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村經濟健康發展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隨著不斷發展的農村經濟,農民的擇業渠道也越來越寬,導致農民大批量的外出打工,走出家門尋找致富門路,加速了農村土地的流轉。加之專業大戶、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的興起、城鎮人口等社會資本紛紛進入農業生產領域創業開發,擴大了對流轉土地的需求。
關鍵詞
土地流轉;農村經濟;健康發展
近幾年,對農村的土地流轉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堅持以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為基礎,以建立健全土地流轉市場及服務體系為重點,以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全面開展了農村土地流轉摸底調查工作。
1.地區農村土地流轉現狀
我區是農牧業區,2014,全區農村土地流轉總面積達119萬畝,比上年增加14萬畝,占地區二輪土地承包面積的29%。其中:轉讓5萬畝、占流轉總面積的4.2%;轉包51萬畝、占流轉總面積的42.9%;互換40萬畝、占流轉總面積的33.6%;出租8萬畝、占流轉總面積的6.7%;股份合作15萬畝、占流轉總面積的12.6%。轉入土地的總農戶數23595戶,流轉到農戶規模在100畝以下的農戶數15579戶,占流轉總戶數66.02%。轉到農戶規模在100畝-200畝的農戶數5842戶,占流轉總戶數24.76%。流轉到農戶規模在200畝-500畝的農戶數1585戶,占流轉總戶數6.72%。流轉到農戶規模在500畝以上的農戶數589戶,占流轉總戶數2.5%。
2.地區農村土地流轉工作的做法和成效
2.1主要做法:
2.1.1建立健全農村土地流轉服務體系地區制定了《塔城地區加強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意見》,明確指出各級黨委和政府對所負責轄區內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的領導和監管。農業行政主管部門依法負責轄區內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的管理。各級農經部門負責本轄區內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的日常管理和服務工作。
2.1.2完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制度要完善農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登記制度,明確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并實施農村土地流轉合同制和備案制、合同鑒證制度。完善流轉管理工作制度和規程。通過統一發放標準的文本,讓農民清晰的了解到“一事一議”、“籌資籌勞”、農業綜合補貼、保護耕地和原有農業設施、農村土地流轉期限等行為。同時要對農村土地流轉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宣傳、信息咨詢與以及評估土地流轉的價格等方面進行加強,使流轉的雙方都能夠建立依法、自主的流轉關系與利益關系,并簽訂具有法律效益的流轉合同。
2.1.3嚴格農村土地承包管理,嚴禁侵犯農民的合法權益⑴確保流轉土地農業用途不變。堅決不允許借土地流轉的名義來改變農田的基本用途,也不允許在耕地上建造永久性的設施來破壞農田的耕作層。并要加強對流轉面積大、期限長以及涉及到工商企業參與的農用土地的監督管理。⑵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對農村土地流轉規模和速度不作任何硬性的要求,也不會強制規定與評價。在農村土地承包期內,承包地的流轉權利與形式都由農民自己做主;其中土地流轉的補償方式與標準形式也完全是由流轉的雙方通過協商,來自行確定。
2.1.4正確引導,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積極引導成立農村土地合作社,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積極引導成立農村土地合作社,充分發揮合作社在農業種植方面集約化生產、規模化管理的優勢。一是通過實行“五統一”(統一規劃、統一種植、統一品種、統一技術管理、統一訂單銷售)的模式,有效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高畝效益。增加了農民收入。二是利用合作社經濟實力,通過技術合作,培育推廣新品種,打造高產示范田,使土地合作社成為科研、推廣、實驗示范的場所和基地。
2.2主要成效:
2.2.1農村土地流轉較好地解決了土地拋荒和粗放經營的問題農村的土地流轉可以促進農業結構的調整與規模化經營,可以提高農業的生產效率。家庭分散經營導致土地管理的規模太小,通過土地的流轉,來實現最優的土地分配管理。隨著農村土地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大,更好地解決了廢棄農田的再利用與粗放管理模式的改進,有效促進農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提高農業專業化程度和工業化水平;提高土地規模化和集約化經營水平;提高農業的生產效率。
2.2.2農村土地流轉促進了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在建立土地承包經營流轉機制時,通過進一步發展農村土地流轉,可以改善農民的生產和日常生活,從而促進農民的分工分業,提高農業專業化以及規模化的水平,解除了土地對農民的局限性,也促進農村勞動力向第二、第三產業的轉移,和向城鎮的聚集,進而推動新型城鎮化的進程。
