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我國藏區地域遼闊,擁有豐富且獨特的自然景觀和人文環境。同時,國家對藏區大力的扶持,為藏區的旅游業發展也帶來新的機遇。隨著藏區旅游業熱火朝天的開展,很多問題也日益凸顯出來。只有及時想出對策去解決存在的問題,才能夠實現藏區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是人類對工業文明進程進行反思的結果,是人類為了克服一系列環境、經濟和社會問題,特別是全球性的環境污染和廣泛的生態破壞,以及它們之間關系失衡所做出的理性選擇,人類要想生存下去必須走可持續的發展道路。21世紀最大的產業、最有前途的產業是旅游業,旅游業又是資源產業,是一個依靠自然稟賦和社會遺贈的產業,優質的自然資源和人文環境是旅游業生存和發展的根基。我國的藏區有豐富且獨特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具有大力發展旅游業的環境和條件。但是,因藏區特殊的高原地理特征,旅游資源又多處于生態較為脆弱的地方,極易遭到損壞。因為人為或自然的多重原因,藏區的自然生態資源和歷史文化資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比如土地沙化問題、原生植被破壞嚴重、冰川融化等等。因此實現藏區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加強資源的保護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藏區旅游業的發展
我國經濟經過多年的改革開放,實現大發展與大突破,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路。人民的物質需求也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小康社會的建設穩步推進,并取得很大的成功。但是,在我國經濟建設中存在很多不容忽視的問題,重點就是要對我國經濟發展的模式進行改革。現階段,我國的經濟發展模式比較粗放,沒有改變以往的以消耗資源、污染環境為代價來換取經濟發展的狀況。與發達國家的經濟相比,我國的資源消耗量和環境污染的程度要高得多。因此要注重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保護兩手抓。藏區是祖國大家庭的重要組成部分,藏區的經濟如何發展,藏區的環境資源的保護狀況一直是有關部門的著重關注點。從目前的狀況來看,藏區的經濟發展速度很快,人民群眾的生活也逐步得到改善。但是現階段由于經濟的開發,城市的工業化和旅游業的開發,藏區的自然生態環境和歷史文化旅游資源已經遭到不同的程度的破壞,必須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關注,努力找到相應的對策方法加以解決。將視角放到全球來看,旅游業在經濟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高,不僅能夠促進經濟增長,還能夠促進文化的傳播和交流。如今,旅游業的規模越來越大,涵蓋的項目越來越多,國家也加大對旅游業的扶持力度,出臺一系列的法規促進旅游業的健康發展。各個國家或地區都將旅游業的發展放在重要的地位,努力促進旅游業的發展,借以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和人民收入的增加,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我國的藏區包括西藏自治區和四川、云南、甘肅、青海四省藏區。藏區因地勢高峻,形成了獨特的高原氣候。主要是農牧業做支撐,產業形態單一,經濟基礎較為薄弱。同時,藏區又有豐富而獨特的旅游資源,被稱為“人間凈土”“美麗而神秘的地方”,有很大的旅游發展前景。近20多年來,經過西部大開發和國家對藏區的大力扶持,藏區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為旅游業的發展也帶來新的機遇。2015年,西藏自治區全年旅游總收入達280億元,四川藏區全年旅游總收入達392億元,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全年旅游總收入達150億元,青海藏區全年旅游總收入達202億元。旅游業已經成為藏區最具潛力、最具優勢、最具競爭力的特色產業和富民產業。
二、藏區旅游資源分析
要發展旅游業,首先要對旅游資源特點有清晰的認識和定位。首先筆者就西藏、四川和青海三個藏區的自然資源進行分析,西藏地區擁有中國最大的熱水湖羊八井、被譽為“神山圣水”的喜馬拉雅山、雅魯藏布大峽谷、岡底斯山脈主峰岡仁波齊峰和瑪旁雍錯、羊卓雍湖、規模宏偉的古格王國遺址、流水侵蝕形成的比較特殊的次生構造地貌札達土林等等。四川藏區擁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瀘定鐵索橋、貢嘎山風景名勝區、海螺溝、塔公草原、九寨溝等自然資源。青海省西北部擁有中國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位于玉樹、果洛、海南、黃南四個藏族自治州的三江源自然保護區,也是我國海拔最高的天然濕地,還有位于瑪多縣的星宿海等自然資源。其次對人文資源進行分析。藏區擁有許多省級、國家級或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藏區發展民族文化旅游的寶貴資源。藏族的弦子、鍋莊、踢踏、熱巴、藏戲、格薩爾說唱等民族演藝文化、古樸奔放,極富感染力;藏族是全民信仰佛教的民族,藏區擁有眾多藏傳佛教文化及傳承藏傳佛教文化的寺廟,其中有屬于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布達拉宮、大昭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昌珠寺、扎什倫布寺;小昭寺、楚布寺、雍布拉康、桑耶寺、南木林寺、白居寺等佛教寺院以及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色達縣喇榮寺的五明佛學院。藏族還有豐富的節日活動,按內容、形式和功能,藏族節日大致可分為宗教節日、歲時年節、生產節日和娛樂型節日等四種類型。