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政治訴求民營經濟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當前我國制約民營經濟發展的政治體制障礙
近幾年來,民營經濟的蓬勃發展帶來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也存在諸多發展困境,有民營經濟本身的問題,也有政治層面方面的制約因素。在本身問題上,如:起步水平較低,原始積累不足,低水平重復投資較為普遍;投資盲目性較大、追求目標短期化;職業操守不強,不正當競爭、制假造假、損害環境等現象時有發生;多數民營經濟發展缺乏長期戰略和長遠眼光,科技含量不高,人才儲備不足等。本身存在的問題需要自我改進,而政治層面的制約因素則需要黨和政府根據實際情況扎實推進政治改革。目前我國民營經濟存在的對政治層面制約因素大致有:其一,政府部門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監管隨意性大。“依權監管”的模式明顯,難以過渡到“依法監管”上來。導致民營投資的管卡多、手續雜、費時長,增大了民營經濟發展的交易成本。造成在政府對民營經濟的監管上不作和亂作為的現象頻繁,就是我們平常說的該管的沒有管好,不該管的亂管。這需要我們明確政府的監管職權,把監管職權限制在法律的范圍內,依法懲處政府在監管問題上的不作為和亂作為。其二,在“市場準入”上實質性不公平待遇。目前,許多領域對民營投資雖沒有明文規定的限制,但是民營經濟在市場準入方面與國有經濟甚至外資經濟仍然存在著很大的政策差異。民營經濟在投資領域、能源供應、貸款支持、征用土地、人才使用等方面與國有經濟、外商經濟享有同等待遇的相關政策也不完善或難以落實,多數只是停留在口頭上和文件上,缺乏制度和法律性約束。聯想集團董事長柳傳志曾對《瞭望》周刊說:“對于民營企業而言,最大的改革紅利,就是政府能夠給企業發展創造一個非常透明、公平合理的競爭環境。”其三,財稅政策不平等。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的財稅政策是不平等的也是眾所周知。現在我們發現,民營經濟對國家的財政稅收貢獻大,相反國有壟斷性部門的收入上繳比例卻不高,利潤多辦成了企業內部員工的工資福利。這與國有經濟的定位是嚴重不符的。其四,民營經濟從業人員表達政治訴求的途徑不寬泛,政府決策的影響力不夠高。
二、當前我國民營經濟的政治訴求及其政治參與
追求利潤的最大化是民營經濟的目標。馬克思主義認為,政治和法律上層建筑是實現經濟利益的重要保證,是經濟利益最為可靠的保護閃。政治參與和政治訴求無疑是實現其利益最大化的重要手段。馬云說:“中國企業家不懂政治,就做不好經濟。”著名地產商馮侖多次說過,要與政府談戀愛,但不能結婚。
(一)當前我國民營經濟的政治訴求。近年來,一些民營企業家如梁穩根、馮侖、張瑞敏、許小年等頻頻發聲,呼吁政府給予民營企業家更多的政治權利。如:“人大常委中為什么不能有民營企業家?”、“為什么政協常委中只能有三個民營企業家的名額?”、“希望給予民營企業家明確的政治身份”類似的言論反復出現。《中國企業家》雜志研究部在十八大之前針對“民營企業家最關心的問題”做了一次調查。按回收問卷統計,民營企業家們最關心的問題依次是:1,降低企業稅收負擔,41%;2,拓寬民企融資渠道,33%;3,切實保護私人產權,26%;4,打破所有制歧視,20%;5,采取新一輪經濟刺激政策,15%;6,分配改革,縮小貧富差距,15%,7,國企改革,改變“國進民退”現象,11%;8,減少政府過多干預,9%;9,提高民營企業家的政治地位,5%。十八大已經召開了2年多,很多政策也相應做了調整,但是很多體制性的障礙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解決得了的,很多問題到現在依然存在著。不過也有一些民營企業家表達的政治訴求與當今中國國情和政治氣候不相一致,比如個別民營經濟主張私有化運動、主張憲政民主等等自由化思潮,我們應該慎重對待。
(二)當前我國民營經濟的政治參與。政治參與是實現其政治訴求和政治目標的重要手段。?政治參與的一般意義就是通過一定的方式去直接或間接地影響政府的決定與政府活動相關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為。政治參與手段有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當前我國民營企業家政治參與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通過媒體發生,表達政治訴求。報刊雜志、記者專訪、公開發文、微博等網絡社交媒體是表達政治訴求的重要方式。這種方式表達的政治訴求傳播快、爭議大、影響深遠。二是參加或組建各種非政府組織(利益集團)如協會、商會對政府決策產生政治影響。三是參加政治選舉,直接和間接表達政治訴求。一部分優秀的民營企業家通過選舉或者任命的方式獲得一定政治職務,如工商聯成員、政協委員、人大代表等等,可以直接參與路線方針政策的制定。但是比例和級別問題仍然當前民營企業家關心問題。
三、當前我國民營經濟的政治訴求的合理性分析及其政治改革的選擇性
政治訴求是政治改革的重要參考材料。但是政治訴求不一定都是政治改革的內容,關鍵是看政治訴求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下是否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對今天的中國而言,就是民營經濟的政治訴求是否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要求。就《中國企業家》雜志社所載的10大關心問題和近年來一些企業家言論而言,大多數訴求的合理的,也是我們必須加大力氣改革的。比如降低企業稅收負擔、拓寬民企融資渠道、切實保護私人產權、打破所有制歧視、采取新經濟刺激政策、分配改革,縮小貧富差距、減少政府過多干預等等,這些問題不改革,勢必會阻礙民營經濟的發展壯大。但是在政治改革中我們也得慎重考慮一些政治訴求的合理性問題。因為一些言論和政治訴求與當前自由化思潮有相似之處。一是劃清合理政治訴求與主張全盤私有化的界限。就民營企業家關心的“國退民進”問題而言。首先,國有經濟必須控制的領域和范圍要明確具體。其次,以前由國有經濟控制,現在可以適當放寬讓民營資本進入一些領域和行業。其三,這些行業和領域主張擴大私有化的范圍會不會影響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私有化會不會造成利益格局固化,貧富差距等。二是劃清合理政治訴求與主張西式民主與多黨制的界限。當前一些公知打著保護私財、推行“真民主”的旗號提出很多不合時宜的政治主張,一些民營企業家也參與進來,影響較大。比如:近年來政府和房開商在土地征用和房子拆遷問題上不依法辦事,屢屢釀出事端,他們打著保護弱勢群體利益的旗號出發提出私有化才是真正保護私有財產的有效方式;一些企業家公知不深刻了解中國的政黨制度和歷史文化因素,大肆渲染共產黨的“實質上的”是造成中國今天諸多問題的直接原因,盲目提倡西式民主,迷惑相當一部分人。三是要仔細研究民營企業家參政的比例和級別與政權性質是否會改變的問題。民營企業家參政無疑有助于民營經濟的發展壯大,這也是必須的。企業家也是人民,人民代表自然有企業家代表,這是毋庸置疑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在工商聯、各級人大和政協都有民營企業家比例。如何才能使民營企業家有效地參政議政,這是需要深入研究和考慮的。
作者:韓瑋單位:貴州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