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蔬菜種植農村經濟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種植蔬菜的基本要求
1.1市場需求選擇種植的蔬菜品種之前,應充分考慮市場需求,否則,種植的蔬菜銷路不佳,除了會打擊農戶的種植積極性之外,還會給農戶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
1.2選好土地盡量選擇光照條件好、有水澆條件、有防淹水設施且肥沃的土地,這樣不僅可以縮短蔬菜的生長周期,還可做到旱能澆水澇能排水,以保障蔬菜的正常生長。
1.3優良品種要做好蔬菜品種的選擇,優質品種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強、產量高、貨架期長、品質好。雖然采購優質種苗的成本會有所上升,但基于蔬菜產品的質量和銷路考慮,蔬菜種植戶應盡量選擇優質品種。
1.4先進技術種植技術在蔬菜生產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先進的種植技術對蔬菜的產量和品質有重要的影響。因此,在蔬菜種植中要勤觀察、多分析、多總結,不斷提高蔬菜種植經驗,保證蔬菜高產優質。
1.5合理施肥由于優良品種蔬菜的采摘期較長、產量較高,因此,在種植過程中需要施入充足的肥料,最好使用農家肥等有機、可降解的環保型肥料。當土地缺乏微量元素時,可使用化學肥料加以補充。在蔬菜結果、采摘過程中,還需要使用腐熟好的有機肥作追肥,以便提高蔬菜的產量和質量。
1.6加大投入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增長,消費者對蔬菜的質量要求也有所提高,高質量的蔬菜產品,其價格也較高,因此,在蔬菜的生產上必須加大投入,做到精細化管理,這樣才能提升蔬菜的質量和品質,提高產品的價格,增加農民的收入。
2主要存在的問題
車岸村的大棚蔬菜種植雖已形成一定規模,但仍存在以下問題:
2.1技術落后,品種單一該村的蔬菜種植主要依靠傳統的栽植技術,整體技術水平較為落后。蔬菜種植的品種較為單一,夏天主要以種植西瓜為主,冬天以種植韭菜為主。其他的品種也都為本地常見的蔬菜品種,如菜花、豇豆、菜瓜、辣椒、土豆、西紅柿、卷心菜等,新品種較少。
2.2耕作粗放,效益低下人多地少、耕作技術落后、產業化發展程度不高。由于受自然條件的限制,當地蔬菜種植的機械化程度較低,致使大部分勞動力得不到解放,嚴重地制約了該村蔬菜種植產業化的形成和發展。
2.3種植零散,規模較小蔬菜種植品種、數量無統一規劃,種植零散,種植規模小,尚未形成規模效益。基礎配套設施較差,園田化建設嚴重滯后,田間道路的硬化有待進一步加強。
2.4產業鏈不完善雖然近年來交通運輸方式不斷增多,但市場信息仍不暢通,對外銷售渠道有限,“種得出來賣不出去”的現象依然存在,使得農民對發展蔬菜產業存在較大的后顧之憂,影響了農戶種植蔬菜的積極性。
3車岸村發展蔬菜產業的優勢
3.1國家惠農政策近年來,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對“三農問題”都給予了高度重視,對“菜籃子”工程和其它農業產業的發展給予了政策上的大力扶持,為發展蔬菜產業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保障,解除了農民群眾發展農業產業的后顧之憂。蔬菜產業的發展不僅改善了人民群眾的飲食結構,也增加了農戶的收入。
3.2自然條件優勢車岸村的日照充足,灌溉水源及土地資源豐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對發展蔬菜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
3.3區位優勢車岸村距武山縣城約12km,交通便利。該村至縣城、市府、省府及各州市主要城市均已實現高等級油路化,區位優勢明顯。
4車岸村蔬菜種植的發展對策
4.1統一思想,加強領導對村干部進行全面動員、宣傳和引導,統一領導班子思想,加強對發展蔬菜種植產業的引導。要求各級主管部門都要盡快把思想認識統一到發展蔬菜產業這一重大決策上來,并把抓好這一產業的發展作為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的具體行動之一。
4.2實施規模化種植,集約經營因地制宜,連片規劃,實施規模化種植、集約經營模式。積極爭取上級項目,利用項目資金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積極爭取上級財政資金和各有關單位的資金和技術支持,特別是農業科技部門的支持。
4.3引進名、優、特蔬菜品種,加快蔬菜品種更新換代引進適宜該村種植的名、優、特蔬菜品種,增加該村蔬菜產品的市場占有率。
4.4強化技術培訓,提高蔬菜的產量和質量采取“送出去,請進來”的方法,即重點培養當地的種植能手,把本地積極性高、具有一定專業素養的蔬菜種植人才送到外地進行培訓學習深造,讓本地種植能手進行實地操作指導,同時,從外地聘請專家進行名、優、特蔬菜種植理論技術培訓和試驗示范推廣種植指導,使農民群眾都能熟練掌握名、優、特蔬菜種植技術,從而提高蔬菜產品的產量和品質,更好地為該村的蔬菜產業發展服務。
4.5依托企業、專業合作組織,發展訂單蔬菜積極引導農民成立蔬菜生產專業合作組織,尋求與蔬菜加工企業開展合作,爭取走“公司+農戶+基地”的路子,增加訂單農業比例,提高菜農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作者:宋云芳單位:中共武山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