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論提高民營經濟保險服務質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營企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激勵創新、帶動投資、促進消費的生力軍,是推動我國經濟轉型、技術升級的重要力量。廈門作為全國重要的區域性金融中心城市和民營企業發展高地,現有民營企業近27萬戶,2017年民營經濟增加值2198.75億元,同比增長8.4%,高于全市增速0.8個百分點,連續八年保持8%以上的增長速度,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達50.5%。民營企業的高質量發展直接關系到廈門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水平。同時,目前一些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公司治理結構不夠完善、財務管理往往不夠規范,抗風險能力也比較弱。為此,保險監管部門和保險機構緊扣廈門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在改善供給、聚合需求、優化環境三個方面著力,協調發揮好市場機制和政策扶持兩方面作用,深化保險產品服務創新,切實提升了民營企業的保險服務質效。
改善保險供給
近年來,保險監管部門加強政策引導和對各類支持政策落實情況的督導,鼓勵和支持廈門各家保險機構積極對接政策和社會需求,推出了一系列符合民營企業、小微企業經營特征和廈門產業特點的保險產品和服務創新,優化保險供給,有力提升了保險服務質效。挖掘保險保障優勢。一些保險機構在傳統產品的基礎上,創新推出了一系列小微企業專屬保險產品。如政策性信保機構“小微企業信保易”專屬產品,零門檻、零限制,為小微企業提供簡易有效出口收民匯保障;“樂享系列”“易企保”等產品的費率下調了10%~30%,大大減輕了小微企業投保負擔。同時,推出了科技型企業急需的各類科技保險產品,覆蓋研發、產品、融資、人員、財產、環境責任等多個保障險種。2017年,保險監管部門支持保險機構與廈門自貿片區管委會聯合設立了保險創新實驗室,積極開展保險產品創新。該實驗室與廈門海關合作開發的關稅保證保險,目前已在全國范圍推廣實施。聯合市建設局等有關部門在自貿片區試點的基礎上,在全市推廣建設工程保證保險,覆蓋了投標、合同履約、工程款支付、工程質量、農民工工資五個領域,積極運用保險機制降低建筑企業的資金成本。強化保險增信功能。保險監管部門指導保險機構先后與市科技局、市知識產權局聯合推出“科技貸”“知保貸”產品,降低中小科技企業融資門檻。2018年服務民營企業132家,保額2.9億元。同時,鼓勵保險機構利用保險集團試點政策優勢,積極探索依托龍頭企業,為其上下游公司提供險資直投的融資服務,開展廈門“政融保”供應鏈金融創新。政策性信保機構聯合銀行等金融機構為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提供風險保障和融資雙重支持,推出了銀保易產品、出口信用保險(銀行)保險單、出口信用保險(福費廷)保險單等以銀行為被保險人的特色產品。在短期出口險項下,2018年幫助企業獲得保單融資金額6.7億元,涉及融資企業31家,合作銀行16家,其中民營企業21家,獲得保單融資金額3億元。提升保險服務水平。保險監管部門高度重視保險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對各類所有制企業一視同仁、同等對待,認真對待每一件投訴案件。通過開展保險公司服務評價和保險小額理賠服務監測等系列舉措,將監管關口前移,推動保險服務水平持續提升。對小微企業關心的保險理賠,廈門保險業積極推行小額案件“快速理賠”服務機制,通過車險領域“簡易程序快處快賠”、依托“廈門保險客戶健康信息平臺”簡化健康險理賠手續等舉措,達到了“簡化流程、簡化單證、簡易勘查、快速理賠”的目標。政策性信保機構進一步簡化理賠流程,提高響應速度和理賠時限,通過“理賠加追償”的方式,盡可能幫助企業降低損失。
聚合保險需求
針對民營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保險業務“小而散”等問題,保險監管部門加強工作協調,支持部分保險機構利用自身優勢,整合“政府、商(協)會、中介”各方資源,改進承保模式,優化服務流程,有效擴大了民營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的承保覆蓋面,更加契合保險經營“大數法則”,提升了保險服務水平,促進了業務的健康發展。一是對接政府的統一服務平臺。保險監管部門緊跟廈門深化“放管服”改革步伐,積極推動保險機構加強與政府服務平臺的對接,完善配套服務,提高保險服務的可獲得性,提升對各類企業的綜合服務能力。