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林業生態旅游經濟的展望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1資金短缺,投入不足
資金短缺是制約林業企業生態旅游開發的重要因素。優厚的旅游資源得不到有效開發利用,擁有的優秀景區沒有現代化的接待設施,亟待開發的旅游資源又藏在森山之中因交通、信息等諸方面因素尚在盲區中,旅游資源占有量與林區景區基礎設施落后形成鮮明的對比。林業企業本就陷入了“兩?!钡睦Ь?,再加之歷史欠賬很多,住房、道路、生產、生活基本設施等相對落后,再讓企業拿出大量資金進行旅游資源的開發建設是難上加難,更何況旅游資源的開發建設又是一個長期的投資,短期內難以見效。走市場化開發經營也有種種限制,難以形成氣候。
1.2機構虛設,體系未建
具初步調查,吉林森工企業內部大都根據企業的不同情況,成立了旅游部門或旅游公司,專門負責旅游開發建設事宜,雖然在旅游的開發建設上做了一定的工作,為企業的旅游經濟建設做出了努力,但收效甚微。盡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條是毋庸置疑,旅游產業體系尚未建立,機構基本形同虛設,旅游部門職能亟待加強。
2生態旅游對林業企業經濟發展的作用
2.1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森林生態旅游,是指在被保護的森林生態系統內,以自然景觀為主體,融合區域內人文、社會景觀為對象的郊野性旅游,旅游者通過與自然的接近,達到了解自然、享受自然生態功能的好處,產生回歸自然的意境,從而自覺保護自然、保護環境的一種科學、高雅、文明的旅游方式。生態旅游強調的是對旅游對象的保護,它要求以生態效益為前提、以經濟效益為依據、以社會效益為目的,用三者結合的綜合效益最大化,實現旅游對象的可持續發展。隨著森林提供木材功能的逐步消退,改善生態環境及為公眾提供娛樂、休憩功能的加強,森林生態旅游已成為現代林業必不可少的重要經濟組成部分。1980年原國家林業部發出了《風景名勝區國營林場保護森林和開展旅游事業的通知》,1982年在張家界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同年,在大連召開了全國森林公園和森林生態旅游工作會議。不難看出,森林生態旅游在我國林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地位。
2.2可持續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
對于處于“兩?!钡牧謽I企業來講,迫切需要發展低消耗、快增長的支柱型產業,這就是森林旅游業。據有關資料顯示,到2001年底我國共建立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各類自然保護區1999處,占全部國土面積14.4%,森林公園1658處,占全國森林總面積的9%,生態旅游客流量達3億多人次,占當年全國旅游總人數1/3,創綜合產值突破1000億元。這僅是十年前的數字,可想而知,經過近十年發展,生態旅游越來越引起林業的重視,發展越來越強大,已成為最具活力、最具生機、最具潛力的朝陽產業,是旅游業中最新的國際流行色。一些自然保護區已經成為帶動當地旅游業發展的“龍頭”。由此可見,具有獨特森林資源和廣闊的生態旅游市場而言,生態旅游則是林業企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可持續發展的支柱產業。
2.3緩解就業壓力的有效途徑
森林生態旅游內涵豐富,圍繞著森林開發出的旅游項目很多,只要有一個新的創意,就會出現一種新的項目類型。而圍繞生態旅游又能衍生出許多相關的發展項目。森林生態旅游是一個綜合性的系統工程,包含著“吃、住、行、游、購、娛”等全方位的經營開發,勢必給林區帶來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技術流等諸方面的增量,推動森工林區產業結構合理調整和相關產業的發展,讓更多的人有事可做,有業可就,有效地緩解了林區就業壓力。
3林業企業生態旅游經濟發展的對策
3.1廣泛重視,形成氛圍
生態旅游是行、游、住、食、購、娛等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的配套,是一個完整的旅游經濟體系,是林業企業今后經濟發展必不可少的支柱產業之一。面對資金壓力、技術壓力、人才壓力,企業領導層面應高度重視,放在重要議事日程,真正作為產業來運作,要有高定位、大視野、大市場、大旅游的觀念,不局限于在游玩上,在購、食、娛等上多下功夫,形成相關產業鏈。對生態旅游資源的宣傳,也是旅游經濟體系的重要方面。吉林省森林生態資源不比南方的差,有些更勝一籌,有許多優秀的旅游資源是盲區,不被人們所認知,即使已知的也印象不深,重要的一點是我們自己宣傳不出去,旅游市場很小。例如長白山是世界名山,但到過長白山去旅游的人都知道,既無導游又無解說,看后只記住了天池、瀑布,其它的全無印象。要想做好生態旅游這篇大文章,輿論宣傳是必不可少的。