2.2.3農村土地流轉有利于提高農業市場化水平土地流轉有助于培育新型農民以規模化經營參與市場競爭,有助于各類工商企業介入農業領域,增強農業市場主體的活力和抗御市場風險的能力,有利于提高農業科技的應用和推廣水平;有利于催生和培育各類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各類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業的產業化經營程度。
2.2.4土地流轉有利于農村土地管理制度進一步完善在穩定承包關系的前提下,通過市場機制,推行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有償流轉,使農戶在轉讓承包土地經營權的同時,取得了一定的轉讓收入,從而使農民對土地承包權和經營權的價值得到充分體現,實現土地的增值,增加農民收入,保護了農民的切身利益。
3.地區農村土地流轉存在的問題
3.1農村土地流轉市場機制不健全目前,農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市場環沒有完善。農村的集體土地承包的經營權還主要以轉包的形式為主,流轉的形式比較單一;流轉的渠道也比較簡單,主要是鄰里或者親戚之間的流轉,嚴重缺乏合理的市場機制,這要就很難使土地資源得到合理的優化配置。
3.2農村土地流轉操作程序不規范農村的集體的土地流轉一般都是以自發的形式展開,所以常常會出現流轉的雙方因為貪圖小便宜而不遵循所規定的程序和所要求必須具備的手續,有時甚至都不簽訂流轉的合同或契約來,只是簡單地采取了“口頭協議”的方式,這就造成土地承包關系的混亂,土地流轉工作無序進行,引發土地糾紛。
3.3土地流轉政策、法規宣傳貫徹不到位農民對于土地流轉的關系認識的不到位,分不清轉包后土地的承包權以及土地流轉的關系。這主要是因為政府對土地流轉的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不到位,導致一些農民混淆了土地的所有權、承包權以及經營權這三個概念。
3.4部分領導對土地流轉在農業結構調整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由于土地流轉工作量大、面廣、政策性強、難度大,在操作中普遍存在畏難發愁情緒,部分領導對土地流轉的政策法規、方式方法,矛盾問題等研究不深,對群眾宣傳不夠,引導不力,服務措施跟不上。
4.做好農村土地流轉工作的建議
4.1充分認識土地流轉工作的重要性。幾年來,政府也逐漸出臺了一系列相關的農村土地承包政策,以及土地流轉相關的法律法規,這就要求土地的承包關系要長久、穩定,并要明確農村的的產權制度。實施農村土地流轉,對解決農村在土地利用上的一大矛盾,且效果非常明顯;可以使農村的資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并促進農村經濟的足部發展;縮小城鄉的差距,促進農村盡快達到城鎮化水平。只要做好了土地流轉的工作,就是為農業機構的調整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才可以增強城鄉經濟快速發展的動力。因此,各級村鎮的干部要提高對調整農業機構的認識,可以真確的引領農民進行土地流轉,這樣才能更快的實現農村經濟的區域化與規模化經營。
4.2做好土地流轉法規政策的宣傳工作。各級黨委政府要對農村土地流轉的法律法規政策、土地流轉機制,土地流轉應遵循的原則、流轉方式、程序及管理,通過不同平臺,多種渠道,廣泛、全面宣傳。提高農民土地流轉的法律意識,保護好自己的合法經營權和減少農村土地流轉引起的糾紛。
4.3做好農村土地流轉的管理與服務工作。只有通過政府的正確領導,才能把農村土地流轉的工作做好。各個縣市的政府要依據當地的具體狀況提出具有指導性的土地流轉意見與實施的辦法。黨委政府還要依據農業架構的調整,來因地制宜的安排土地的流轉工作,并努力帶動起農戶的積極性。部門簽署的土地流轉合同必須要經簽署雙方仔細認證,并嚴格規范合同的流程以及鑒定工作,做一個合格的流轉“中間人”。
4.4完善地、縣、鄉、村四級農村土地流轉服務機構建設,特別是鄉村兩級機構,發揮鄉鎮一級信息,程序操作,排查矛盾糾紛調解作用。
4.5做好農村土地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明確“三權分置”原則,為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創作條件和保駕護航。在堅持農村土地政策不變和充分尊重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前提下,實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依法、自愿、有償、合理地流轉,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客觀要求。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服務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任務,做好這項的工作對于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維護農民土地承包權益和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各級黨委、政府要加強農村土地流轉管理服務的領導工作,結合實際,研究政策,深入基層,掌握土地流轉動態,不斷總結經驗,積極引導,不斷提高農村土地流轉管理服務水平。
作者:阿不都沙拉木·阿不都熱衣木 單位:新疆塔城地區農業廣播電視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