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基于PCA主成分的民營經濟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民營經濟發展環境評價方法
(一)評價依據
大多數學者把民營經濟界定為非國有、國營的所有制形式和經營方式的總和,認為民營經濟等于非國有、國營經濟,他們對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的評價主要從法律環境、政策環境、市場環境和融資環境等方面進行分析;但是考慮到民營經濟發展受制于區域綜合環境的影響和約束,任何單一角度的研究都不可能全面評價地區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的優劣情況。本文正是基于這樣的認知,根據深入企業、機構調研得來的數據,各類官方年鑒數據和先期已有的相關數據,選擇相應的統計方法,進行深入分析,嚴格依據科學性、完備性、可量性、區域性和規范性等評價原則,從宏微觀和內外部視角對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作出全面、客觀的評價。
(二)評價思路
對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的評價需注意研究視角的選擇,宏微觀視角下民營經濟發展環境評價注重的是總量和結構問題,而內外部視角下強調的則是時間動態條件下環境的變異情況。本文同時選取宏微觀和內外部視角,從經濟總量和結構、市場需求、政府行為、產業政策、企業權益保護、環境規制力度、金融總量與結構、人力資源稟賦、技術與投資水平等方面選取指標,采用pca主成分分析法進行研究,最終得出客觀真實的評價結果。
(三)評價方法
民營經濟發展環境評價具有屬性多樣、結構復雜的特性,要進行有效的評價就需要建立多指標、多層次的評價系統。對結構復雜層次系統的研究經常采用層次分析法分析,然而層次分析法在賦予各層次因子權重時常帶有較大的主觀性。相比之下,PCA主成分分析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層次分析法的缺陷。PCA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種把錯綜復雜且彼此之間有機聯系的變量歸納為少數幾個主要因子的多元統計分析方法,它采用定性信息定量化的途徑使復雜的問題變得明朗。本文采用PCA主成分分析法將數個評價指標綜合,構建多因素綜合模型,試圖更為全面地評價民營經濟發展環境。PCA主成分分析法的思想是,對觀測變量分類,將相關性較高的變量分在同一類,而不同類的變量之間的相關性則較低。那么,每一類的變量實際上就代表了一個本質因子,或一個基本結構,而PCA主成分分析法就是尋找這種類型的結構。按照PCA主成分分析法原理,建立便于使用的民營經濟發展環境評價模型。
二、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的評價及實證過程———以南昌市為例
(一)構建評價指標體系
對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的研究有宏觀和微觀視角,也有內部和外部視角。宏觀視角和微觀視角更注重總量和結構的問題,總量和結構劃分通常并不是絕對的,而是基于一系列綜合因素的考慮,兩者的關系是相互滲透的,結構決定總量,總量也反過來影響和制約結構的變化。因此,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指標體系的構建,應著眼于宏觀視角,可選擇包括經濟總量結構、政府行為、產業政策、環境規制力度、金融總量結構等方面的指標;著眼于微觀視角,可從市場需求、企業權益保護、人力資源稟賦、技術與投資水平等方面選取。而對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的評價則需要結合時間因素動態地加以考察,針對同一指標不同時間的變化趨勢,結合經濟周期波動的因素可以分析發展環境的變異程度和穩定程度。本文鑒于此,在總結前人評價方法的基礎上,基于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的總量和結構、內部和外部視角,結合數據的可得性,構造包括因素層和指標層兩個層次的評價指標體系。
(二)變量相關性檢驗
選取南昌2007—2012年連續6個年份的數據,對選取變量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通過SPSS17軟件計算標準化數據的相關系數矩陣R。經統計,68%以上的相關系數絕對值都在0.7以上,說明指標之間存在大量的信息重疊,比較適合做PCA主成分分析。
(三)利用相關矩陣進行主成分提取
使用SPSS17軟件求特征值、貢獻率、累計貢獻率,如表2所示。按照特征值大于1和累計貢獻率大于85%的一般原則提取主成分。通過累計貢獻率判斷所提取的主成分是否可以最大程度地表達原始數據信息。(四)構造綜合主成分得分及排名在因子旋轉的基礎上,回歸估計出各主成分得分,以各主成分的方差貢獻率占總方差貢獻率的比重作為權重進行匯總,計算出綜合主成分得分。
三、實證研究結論與分析
(一)融資難問題并非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惡化的主要原因