3.2因地制宜,獨具特色
森林植物資源是回歸大自然之本,是生態旅游之本。森林植物的制氧、負離子的功能;凈化大氣、清潔生態環境的功能;防風降塵、保持水土的功能;保健和殺菌功能,都是現代人旅游的最佳選擇,且滿目綠濤,千姿百態,鳥語花香,給人帶來了無限的遐想。然而,這是所有森工企業都具有的自然資源,作為吉林省的林業企業,由于所處地理位置,冬季時間特別長,要想吸引更多的旅游人數,必須在特色上做文章。根據各自的旅游資源特點,確定特色主題,特色旅游,因地制宜“,一企一品”“、一地一品”,宜林則林,宜花則花,宜果則果,打造各具特色的品牌景區、品牌項目,以此提升生態旅游的吸引力。如吉林省泉陽林業局利用自己獨特的“中國長白山生態食品城”稱號“,十二五”期間擬建設“九大園區”(生態資源保護區“、泉陽泉”省級水源地保護區、食品工業加工園區、生態經濟植物園區、科研基地園區、商貿園區、文化娛樂園區、居民住宅園區、旅游景觀園區),并申報了5000hm2的國家級森林公園和森林旅游項目,泉陽湖、白龍灣、圣水湖、梯級電站、紅松王群、高山臺地草坪花園、生態植物園等的旅游資源湖光山色、碧綠無垠,風光旖旎、景色別致,奇石古樹、峽谷飛瀑,各具特色,處處令人神往,處處令人流連忘返。探險、登山、漂流、游泳、森林浴、攝影、作畫、采標本等,盡享森林生態功能之利。讓游客在旅游、觀光、休閑的同時,品嘗大自然恩賜的美好佳肴,豈不美齋、妙齋。除了在旅游項目上體現特色外,在游客玩的方式上,也要體現出特色。利用“人參娃”“、山參姑娘”等民間傳說故事,組織游人自己在森林中挖人參、天麻、采摘果子等等,使之更具有遐想、吸引力,盡情享受親近自然、擁抱綠色、回歸森林的無窮樂趣。同時,在旅游項目的宣傳上,也要突出自己的特色。
3.3科學規劃,資源共享
吉林省林業企業生態旅游起步較晚,處于前期規劃和建設中,且生態旅游項目相對分散,檔次低,規模小,各自為政,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資源優勢。因而要有大思路、大市場、大產業的全局觀念,科學規劃、整合全省林業企業的旅游資源,實現資源共享。如白河林業局、松江河林業局所在地的長白山天池、瀑布、大峽谷、高山花園、國際滑雪場、度假村等,露水河林業局的長白山國際守獵場、泉陽林業局的生態植物園、臨江林業局的陳云故居等等,形成一個整體布局,作為吉林省林業企業的大產業,統一規劃,綜合配套,形成森林旅游的完整體系,資源共享,信息共享,市場共享。各企業既有行、游、住、食、購、娛的獨立體系,又能享受共享所帶來的優勢。只有這樣,森林生態旅游才能資源互補、優勢互補、做大做強,在旅游市場上具有竟爭實力,真正成為林業企業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3.4和諧共生,協調發展
生態旅游是以自然、生態資源為依托,以生態保護為核心的旅游活動。生態旅游超出自然旅游范圍,特別強調保護環境,同時獲得經濟效益。因此,生態旅游要持續發展,應是一種以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與自然環境相和諧共生,協調發展。生態旅游的開發速度要適度,接待人數要控制,增強環境意識。黨的“十八大”指出,“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
林業企業在做好山水文章,發展生態旅游的同時,應把林業生態建設有機的結合起來,對長白山林區這樣重要的生態旅游區,應遵循自然規律,對所轄內的水資源、地質資源、生物資源、植物資源等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堅決禁止開采礦石、開墾荒地、開發河流、破壞森林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的行為。加大力度進行荒山荒地植樹造林,退耕還林,促進森林生態系統整體功能的快速恢復,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良好氛圍,讓吉林林業真正成為產業產品結構合理,經濟發達,社會文明進步,生態環境優美,資源永續利用,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企業。
作者:張宇明單位:泉陽林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