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生物企業可持續發展探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生命科學和生物科技的高速發展,生物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應運而生。他們既具有企業的基本屬性,又具有學科與市場的自我特點。在新浪潮的推動下,如何保持生物企業健康持續發展,是新興產業,戰略重點扶植行業的首要思考。首先結合生物行業概述了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意義,而后總結了一般性的經驗與教訓。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生物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素框架,包括核心技術、人才培育、戰略布局三個方面。希望通過對三個要素環環相扣地簡要解析,能夠為生物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和實踐指導。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核心技術;人才培育;戰略布局
1引言
企業是人類社會行為的有機整合,是高階文明的產物,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有力推手。企業具有誕生,成長,死亡的生命線。在追求真理、價值、利益的過程中,企業的持續發展是一切追求的根本保障。在生命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生物產業已初具規模,其結構組成日漸明朗。然而蓬勃昂揚的氛圍掩不住企業個體掙扎甚至凋亡的頹勢。找到限制企業發展的問題所在,系統提出解決思路與手段,已是生物產業由內而外滋養成長,造福人類社會迫在眉睫的問題。
2生物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含義及研究意義
可持續發展是關于自然、科學技術、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理論和戰略。擁有生命的企業同時具有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其生命延續的理論基礎囊括于可持續發展的中心思想。生物企業的發展不僅僅是企業實體經久不衰的體現,也是企業孵育的技術及產品的根本保障,更是未來支柱經濟的有力護航。生物企業的創立由于其自帶的技術創新與風險特性,使得企業起步存在普遍的“微小”化,成功融資之后會有短暫的膨脹期,隨后又迅速回落現實。這種“打出第一槍就撤”的現象是生物企業尤為凸顯的特點。熬過初創期的生物企業,大多數在發展中會出現窮途末路的狀況,不具備可持續性。對于行業內發展成熟的公司,同樣面臨著被一夜收購的可能,如ThermoFish-er收購LifeTechnology。所以在了解生物企業發展模式以及其自然生命周期的過程中,要著力發現制約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原因,并且只有直面問題所在,探究解決方法,才能讓企業擺脫運營困境,實現基本穩定的可持續發展。
3制約生物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原因
生物企業始于生命科學研究轉產,包括生物技術輸出和/或產品。毫不夸張地說,技術研究體現了一個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對于技術壁壘高,附加值凸顯的技術產品更為明顯。國內生物企業由于缺乏自主創新能力,科技產出薄弱,公司成立之初便有照搬模仿,進而導致中國生物企業長期受美國打壓,面臨前端市場被制約,技術專利使用束縛,資本侵入等窘境。國內生物企業之間同樣存在激烈的競爭,在市場狹窄的客觀現實前提下,絕大多數企業不著眼依賴應用創新開辟藍海,而是在紅海中一味做市場文章,這不僅導致了惡性競爭,更耗盡了企業的運營資本,使企業一直處在技術下游被牽著鼻子走。所以說,沒有核心技術競爭力,就沒法擺脫弱勢,在長期的消耗戰中自然不能進行可持續地發展。企業的主要構成是人力資源,崗位沒有合適優秀的人把手,整個公司的運營勢必平平無彩,甚至逐漸銷聲匿跡。由于生物公司崗位的多樣性,無法一言以蔽之什么才是公司人才。但目前普遍存在對應崗位招收對應適合人員的壓力,同時招收的人員培訓過后有極大比率選擇深造、高校或轉行。這對于企業的持續性運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甚至波及到了短期目標的實現。牢固而豐富的人才儲備一直是生物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硬傷。任何企業團體想要可持續發展,必須有發展路徑,不僅要保持已開創的道路,更要著眼于可能的未來發展。生物企業由于規模和人員構成問題,缺乏很好的運作能力已是業內公認。其中,戰略發展問題更是公司生命常青,茁壯成長的主要關注點。多數以單技術點起步的公司在發展過程中沒有開創進取,沒在產品和市場上做延伸性創新探索,從而導致發展很快受阻。另外,對大環境的預估出現偏差,對行業關注點不夠精準,即便作出前行動作,依然會使企業以“跑偏”的形式陷入困境。