藏歷年、西藏薩嘎達瓦、雪頓節、沐浴節、康定的情歌節、浴佛會、轉山會、賽馬節等民族節慶活動,規模宏大,藏族特色鮮明。就整個藏區的旅游資源來說,有兩點是共通的,即體現自然層面的高原地域特點和體現人文層面的藏傳佛教文化。藏區的旅游開發大多也是基于自然和人文兩者有機的結合。以西藏的旅游開發為例,西藏被稱為“佛教圣地”,濃郁的藏傳佛教文化激發旅游者對西藏強烈的好奇心和憧憬,認為自己到達西藏后靈魂可以得到凈化。西藏旅游業的成功同時還取決于其他因素,西藏地區擁有像珠穆朗瑪峰、“神山”岡仁波齊、“天湖”納木錯等一處處絕美的大自然景觀。旅游開發之初,其在對自身旅游資源的形象設計和宣傳上非常巧妙的找到了自然和人文的契合點并將兩者混為一體。當展示藏區獨特的自然景觀時,同時賦予它人文的理念;當展示藏區的人文時,同時強調它高原獨特的地理環境。另一方面,藏區是呈現出多元化的地域和文化特點的。按照藏語方言的劃分,藏族又劃分為康巴藏族、安多藏族、衛藏藏族、嘉絨藏族。四者的語言、服裝、歷史背景、生態環境和生活習俗都有很大的差別。衛藏藏族的傳統地域包括西藏的阿里、山南及林芝地區,是西藏地區傳統的核心地域,以濃郁的宗教文化為特點。安多藏族的中心在阿尼瑪卿山至青海湖一帶,以高原牧區風光為特點??蛋偷貐^和嘉絨地區地處多民族交融部,以多元化的人文和自然面貌為特點。因此應該根據藏區各地的地域特點因地制宜的進行開發,萬不可一概而論,復制其他地區的開發模式。
三、藏區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建議和對策
(一)轉變思想、重視培養全民生態環境保護意識
有人認為旅游業是一個投資少、見效快、利潤大的行業,因此能夠得到大力的投資獲得快速發展。但是要想得到更大的發展必須將環境保護的意識深入人心。良好的旅游環境是發展旅游業的先決條件。要將保護性開發理念貫穿藏區旅游業發展始終,加強樹立游客自覺保護旅游區環境的意識,倡導綠色旅游、文明旅游。并且,要全面認識和開發當地的旅游資源。藏區擁有大量的待開發的旅游資源,旅游資源特色鮮明,獨樹一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來領略藏族獨特的人文美景。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藏區環境的珍貴性,加大力度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對當地的旅游資源的保護,保障當地旅游業的持續健康的發展。另外,必須要將旅游業作為一個產業進行發展,加大投資力度,切實提高旅游業的競爭力。世界各國已經將旅游業作為一項產業重點發展。由于我國的旅游業發展的較晚,并且藏區的發展普遍落后,當地居民沒有將旅游業作為一項產業來看待,我們應該從滯后的觀念中解放出來,將旅游業作為藏區同步全面小康的主導產業來發展。首先,相關部門應做好宣傳和動員工作,將旅游業的產業地位深入人心。其次,努力提高開發旅游業對經濟的推動作用,取得切實的經濟效益吸引投資和關注。
(二)發展生態旅游進行生態保護
旅游業的發展走向商業化和市場化,很多開發商急功近利,嚴重破壞當地生態平衡和當地居民的正常生活,生態旅游的發展可以加強人們對自然環境的認識和思考。首先,在開發經營上,生態旅游是科技含量很高的產業,要求旅游開發和規劃人員對當地的生態系統非常了解,具有生態環境保護的專業知識。其次,具有鮮明特色的民族文化,是生態旅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生態旅游的同時,也應該對傳統的民族文化進行保護和繼承。進行旅游開發時,應突出藏區的高原特色、藏族的民俗風情、藏族的藏傳佛教文化等人文資源,讓游客親自參與進來,認識民族文化、認識生態,從而更加熱愛自然和當地文化,從認識自然、走進自然,進一步達到保護自然的終極目標。在生態旅游發展的過程中,藏區需要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旅游資源十分寶貴,非常容易遭到破壞,要想切實的保護旅游資源,相關部門必須加強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實施,從法律上限制和規范旅游產業的發展模式,提高游客的素質和保護旅游區環境的自覺性。政府也可以對當地投入開發一些科技技術,利用專業技術對游客遺留的廢棄物做環保的處理、廢棄物分類回收利用等。同時,還應強調旅游規模的小型化,嚴格控制旅游容量,限定在承受能力范圍之內。
(三)始終貫徹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必須將可持續發展和旅游業的發展結合起來,走出一條適合我國旅游業發展的可持續的道路。并且在制定發展路線的時候,應該充分考慮到當地的特點,宏觀把控,微觀操作,做好正確的戰略部署。在制定規劃時,必須實施科學的資源評估和環境影響評估,采用科學的方法,將規劃做到位。環境影響評估的主要目的在于確認風險,減少不利影響,確定環境承載能力。要將旅游業拉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來,否則規劃不到位就會損壞當地的自然資源環境,降低效益。在進行開發時,開發的所有的項目必須要經過環境相關方面的反復論證,達到要求才可以實施。在進行資源的利用時,要著重加強對資源的保護力度,在各個風景區做好監管審查等工作,將開發與保護結合起來,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在確定可以進行開發的景點后,要找專業機構實施科學評估。
四、結語
旅游業在國民經濟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要想實現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必定要投入大量的心血。如何去培養全員的生態保護意識、在開發過程中如何做到開發和保護相結合、如何建立有效的法律法規來保護環境,這些均是目前藏區旅游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非常實際和關鍵性的問題,還需要社會有關方面充分的參與論證并在實踐中加以摸索和總結。
作者:楊伊 單位:西昌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