政策性信保機構將出口信用保險接入“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廈門片區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廈門電子口岸),實現風險信息、風險咨詢、服務小微、信保融資、保戶通道五大功能的統一協作,小微企業可在“單一窗口”查閱中國信保的各類國別、行業等專業風險資訊,及時掌握海外市場動態,便捷辦理出口信保業務。同時,保險機構通過優化投保操作流程和推進網上回簽方案等措施,簡化投保及續轉環節操作,主動向小微企業提供買家資信情況,促進了小微企業投保。2018年累計服務民營企業1297家,承保保額42.23億美元,其中服務小微企業1003家,承保保額7.18億美元。二是借力商(協)會的協調服務平臺。商(協)會聯系著廣泛的企業群體。借助商(協)會渠道,可以更好地擴大政策宣傳面,便于推薦保險產品服務,有利于提高保險滲透度。早在2010年,廈門政策性信保機構率先試點小規模出口企業行業統保,實現了以行業商(協)會作為投保人、出口企業作為被保險人的承保模式創新,并在全國得到了廣泛推廣。三是共建專業的中介服務平臺。中介機構連接著保險供需兩端,通過借助專業中介資源優勢,能夠有效整合需求,延伸金融服務。廈門某保險經紀公司與保險公司、市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管理協會三方共同成立“市管工程建筑意外傷害保險服務中心”,針對建筑企業工傷事故率高、用工流動性大等情況,采取“不計名不計人數”承保模式,建立了醫療搶救保證金制度,開展建筑農民工的施工安全教育培訓,聘用專家隊伍加強工程現場防災防損監督,為廈門263家民營建筑施工企業提供了高效便捷的保險服務,被住建部譽為“陽光保險”和“建筑工人保險廈門模式”。政策性信保機構探索通過物流企業平臺延伸服務小微企業,以廈門6家規模以上物流公司作為平臺,進一步支持散貨主尤其小微散貨主出口,提升廈門物流平臺公司競爭水平,間接服務數量眾多的小微企業和散貨主。自2015年以來,通過物流平臺企業,已累計支持了廈門外貿出口超過50億美元。
優化政策環境
一是推動商業保險與社會保障深度銜接。廈門于2014年出臺《廈門市補充工傷保險試行辦法》,在全國率先建立起由工傷保險基金全額繳費、商業保險經辦、覆蓋全市職工的補充工傷保險制度。補充工傷保險制度覆蓋參保人員220萬,進一步完善了廈門多層次工傷保險體系,分散了用人單位的工傷風險,將原本由企業100%負擔的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總額降低到50%,并將減輕企業負擔落實到高風險行業和中小微企業。制度運行4年來,保險賠款支付用人單位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總額達9497萬元,其中,涉及中小微企業與建筑施工隊的賠案占比85%,相關企業獲得補助金8072萬元。二是精準扶持政策提高保險滲透度。廈門民營外貿經營主體8700多家,進出口對全市外資增長貢獻度在100%以上,是穩定廈門外貿的中流砥柱。近年來,保險監管部門聯合市商務局等部門將出口信用保險作為穩外貿的重要舉措,不斷完善和創新信保扶持政策,目前政策已基本做到對進出口信用保險全鏈條中的資信調查、短期險等核心業務模塊的覆蓋。特別是,針對出口額在300萬美元以下的小規模出口企業基本風險統保保費出臺了有針對性的扶持政策。同時,聯合科技局、環保局、金融辦等部門在科技創新、生態保護等領域出臺了專項保險支持政策。出臺科技專利保險保費補貼機制,對投??萍紝@kU的科技型企業提供保險保費20%~50%的補貼,減輕科技型小微企業投保負擔。對投保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企業提供保險保費30%的補貼,對開展經認定的綠色保險業務的轄區保險公司,按其賠付金額的50%給予風險補償。對投保家政服務保險的家政服務機構提供保險保費40%的補貼。三是健全“政銀?!睓C制實現風險分擔。聯合廈門市金融辦等部門出臺小微企業貸款保證保險制度,政府、銀行、保險公司按5∶2∶3(或3∶2∶5)的比例進行不良貸款分攤,推動銀行資金向民營企業、中小企業傾斜。聯合市科技局等部門出臺《廈門市科技信貸及保險扶持管理辦法》,專門針對科技型企業建立政府、保險公司、銀行4∶4∶2的不良貸款分攤模式,進一步利用保險機制緩解科技型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開展專利權質押保險融資項目,聯合銀行、保險公司、評估機構推出針對中小微企業提供專利權質押貸款服務的融資方案。政策性信保機構目前正聯合廈門市國有擔保公司、銀行建立起多方參與的信保項下貿易融資風險分擔機制,幫助外貿企業拓寬融資渠道。
作者:劉鋼 涂東陽 張勝利 單位: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廈門監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