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失真表現的企業會計信息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我國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現狀及危害
(一)我國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現狀根據財政部會計信息監督檢查來看(如表1所示),2010年抽查企業114戶,失真企業有24戶,占比21%;2011年抽查企業85戶,失真企業有9戶,占比10.59%;2012年抽查企業106戶,失真企業有11戶,占比10.4%;2013年抽查企業95戶,失真企業有20戶,占比21.05%。對于上市公司、國有企業都存在10%以上會計失真行為,對那些未被抽查的中小型企業,由于會計管理不規范,會計信息失真尤甚。另外,證監會對滬深兩市2537家上市公司2013年報表披露,有2534家依法進行披露,有3家未披露。在已披露的2534家上市公司中,有84家被出具了非標準意見的審計報告,占比3.31%。同時,在已披露會計年報中仍存在錯漏、業績預告違規,未按規定披露重大訴訟、擔保事項、關聯關系及關聯交易,重大會計差錯更正涉嫌虛假陳述,存在違規使用募集資金、非經營性資金占用等行為。由此可見,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現象已成為現階段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它以多樣化表現形式在不同行業、不同企業中廣泛存在。
(二)我國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表現形式我國企業會計信息失真有多種操作手段,通過虛構經濟交易、會計核算行為和會計信息披露失真。從最終目的來看,主要表現為:操縱利潤、調節資產、偷逃稅金。1.操縱利潤:企業通過多計收入、少計成本、提前確認收入或滯后確認成本來虛增利潤或虛減利潤,或通過關聯交易轉移利潤。2.調節資產:上市公司通過對虛擬資產作虛假評估來虛增企業資產和通過加速折舊、隱瞞債權的方法虛減資產等。3.偷逃稅金:公司為了少交或延后交納稅金,故意將部分應視同銷售直接以成本價轉入不作納稅認定,或延期確認營業收入等。
(三)我國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危害1.損害投資者債權人利益,造成市場信用危機企業經營者為獲得投資者和債權人投資,粉飾會計報表,虛增利潤、虛夸企業經營業績,侵犯了投資者和債權人的利益,危及市場經濟信用機制,削弱和扭曲了資本市場資金籌集和資源調配功能。2.影響公司經營管理水平,遏制戰略經濟決策會計信息失真導致企業對自身判斷做出錯誤分析,影響制定經濟戰略,在市場中尋求定位,從而造成企業決策失誤、形象受損,散失客戶資源和市場份額。3.引發貪污腐敗違法犯罪,造成社會兩級分化會計信息失真與貪污腐敗息息相關,經營者利用職務之便進行會計造假,私設“小金庫”謀取自身利益,為貪污行賄大開方便之門,滋生和助長了貪污腐敗風氣。4.削弱國家宏觀調控能力,造成國有資產流失會計信息失真影響國家宏觀調控決策,虛增利潤導致國民收入超量分配,賬實不符導致國有資產流失,收支不實導致國家預算編制流于形式,降低國家宏觀調控能力。
二、我國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分析
(一)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首先,公司內部治理結構不完善。企業股權結構不盡合理,企業會計信息不是真實狀況的反映,而是以大股東的意志為導向,企業激勵約束機制不健全,會計政策選擇受制于經理層,使得會計信息質量低下。其次,公司外部治理結構不完善。我國尚未建立完善的經理人市場,欠缺經理人業績評價機制,較少采取競爭性市場選擇,資本市場不夠發達,通過虛假財務報告上市圈錢時有存在。
(二)會計準則制度不健全首先,會計準則和會計核算制度滯后。會計準則和會計核算制度往往滯后于經濟業務的發展,會計核算中估計和判斷的存在,使得會計信息不能真實準確地反映會計主體實際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其次,會計原則和會計方法可選擇性。企業歷史成本往往高估資產價值,造成潛虧而使會計信息失真,企業會計方法的可選擇,使得會計主體就越傾向于選擇有利的方法,而不論該方法是否能客觀公允。
(三)會計人員業務道德不高首先,會計人員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不高。會計人員專業知識有限跟不上時代進步,傳統會計處理已不能滿足企業發展需要,部分會計人員不能堅持原則職業道德不高,按照領導意見辦事。其次,會計人員職業判斷能力不強。在經濟交易中,會計人員需要通過自身職業判斷選擇會計核算方法,然而會計人員不能完全抵制利益誘惑,職業判斷失去客觀和公正,發生違法性會計信息失真難以避免。
(四)企業監督體系不健全首先,社會監督資源分散審計質量不高。財政、稅務、審計機關監督重點不同、標準不一,缺乏橫向溝通,無法形成有效的監督合力。有償社會審計,由于事務所之間存在競爭,導致了審計工作避重就輕審計質量不高。其次,執法不嚴違規成本低?!稌嫹ā?、《公司法》等存在著執法不嚴,沒有起到懲戒作用,行政處罰手段單一,會計信息造假預期收益大于預期成本,縱容了會計信息失真泛濫。
三、治理我國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對策建議
(一)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提高會計信息質量首先,完善公司內部治理結構。實行股權分置改革,優化股權結構,形成監督制衡機制,完善獨立董事制度,切實發揮獨立董事的作用。建立有效的經理人薪酬激勵與外部約束機制,培養企業內在動力。其次,完善公司外部治理結構。完善資本市場的治理,提高公司外部治理效率,促使企業的決策有利于資產所有者,完善產品市場提高市場占有率,構建科學指標甄別優秀經理人,提高企業經理人素質。
(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加快會計準則修訂完善首先,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建立科學合理的企業法人治理機構,實現制度設計符合市場經濟的要求,減少和杜絕政府行政干預,強化企業自律意識。其次,修訂完善會計法規準則。建立高質量的會計準則,減少會計準則的不確定性,消除對同一事項不同會計處理方法產生的差異性,強調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透明度,出具普遍認同的會計準則,確保會計發展的穩定性和持續性,實現會計工作健康化。
(三)加強政府社會監督,構建“三位一體”體系首先,加強企業內部監督。建立獨立的內部審計制度,保證內部審計相對獨立性,防范違法行為發生。其次,強化政府外部監督。充分發揮政府社會監督職能,加強財政、審計、稅務、銀行、工商、證券監管等部門協調配合,互相聯動信息共享,發揮會計師事務所等社會中介的作用,按照“行業自律、政府監管、法律規范”的思路框架,不斷完善“內部約束、部門監管、社會監督”三位一體監管體系。
(四)加大立法執法力度,提高違法違規成本。首先,加大立法執法力度。加大會計監管空白立法工作,加強財會法規在司法方面的權威性,提高民法在會計違法懲治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提高違法處罰成本。各級法院、檢察院應設置會計法庭、會計檢察科,專門從事會計司法,加強對會計信息違紀違規問題的深入查處,提高責任主體的違法成本。同時,公安、檢察院和法院部門要對打擊報復會計人員事件嚴肅處理,為敢于秉公執法創造良好環境。
(五)提升會計人員技能,建立科學管理體制首先,提高會計人員技能和職業道德。提倡會計人員終身教育的觀念,提高知識積累和專業技能,建立會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加強責任心和道德感,約束職業行為,建立主動的職業判斷思維模式,提高會計人員的會計職業判斷能力。其次,建立科學的會計管理體制。推廣會計人員委派制管理體制,全面實現會計電算化,用科技手段固化會計處理方法,降低會計數據篡改的隨意性,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作者:趙晶單位:安徽財經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