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趨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石林縣現有93個村(居)委會,387個自然村,459個村民小組,據調查,村級經濟主要來源于以下六種①土地征用補助收入②村組集體房屋拆遷補償收入③村、組集體房屋場地租賃收入④村級集體資源(山、林、水塘)承包經營收入⑤上級財政扶持⑥村、組興辦經濟實體經營收入;而根據調查顯示,“三資”全無,完全靠上級部門扶助資金維持行政的村委會有20個,占22%,這制約了縣域經濟的發展壯大。與此同時,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和戰斗力、增強服務功能、促進經濟發展和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質基礎。其發展程度關系整個農村經濟發展大局,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切實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力,不僅是經濟問題,而且是重大的政治問題,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堅強支柱,為進一步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提供經濟保障。
關鍵詞: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問題及建議
1石林縣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制約因素
從對石林縣考察情況看,結合平時工作了解情況,全縣農村集體經濟大部分發展狀況不容樂觀,制約因素主要有:一是農村集體經濟收入來源窄。多數農村集體原始積累底子薄,來源渠道單一,主要依靠出租集體資產、資源等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有村級集體經濟項目的,也存在層次較低、市場競爭力差的問題,還沒有形成產業化發展、規范化經營。二是村干部缺乏發展意識。部分村干部存在小富則安、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保守思想,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責任感不強,發展觀念滯后,思想僵化,創新性、專業性人才匱乏。三是資產管理不夠規范。一些村級財務民主監督和財務制度還不健全,黨務、村務、財務公開還不夠透明,存在集體資產管理不規范,對自家家底不清楚的情況。四是集體資產資源盤活、利用率不高。由于缺乏科學系統規劃和啟動資金,對現有的土地資源、文化資源、旅游資源盤活利用程度不高,未開發出資產、資源的附加值。五是集體融資難度大。因為歷史原因,部分村可以盤活的固定資產少,村集體負債較多,缺少信用抵押,而金融部門在集體涉農貸款方面,貸款手續復雜,條件要求高,集體上項目融資困難,發展集體經濟舉步維艱。
2石林縣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對策建議
2.1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帶頭作用,助推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一是選強配好領導班子。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與否,與領導班子有直接關系;加大對村干部的教育培訓力度,特別是加強市場經濟知識、科學文化知識的培訓,引導他們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提高帶領群眾發展經濟的能力。二是幫助謀好出路。發展經濟,關鍵是要找準優勢、找對路子。結合農村實際,從更高層次上分析每個村的優勢資源和劣勢因素,為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把好脈,找準盤活優勢資源的思路和對策,特別是增強貧困村的發展信心,使他們能夠快速脫貧。三是積極爭取資金支持。要依托派出單位,為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爭項目、跑資金,增加集體經濟薄弱村的原始積累,為加快發展打好基礎。
2.2加大扶持力度,不斷優化農村經濟發展
環境一是發展農村集體經濟,離不開黨委政府的重視和幫扶,特別是貧困村基礎差、積累少,更需要上級黨委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因此,應當堅持“扶上馬、送一程”的思路,安排一定專項資金,對經濟薄弱村給予扶持,促進盡快脫貧。二是要堅持實事求是、穩妥持續的原則,對每個村進行專項調查論證,針對各村實際分別確定可發展項目,優先扶持前景好、見效快、穩定性較好的村集體項目,確保盡快見到成效。三是探索農村經濟發展普惠政策,在財政資金、土地使用、銀行貸款、稅收優惠等各個方面給予優惠,引導城市資金、技術、人才、管理等資源向農村流動,加快推進小城鎮建設和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
2.3拓寬增收渠道,增加農村集體收入發展
農村集體經濟,特別是增加貧困村、薄弱村的集體收入,必須解放思想,拓寬思路,跳出村子抓增收,實行村村聯合、強村幫弱村、大村帶小村,鼓勵異地參與發展,由上級黨委政府牽頭,由資源匱乏、發展空間難以挖掘的村,參與發展條件好、經濟實力強的村的發展,通過出資參股、提供人力資源、幫售代銷等辦法,實行區域化發展、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實現強村更強、弱村增收雙贏。創新合作發展模式,鼓勵村集體與致富能人、種養植大戶聯合,與當地民營企業聯合,開發村域資源,以現有資產入股或通過提供優質服務、智力支持等,增加集體收入。把強村富民統一起來,村集體出思路,吸引群眾資本參與經營,通過組建行業協會和農業專業合作組織等有償服務組織,發展特色產業,引導農民闖市場。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鼓勵本村在外經商人員或村周邊能人到村里創業,給予一定的資金、土地、人力等方面的支持,努力新上一批好項目,促進產業發展,實現集體、個人雙增收。
2.4推進科學民主管理,實現農村集體經濟保值增值
一是進一步推進和完善村級財務管理,在清產核資、資產評估、產權登記的基礎上,對集體資產的占有、經營及日常管理作出明確規定,確保集體資產保值增值。二是強化民主監督。實行民主理財,定期公開帳目,接受群眾監督,解決賬目不清、貪占挪用、濫支亂花等問題。三是建立激勵機制。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好的村干部制定獎勵政策,使村干部的報酬增長與集體經濟發展、集體積累增加掛鉤,引導村干部解放思想、促進發展。四是轉變經營機制。集體資產保值要與制度創新相結合,大力發展混合型經濟,把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開,發揮集體資產最佳效益。
總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非朝夕可爭奪,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講求實效性和可持續性,只有解放思想、開拓進取,擼起袖子加油干,才能為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彭海紅.關于發展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的思考[J].中共濟南市委黨校學報,2005(03).
[2]譚炳才.當前我國農村集體經濟存在問題與發展建議[J].嶺南學刊,2004(06).
作者:張云喜 單位:石林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