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生態旅游經濟的可持續前景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農業生態旅游經濟可持續發展問題
農業生態旅游近年來呈現出蓬勃的發展趨勢,在創造經濟收入方面展現出巨大的潛力。與傳統的旅游方式相比,農業生態旅游有其自身的優勢。傳統旅游活動中雖然也有眾多貼近大自然的觀光項目,但農業生態形式的旅游更容易帶給游客返璞歸真的感覺,而且旅游過程中沒有傳統旅游項目中的隱性消費、游覽時間有限等問題,游客可以從簡單快樂的耕作、收割勞動中體會最質樸的快樂。所以越來越多的都市人選擇在閑暇時間來到田間,度過充實的一天。但農業生態旅游的快速發展也不免存在一些問題,首先,農業生態環境會隨著旅游活動的開發而產生變化。
農業生態具有遠離城市喧囂的特征,隨著游客規模的增長,農業生態環境有可能受到破壞,破壞后再恢復將會異常艱難。其次,不少農戶看到農業生態旅游經濟的增長勢頭,紛紛開發旅游項目,但建設水平參差不齊,旅游產品的質量難以獲得保證。最后,農業生態旅游的管理目前還比較滯后,如缺乏相關的法律法規,缺少專業的管理人員,所以項目建設具有隨意性,文化內涵有限,游客重游率低。因此,針對以上問題,農業生態旅游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成為問題解決的關鍵。可持續發展實質包含經濟的可持續、農業的可持續、生態的可持續,三者是有機關聯的統一體。
二、農業生態旅游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舉措
農業生態旅游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應著力推進以下舉措:
第一,制定科學發展規劃。農業生態旅游經濟的發展是農民致富的新途徑,是農村地區新的經濟增長點,是新農村建設的有效推動力。因此,政府部門應立足長遠發展,積極借勢農業生態旅游經濟的發展,做好科學的規劃部署,以促進本地區新型旅游項目的持續、健康、穩定發展。農業生態旅游項目應遵循合理開發、適度開發的原則,由政府部門根據本地區實際,規劃基礎田園建設、旅游配套設施建設、文化主題建設。基礎田園建設強調對農業生態環境的保護,既要滿足游客體驗的旅游需求,又必須以保護當地生態環境為前提,避免過度開發、隨意開發,農戶應在政府的指導下有計劃有步驟地建設生態旅游環境;旅游配套設施建設也是要兼具服務游客和保護當地環境的功能,如交通建設、住宿環境等;文化主題建設強調新農村的文化內涵,要求農業生態旅游富有文化生命力。在此基礎上,政府部門還應出臺具體的管理細則,落實管理部門,組建管理隊伍,使農戶和游客能夠按照政府部門的要求,合理利用農業生態環境,實現和諧發展。
第二,積極發展高品質產品。農業生態旅游經濟自興起以來,備受游客歡迎的重要原因就是環保的環境、環保的食物。近年來城市環境污染和健康問題已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游客希望在農業生態環境中感受大自然的清新,種植和采摘有機蔬果,以保證飲食健康。所以農民應在政府的帶領下,積極發展有機種植。比如有的城郊地區已建立起示范村、示范鎮,專門開展有機農業種植,相關部門定期對種植基地進行無公害檢測,為農民提供種植指導,從而有效保護了農民和游客利益。游客甚至出租菜地,定期前來采摘,參與種植。還有的大型生態度假村,將種植、養殖、餐飲、娛樂項目融為一體,其飼養的動物品種珍貴,極具觀賞價值,同時還開發出特色休閑娛樂活動,游客不僅能體驗種植、采摘,還可以體驗難得一見的生態環境。
第三,注重增加文化內涵。農業生態旅游經濟的發展實際暗含文化的注入,無論是滿足游客的文化需求,還是提升農民的文化素質,農業生態旅游都不應忽視文化的推動力。政府部門應結合地區實際,進行相關的文化建設,如展示地區特色的主題公園、民俗村、文化節等,都有助于帶動農業生態旅游經濟的發展。另外,有的游客將兒童教育和生態旅游建立關聯,將種植、采摘作為兒童鍛煉的機會。因此,政府部門應為相關的文化建設制定扶植政策,從而營造農業生態旅游經濟的廣闊發展空間。
作者:張蕾單位:江西旅游商貿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