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可持續發展觀下教學改革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基于學生可持續發展觀,以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培養為出發點,本文論述課程教學內容設計及教學組織實施的思路與步驟,通過改革使學生學會技能,掌握系統知識,提升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課程改革;課程設計;可持續發展
一、引言
《數控編程與操作》是一門應用性、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該課程教學由偏重理論知識、輕視實踐技能,發展到現在普遍重視實踐教學,但同時也出現了過分強調實踐技能而忽略課程知識的完整性與系統性問題。學生在老師的指點下機械地重復老師的操作步驟,卻不明白操作的原理,造成學生缺乏系統完整的知識,將來在工作中遇到具體問題很難獨立解決,難以適應將來工作崗位的變化和需求。因此,基于可持續發展觀,從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培養為出發點,我們對《數控編程與操作》課程內容及實施過程進行了改革。
二、教學任務設計理念與思路
基于學生可持續發展觀及全面發展觀系統設計課程,充分考慮學生的職業發展能力,既關注職業崗位的現時需求,又注重未來職業崗位的發展要求,讓學生在若干個由簡單到復雜、由單一到綜合的工作任務中實現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個人發展能力的有機結合。通過任務將知識點貫穿起來,使學生成長為具有完整工作過程和系統專業知識的職業人。
三、教學實施設計思路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探索理論——實踐——理論一體化教學模式,先通過示范講解告訴學生怎么做,再通過實踐訓練讓學生掌握操作步驟,最后通過分析討論總結,讓學生明白為什么這樣做。通過完整具體的工作活動從中獲取系統知識,學習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鍛煉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綜合職業能力。
四、教學任務實施過程
教學任務實施按照目前流行的六步教學法,具體實施過程如下:1.資訊:教師通過實操演示,邊做邊講,布置任務(與演示任務相似),讓學生理解任務要求及學習目標,即讓學生知道需要做什么,明白完成任務的步驟和方法,以及任務完成應達到的標準是什么。學生通過各種方式收集完成任務需要的相關知識。例如,在選取刀具時,學生通過手機查閱大量的關于刀具材料、型號規格及選取方法等資料,通過一個學習任務,學生既學會了如何選刀具,同時對刀具知識有了全面認識,另外,在查閱的過程中鍛煉了學生自主學習與資料選取分析能力。2.決策:各組學生根據收集的資料對教學任務進行分析,決定如何加工及所需的刀、夾、量、檢具。學生充分討論,對獲取的咨詢知識進行整理、分析、消化、篩選組合,做出自己的判斷與結論。3.計劃:用科學規范的語言、圖標、文件等表達決策結果。例如,制定零件數控加工工藝卡、刀具卡和工具量具卡。作為任務實踐操作的依據。4.實施:通過教師任務示范,學生根據計劃模仿教師操作步驟完成編寫零件數控程序,程序仿真校驗及零件自動加工過程。整個實施過程由小組協作完成,教師起指導作用。5.檢查:檢查零件仿真加工軌跡是否正確,自動加工過程零件與刀具、夾具是否干涉,檢測零件尺寸是否超差,分析影響加工結果的因素有哪些。6.評價與總結:教師對各組零件加工過程及成果進行評價。評價的根本目的在于總結加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分析原因,找出對策。最后教師對教學任務中所涉及的知識點進行系統歸納總結。
五、教學改革效果分析
經過理論(演示講解)——實踐(中間環節)——理論(評價總結)教學模式,學生不但鍛煉了操作技能,掌握了系統知識,更重要的是在任務實施過程中培養了學生查閱資料,對資料進行整理加工,尋找解決辦法,制定實施計劃等一系列職業素養。最后通過教師的歸納總結,使學生完全理解任務實施過程中每一步的原理。例如,在該課程中對刀操作的意義是個難點。大部分學生可以模仿老師順利完成對刀操作,但不理解為什么要對刀。在演示對刀的過程中教師邊做邊講,然后讓學生逐一進行對刀操作,啟動程序自動加工。然后,更換一個比較短的毛坯,不對刀執行原程序,學生可以直觀地觀察到刀具的運動軌跡沒變化,但由于工件長度發生了變化,即工件坐標原點在機床坐標系中的位置發生了變化,刀具沒有接觸到工件在空走。這時再啟發學生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大家開始討論分析,最終理解了對刀的意義。學生學會了通過自己查閱資料、分析思考,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六、小結
基于學生可持續發展觀的課程改革,通過教師講解示范演示、學生實際操作、教師總結歸納三個環節,學生鍛煉了操作技能,掌握了課程系統知識,培養了自我學習能力,可以更好地適應職業的發展與需求。
參考文獻:
[1]劉虹,周玉蓉.基于工作過程的《數控加工編程及操作》課程設計[J].職教論壇,2011
[2]許光彬.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數控加工課程開發與實踐[J].韶關學院學報•自然科學,2013
作者:陳文濤 單位:新疆輕工職業技術學院機械技術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