多種方式進行盤活,建立資產有償使用制度,使村集體存量資產合理流動和優化組合,實現集體資產保值增值,增加村集體收入;三是資源開發型,走靠資源開發增收的路子。四是項目興業型,走企業強村的路子。五是有償服務型,走依靠服務創收的路子。圍繞村域農業產業化經營,搞好產前、產中、產后有償社會化服務,創辦多種形式的村級經營性服務實體,為農戶及時提供生產資料、農業機械、病蟲害防治、技術質詢等服務,或開展聯結龍頭企業和農戶的中介服務,或興辦農產品等專業批發市場,開展購銷服務,適當收取服務費用,增加村集體收入。
作者:李繼富 單位:勃利縣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