長期以來,人們習慣把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惡化的原因歸結為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以為資金鏈的斷裂是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惡化的主要原因。從圖5可以看出,居民儲蓄、金融的民營化率、資金實力等方面的指標雖然進入到第Ⅰ指標梯隊和第Ⅱ指標梯隊,但就民營經濟發展總體實際情況而言,民營企業還不至于匱乏到形成根本動搖或制約融資需求基礎的程度。也就是說,盡管現實中也確實存在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但融資環境的改善和融資需求的滿足,原則上只是操作層面和技術層面的問題,包括股權融資,民間借貸合法化和中小金融機構的大力發展在內的金融業民營化率上升,是可以緩解甚至根本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的,所以融資難問題并非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惡化的主要原因。
(二)環境規制對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向好作用重大
波特假說認為,合適的環境規制能激發“創新補償”效應,從而不僅能彌補企業的“遵循成本”,還能提高企業的生產率和競爭力。從污染排放因子、環保投入和經濟成效等方面的指標來看,南昌民營經濟發展中產生的負外部性是存在的。能耗指標作為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指標來看,指標值越大,說明經濟發展引起的外部不經濟性更強,也意味著企業發展的自然環境的惡化,尤其對于民營企業來說,由于其規模小,以研發投入、專利開發、技術創新的消化吸收等能力為代表的經濟基礎薄弱。因此,在市場化的供需矛盾中,形成有效供給的能力也相對薄弱,這會對民營經濟整體發展環境產生重要的影響。從圖5中可以看到,單位GDP耗能比(X11)和污染治理投入(X13)進入第Ⅰ指標梯隊,正是對這一情況的印證。
四、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的幾點建議
(一)進一步改善經濟運行質量
從實證的結果來看,良好的經濟運行質量是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向好的最重要影響因素,而經濟運行質量的因子載荷主要來自于環境規制、企業權益保護、人力資源稟賦及經濟總量結構等4個因素層因子的貢獻。因此,提高經濟運行質量應主要從這四個方向著力:一是提高環境規制力度,加大污染治理投資,通過技術革新等方式降低單位GDP能耗,保證良好的生態環境;二是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認真貫徹保護知識產權的法律法規,營造有利于企業開發自主知識產權的環境,形成保護知識產權的良好社會氛圍;三是進一步深化產業結構調整,堅持市場調節和政府引導相結合,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加強國家產業政策的合理引導,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四是優化從業人員結構,通過加強行業人員培訓等多種方式提高二三產業人員素質,進一步加強民營企業人才隊伍建設。
(二)加強政府的扶持和引導
政府對經濟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政策扶持和引導方面,良好的政策應該能夠促進市場的開拓、保證人才的引進和引導資本的流向。優化民營經濟,應注重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的平等性,減少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競爭中的政策性障礙;同時引導民營企業合理分配稅后利潤,鼓勵民營企業加大投資進行擴大再生產,鼓勵民營企業開展資金使用績效評價;另外加強民營企業跟蹤服務,竭力營造有利于民營經濟發展的良好輿論氛圍。
(三)增強民間資本投資能力
地區投資水平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一個地方經濟發展水平。發展民營經濟,應依托現有外來投資企業和駐贛科研院所資源優勢,盤活存量資產,重點以政策引導的方式鼓勵民間資本參與交通、市政、能源、電信、教育、醫療、社會福利、保障性住房等領域建設,鼓勵民間資本興辦金融機構,投資商貿流通產業,拉動并扶持民營企業發展,從而有效提升地區投資水平,增強地區吸引民間投資的能力。
(四)全面提升金融服務水平
民營經濟的良好發展離不開強有力的金融支持,要有序發展和創新金融組織、產品和服務,全面提升金融服務水平,不斷增強金融市場功能,著力拓展金融服務的廣度和深度,使其更好地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服務。一方面要強化對科技創新的金融支持,不斷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建立健全民營企業金融服務和信用擔保體系,促進民營企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作者:郭建斌單位:南昌社會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