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旅游產業發展建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近年來,黑龍江省的旅游產業得到較快發展。特別是2009年,旅游產業有諸多亮點。據相關數據顯示,2009年全省接待國內游客1.08億人次,同比增長29.84%,國內旅游收入606.23億元,同比增長20.76%,全省旅游總收入實現649.85億元,同比增長15.25%,旅游收入占全省GDP的7.84%,特別是全省國內游客首次突破1億人次大關,實現歷史的新跨越。總體來看,全省旅游產業發展迅速,產業規模不斷壯大,產品日益豐富,旅游發展環境不斷改善。
盡管如此,黑龍江省的旅游業發展與發達省份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差距不僅體現在數據上,還體現在對發展旅游產業的思想觀念上,體現在發展方式粗放、基礎設施建設落后、旅游產業的體制機制有待突破、旅游企業規模小、產業化程度不高、從業人員專業水平低、高端人才短缺等問題。在后金融危機時代,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大工作力度,實現黑龍江省由旅游資源大省向旅游產業大省的轉變,對于拉動經濟增長、調整產業結構、增加國民收入、保護生態環境具有重大意義。
一、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切實從思想上把旅游業作為支柱產業
近年來,全省各地對于發展旅游產業的認識有所提高,對旅游產業的重視程度有所加強,但仍有一些地方停留在口頭重視、行動忽視,文件重視、實際輕視的階段,對發展旅游產業認識不全面、不到位的問題依然廣泛存在。一是認為增加地方收入的關鍵還是要依靠工業,依靠大項目的拉動,沒有把發展旅游產業放到應有的位置。二是認為黑龍江省自然資源季節性強,文化底蘊不夠豐富深遠,旅游半年閑的問題難以解決,旅游產業很難有大的發展。三是認為旅游產業投入大,產出慢,不易盡快取得成績,受急功近利思想影響,使發展旅游產業僅停留在一般性號召上。
旅游業是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外開放的重要渠道,也是彰顯一個國家和地區形象的重要窗口。旅游業是一個綜合性的產業,一方面,對相關的產業有較強的依托性。另一方面,又有十分突出的關聯帶動作用,在國民經濟和第三產業中處于一個產業群的核心地位。從國際上看,旅游業是全球最大的產業,早在20世紀90年代,全球旅游業總收入就已經超過石油、鋼鐵、汽車等行業,成為全球第一大產業。
由于游客的消費活動,使提供消費產品和服務的生產經營企業產生了經營收入,從而為社會創造了新的經濟價值,并創造旅游產業的增加值。據國家旅游局和國家統計局抽樣調查的數據反映,旅游業對鐵路、民航和賓館行業的拉動作用超過80%,對餐飲業、公路客運業、汽車租賃業和文化藝術娛樂業的關聯帶動效應也都接近或超過50%。
據世界旅游組織統計,全球每10個就業崗位中就有1個與旅游有關。旅游業每增加1個直接就業人員,社會就能增加5個就業人員。與旅游業相關的109個產業行業中,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帶動相關產業增收4.5元。旅游投資增加1元,可帶動其它產業增加5元,從20世紀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到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以來的國際金融危機,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把發展旅游業作為應對金融危機的戰略重點,有力地帶動了整體經濟的回暖。如深圳市缺少天然的旅游資源,但充分認識到發展旅游業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該市依托東部黃金海岸,投資35億元,建起占地9平方公里的東部華僑城,人工建造了一個歐式風格的茵特拉根小鎮,開業一年多,就實現稅收5億多元人民幣。
發展旅游產業體現了統籌城鄉發展和區域發展的要求。發展旅游產業無論是入境旅游還是國內旅游都能在不同程度上達到財富轉移的效果,入境旅游是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富裕人群的財富向我國的轉移;國內旅游很大程度上也是發達地區的富裕人群的財富向旅游地區的轉移,所以,旅游對于統籌區域發展和城鄉發展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據國家旅游局資料顯示,2007年“五一”黃金周青島嶗山地區農家樂平均每戶收入3500元;北京延慶縣收入前五位的農戶均在5萬元以上,有的多達十幾萬元。2009年黑龍江省雪鄉地區林戶和漠河北極村農戶旅游收入都在萬元以上。如果發展旅游產業能夠一年為黑龍江省每個農民平均增加100元收入,就相當于全省農民收入增加。
發展旅游產業對于促進黑龍江省生態建設也將發揮重要作用。旅游業是舉世公認的無煙工業,是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產業。旅游與良好環境的關系互為依存、互惠互利、相得益彰。發展旅游與環境保護的目標是最為一致的,現代旅游是以良好環境為資源。
二、積極推進旅游產業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增強旅游經濟發展活力
