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以改革推動民營經濟的發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鄧小平20年前的南方談話對我國的改革和發展有決定性指導作用的論斷有三個方面:一是明確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本質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二是強調發展是硬道理,改革是發展的強大動力;三是明確發展市場經濟,從而明確了中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這些論斷指明了我國改革和發展的航向,對加快改革步伐起了決定性作用。
一、發展民營經濟是市場化改革的著力點
鄧小平南方談話,在明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的同時,特別強調要把發展生產力和解放生產力兩個方面講全了。所謂解放生產力,就是要通過改革尋找新的發展動力,調動各個方面的力量。因此我國的改革著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立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在這里,發展市場經濟和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兩個方面的改革實際上是一致的,是互動的。將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列入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意味著長期處于“制度外”的多種非公有制成分進入了“制度內”,成為基本經濟制度的組成部分。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既包括發展外商投資企業,也包括發展個體經濟、私營企業和混合所有制經濟。這些都可以用民營經濟來概括。20年來,我國的民營經濟在廣度和深度兩個方面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在廣度上,民營經濟進入的領域越來越大,現在連過去認為必須由國有制經濟壟斷的領域也準許外資和民間資本進入,如零售業、外貿、金融保險、通訊業等等。發展的趨勢是,只要是不影響國家安全、不違反國家法律的領域都將允許非公有制經濟進入,當然,市場準入同是否占支配地位不是同一個概念。在深度上,隨著混合所有制確認為公有制的實現形式,公有制與非公有制在企業外部結合的結構,發展為同一個企業內部發展多種經濟成分,在民營企業中有公有制經濟成分,在公有制企業中也有民營經濟成分。實際上,我國現階段的民營經濟大都是從公有制企業改制而來的,它們同公有制經濟有著密切的相互補充的關系。因此,對民營經濟的支持不會削弱公有制經濟。民營經濟的發展也加快了我國市場化改革的進程。國家按照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目標推進了包括價格改革、放開搞活在內的一系列體制機制改革,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調節作用充分發揮,由此整個經濟增強了活力。尤其是民營經濟依靠市場經濟得到迅速發展,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明顯增強,其效果十分明顯。突出表現是,中國保持了較長時期的快速增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一個人口大國解決了吃飯和就業問題,人民收入水平得到較大幅度的提高;工業化和城市化迅速推進,我國的發展能力大大增強。所有這些,在很大程度上可歸結為發展市場經濟所產生的活力、發展民營經濟所產生的新動力。可以相信,循著這樣的發展道路走下去,中國可以繼續保持快速健康的發展,實現我國經濟由大到強的提升。
二、“國進民退”的現實表現
近來國內存在著有沒有“國進民退”的爭論。從政府的層面來看,政府并沒有作出這方面的決策,但在市場層面上這種狀況還是客觀存在的。2008年以來,為了抵御世界金融危機和歐美債務危機的影響,同時又根據國內反通脹和調控房地產價格的需要,國家宏觀調控的力度明顯加大,尤其是較長時間的緊縮銀根。在宏觀調控達到預期目標的同時產生了市場化改革放慢甚至出現倒退的負面效應。最為明顯的是民營經濟發展的困難明顯加大,尤其是在實體經濟領域中的民營經濟,不僅融資困難,而且融資成本高。民營經濟所感覺到的“國進民退”問題,不在于國家對民營經濟的政策和態度發生了改變,作出了這種決策,而在于民營經濟在同其他經濟的比較中感覺到其經營環境惡化。
一是與國有企業尤其是在壟斷領域的國有企業經營環境的比較,融資沒有國有企業方便,融資成本比國有企業高得多,進入某些領域受到的限制比國有企業多,但其承擔的責任不比國有企業小。正因為如此,民營企業家近期普遍信心不足。主要不在于對經濟形勢缺乏信心,更為重要的是,對我國發展市場經濟的體制和政策信心不足。最近國內外媒體關于“中國人富不起來”有很多討論,主要反映的是民營經濟做大后,資本、財產外流,甚至民營企業家直接出走。
二是與虛擬經濟、投機經濟的比較。由于虛擬經濟實際上是投機性經濟,虛擬經濟盡管存在風險,但其依靠投機實現暴富對實體經濟的刺激很大,客觀上造成的影響是,實體經濟不如虛擬經濟富得快,經營實體經濟雇傭的員工多,相應的負擔重、責任大。比較的結果是,不少民營企業家將從實體經濟賺到的錢投到虛擬經濟,“富二代”不愿從事實體經濟。現在雖然民資本較多,但不愿進入實體經濟,不愿意投資實體經濟,這是很危險的。一個國家的發展最還是要靠實體經濟,虛擬經濟只能起潤滑和助力的作用,中國決不可能靠虛擬經濟富起來。去年年底溫州出現的民企老板出走事件,民間高利貸泛濫,民企債務鏈斷裂等問題已經露出改革停滯不前的嚴重后果。
三、深化市場化改革的方向
在紀念鄧小平南方談話發表20周年的日子里,中央重申深化改革的決心,強調以改革解發展的難題,并且明確擴大民營經濟進入的領域,包括進入鐵路等壟斷領域。這些重大舉表明我國今后一個時期的改革不只是在行政、社會等重點領域深化改革,還會繼續鞏固和深經濟領域的改革,以增強經濟的活力。基于此,當前特別要依靠深化改革來增強發展民營濟,尤其是在實體經濟領域中民營經濟的信心,在體制和政策上采取堅定不移地支持實體經領域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具體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著力打破市場壟斷。民營經濟的活力來自市場,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在于公平爭,解決好其與國有企業公平競爭的環境就是對民營經濟重大的支持。在市場充分作用的件下,民營企業與其他企業平等獲取資源。為此,一方面需要克服民營經濟進入市場和從金等方面獲取資源的各種歧視性條件;另一方面需要克服壟斷部門國企的市場壟斷問題,現在個方面對壟斷部門的反應非常強烈,壟斷價格、壟斷收入以及壟斷部門的服務質量等問題需要在體制和政策上得到解決。
第二,著力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我國近期根據宏觀經濟的走勢將要實施穩健的貨幣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由緊縮的貨幣政策轉向穩健的貨幣政策,意味著將會釋放出數量較的流動性。這些流動性應該重點流向實體經濟。積極的財政政策也是這樣。國家提供的各減稅和刺激供給的政策重點也應放在實體經濟領域,努力為實體經濟中的企業減輕負擔,為體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特別是可以通過稅收等途徑將投機性經濟的一部分收益向支持實體經濟。
第三,著力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這需要制度和政策保證。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不是單的收入分配問題,而是明確現階段推動發展的新動力。民營企業經營者基本上屬于中等入者,在國外即中產階級。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擴大很大程度上靠財富效應,尤其是其財產性入的效應。現在買股票被套住,買房子被貶值,辦企業借高利貸,這種狀況如果長期下去,擴中等收入者比重的目標不可能達到。因此需要對資本市場提振信心,對財產性收入給予充的保護,對財富的積累給予制度保證和保護。
第四,加強對民營經濟的積極引導。現在民營經濟的問題還有缺乏引導的問題,尤其是產業發展方向上。國家對民營經濟不能完全放任,讓它自生自滅。主動積極的引導實際上是真正把民營經濟當作是自己的經濟。就是說,對民營經濟不只是放開,還要對其引導扶持。總的來說,發展民營經濟是我國建立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制度的標志性成果,民營經濟在我國的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替代。無論是在理論和政策上都不能以為支持民營經濟就是削弱公有制經濟。有了這些認識,民營經濟才能在革開放中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