4解決方法淺析
4.1核心技術研發放
首位,以科技產出帶動企業發展生物行業有其最為明顯的“未知性”和“待創新性”等特點。所以生物企業與其說是企業實體的存在,不如說是生物技術的載體存在。沒有核心技術的企業,不僅要“穩居”行業下游,食飽果脯也不是確數。那么怎么做到擁有核心技術,又怎么在企業發展過程中能持續性的具有核心技術產出呢?首先,企業初創之時就應該明確已具備的科研成果是否有應用可靠性,目前對應的市場情況,切不要以不溫不火的產品試水。舉例說,華大基因初創是依托人類基因組計劃,通過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實施,華大具備了全球最強的測序能力,在生物信息分析的算法和軟件開發方面在世界遙遙領先,基因組學的發展無論在科研領域還是民生方面都有著廣泛地應用。如此類,可預見性的收效,才具備了理想的開創生物公司的條件。其次,核心技術的持續保持分幾點說明。第一,對原有技術進行更新。測序儀行業在測序儀研發過程中,對通量、精確度、成本等問題一直在不斷優化,現已到第三代測序儀。Illumina公司因為在第二代測序儀研發中搶得先機,2016年壟斷了行業的70%的份額。所以,將科研技術要素話,思考哪些要素才是市場的關注點。而后再對對應要素進行系統優化,優化過程可以是長期的研發,階段性的成果便可以打包成技術輸出或產品。第二,0到1的科研。結合企業的技術優勢,做相關性較高的從頭研發是明智之選。華大基因在可自行生產測序儀時,亦開始研發可配套使用的試劑。這不僅可以使測序相關技術輸出更加全面系統,因為專利的占位,在市場控制中也搶得先機。
4.2對員工優選優育
生物學科是博士學位的聚集地,這是生物產業發展不暢的反向印證。起于專業領域的生物企業,選擇細化的專業人士必然是發展之必備。但由于目前我國生物教學和科研部分與企業需求仍有一定脫節,所以在選人時應盡可能做到:(1)術業有專攻,以滿足較高專業需求的工作任務;(2)多能全面。科技類公司保有技術人才做高管的傳統,所以長期發展來看,全面復合型人才對企業高層建設利多弊少;(3)理想型。生物企業往往擔負生老病死相關科研的重大責任,這期間挫敗感與迷茫失落層出不窮。唯有強大的內心,對所做事業有堅定的信念,對理想鍥而不舍的人,才會在艱難中拼搏出一線希望。由于生物教育與產業接合不良,所以對員工的培育尤為重要。首先應建立明細的職業發展通道,讓優秀人才有可匹配的中長期規劃,管理中建立希望導向。其次,建立培訓機制。如華大基因,為了員工個人業務和素質的成長,特設立了華大學院。通過學院,員工可以進行在職深造,可以學習網絡培訓課程,亦可以老師的身份對暑期夏令營等參與者進行專業輔導。
4.3戰略引領,布局未來生物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
在于合理而又透徹的戰略布局。對于初創企業而言,應以優勢技術為出發點,對技術的上游研發,下游的科研及應用市場進行縱向布局。在打通主線以后可以根據新興科學理論進行更上游探索,以便超越平行行業對手。同時敏銳洞察市場細節需求,根據此做樹杈式鋪展研發,從而使技術輸出和產品線更加豐富。對于成型的大中型生物企業,首先通過與高校、科研院所的緊密合作在市場導向的前提下,進行0到1的應用研發,順而開創藍海經濟。其次,對持有關鍵技術的公司可以進行注資或收購成為子公司,以確保未來關鍵發展方面不會有嚴重缺口。此外,由于經濟全球化的浪潮早已洶涌,生物科技又是以歐美為主要成果輸出和應用的國家,所以國內企業也應注重地域性布局,不可局限于某一個區域或者只限國內。分設子公司或辦事處應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尋求合作,優勢互補,遍地開花,實現企業在集團層面的長久可持續發展。
5結語
蓬勃發展的生物科技孵育了未來的朝陽行業。企業是撐起整個行業的有機個體,企業的茁壯成長是生物科技能否服務于民的決定性因素。針對學科特性以及企業自身屬性,提出生物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應專注于核心技術的持有,會用能留人才以及獨具慧眼的戰略布局。
參考文獻
[1]吳照云.管理學[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9:7.
[2]李天柱.現代生物技術的管理特征及我國當前企業發展思路[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9,(6):130-134.
[3]紀鍵.醫藥行業將緩慢前行:醫藥生物行業分析[J].中國城市金融,2014,(9):51-53.
作者:高峰 單位:中國人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