推進旅游產業的發展,除解決思想認識問題之外,還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如旅游產業發展方式粗放,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欠賬較多,環境保護壓力大,發展環境不夠優良等。在這些問題中,體制機制滯后從本質上制約了旅游產業的發展。旅游資源管理政出多門,職能交叉重疊,嚴重阻礙著旅游資源的統一開發和有效保護,旅游部門行政管理職能較弱,難于履行應有的管理職責,相關部門支持配合不夠,難以形成發展合力,條塊關系不夠協調,難以實現統籌發展。在旅游產業中的“食、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中旅游部門能夠直接管理的只有旅行社和星級飯店,其他方面的管理職能分屬于與之相關的不同部門,如餐飲由衛生部門管理,旅游運輸由交通部門管理,景區管理的部門有文化、園林、建設等部門,購物場所的管理涉及到工商和質監等部門。以黑龍江省著名景區鏡泊湖為例,鏡泊湖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是省委、省政府批準成立的景區統管機構,但景區內還有許多條塊的管理機構,常駐景區的管理部門和單位有18個,這些單位不定期對景區進行檢查、執法和收費。景區是土地、森林、水利、礦產、動植物等多種資源的綜合體,涉及20多個行業,眾多的省市縣管理部門都依據各自的法律法規執法和收費,各部門各自為政,各行其是,利益紛爭,無序開發,使省政府賦予管委會的統一管理職能無法落實到位,嚴重制約了旅游業的進一步發展。
旅游景區條塊分割在黑龍江省旅游管理體制上也表現得相當突出,主要是地方與森工、農墾關系不順。森工、農墾是黑龍江省兩大系統,地域遍布全省13個市地,其中森工面積約占全省面積的1/4,墾區面積占全省面積的12.2%。森工、農墾系統與地方地域相互交錯,又都在內部設立旅游局,并被賦予市地級旅游局管理權限,負責各自的旅游資源開發、項目建設和行業管理。這樣,在同一地域內旅游資源被分為部門所有和地方所有,嚴重影響旅游業的更大發展。例如,黑龍江省著名景區雪鄉,位于大海林林業局雙峰林場,屬森工系統,行政區劃在海林市。由于森工企業的困難處境,無力對景區進行統一的規劃和建設,管理混亂,沒有停車場和星級賓館,旅游資源沒有得到充分的保護和開發。
三、發展黑龍江省旅游產業的建議
(一)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構筑大旅游、大產業的發展格局
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是國內旅游經濟發達省份的成功經驗。黑龍江省應進一步明確政府主導型發展戰略,運用大旅游、大產業、大服務、大市場、大環境的理念,謀劃、指導和促進旅游產業又好又快發展。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形成管理合力。組建省長任組長,主管副省長任副組長,省直有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省旅游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定期召開會議,協調解決重大問題,督促落實有關事項。省旅游局承擔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負責加強與各職能部門的聯系和溝通,落實旅游產業發展的各項工作任務。全省每年召開一次旅游產業發展大會,總結部署工作,推出發展政策,營造促進旅游產業發展的良好氛圍。二是制定統一科學權威的旅游產業發展總體規劃,明確工作目標和建設重點。目前的關鍵是抓好規劃的編制,實施好具體專項規劃。規劃要與基礎設施建設相配套,與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相協調,與文化事業和精神文明建設相統一。三是進一步加強對旅游產業的宏觀調控、行業指導和市場監管,加大政府財政資金的支持力度,增加專項資金額度。同時加大宣傳推介力度,有重點、分層次、分階段在全國有影響力的電視、網絡等媒體上進行旅游目的地、旅游資源和旅游產品的宣傳。
(二)大力推進旅游產業體制機制改革創新
體制順則旅游興。推進旅游事業的發展,必須以改革為動力,按照市場經濟規律,扎實推進旅游業體制機制創新。在重點景區建設管理上要學習吉林省長白山模式,理順各級旅游管理體制,由原來的旅游局改建成風景旅游管理局,承擔規劃建設、項目審批、行業管理、宣傳促銷等行政管理職能,形成責、權、利相統一,規劃建設管理相銜接的高效運行模式。這些因地制宜的管理模式的創新極大地促進了當地旅游事業的發展,非常值得黑龍江省學習、借鑒和推廣。
(三)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夯實旅游產業載體
旅游設施建設是推進旅游經濟強省建設的重要前提。首先,加快旅游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主要景區和旅游城市之間旅游線路配套的公路、鐵路和民航網絡,并建設集餐飲、商服、旅游信息服務于一體的功能完備的休息區。這里可以借鑒云南和新疆的經驗。2009年以來,黑龍江省實施三年決戰,投資1200億元,加快公路建設,規劃建設12個機場,到2012年以后,隨著黑龍江省交通環境的徹底改善,必將極大地促進旅游產業的發展。其次,加快旅游接待設施特別是高檔次賓館的建設,現在主要的問題是旅游接待設施分布不均,旅游飯店、車船等規模小,檔次低,一些景區在旺季出現一鋪難求的狀況。現在全省僅有三家五星級賓館且都在哈爾濱市,而三亞、東莞一個市的五星級賓館就超過20家。要盡快出臺政策措施,積極引導高星級旅游飯店合理布局,著力提升旅游飯店的檔次、數量、水平。第三,加快景區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主要是旅游景區的通訊、交通、電力、供水、環保設施、信息化建設以及安全服務等建設,在高速公路、國道、景區路上完善旅游交通標識,修建和改造景區路邊星級旅游廁所等配套服務措施。
總之,發展黑龍江省旅游產業還有許多事情要做,如加大特色旅游產品的開發,加速培養高中端旅游人才,加大政策扶植力度。但思想觀念的轉變和體制機制的創新是根本。只有進一步解放思想,按市場經濟規律去抓旅游產業,才能實現黑龍江省從旅游資源大省到旅游產業大省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