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激勵機制建設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取得了長足發展,但非公有制企業黨建仍是中國共產黨面臨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仍存在企業主不重視黨建、企業黨員不積極參與、黨建作用無法有效發揮等一系列問題。本文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厘清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激勵機制建設的問題及原因,探究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這對于激發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活力,有效引領非公有制企業的健康發展,發揮好黨的政治核心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非公有制企業;問卷調查;激勵機制
改革開放以來,非公有制經濟從無到有,從弱到強,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勢頭強勁,非公有制企業的數量也急劇增多。從作為公有制經濟“必要的,有益的補充”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重要組成部分”,再到“重要力量”“毫不動搖”,黨對非公有制經濟的認識漸次改進,愈發堅定。經過多年的探索發展,非公有制企業黨建成效顯著,但仍然存在一系列問題。為了更深入了解非公有制企業黨建發展的現狀,我們在北京、廣州、武漢、杭州、江蘇、鄭州、上海、黑龍江等8個省份開展問卷調查,發放問卷600份,回收571份,回收率95%。下面我們根據回收的問卷調查數據,針對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激勵機制建設出現的問題進行客觀分析,找出問題背后的潛在原因,并提出解決問題的具體路徑。
一、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激勵機制建設實效調查
我們可以明顯從圖1中看到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激勵機制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63.16%的受調對象認為非公企業黨組織激勵機制建設存在黨組織建設資金不足,物質激勵缺失問題,60.53%的受調對象認為認為非公企業黨組織激勵機制建設存在激勵機制與績效考評機制相脫節問題,48.68%的受調對象認為非公企業黨組織激勵機制建設存在活動形式單一問題,47.37%的受調對象認為非公企業黨組織激勵機制建設黨員干部缺位,精神激勵機制匱乏問題(圖1)。根據問卷調查的內容,我們主要將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激勵機制建設出現的問題分為物質激勵匱乏、精神激勵機制缺失、激勵機制與績效考評機制相互脫節等三個方面。
二、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激勵機制建設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非公企業趨利性與黨建工作目標之間存在差異企業發展和黨建只有在一種情況下可以同時開展,相互促進,即非公企業資本的利潤追求和黨建的政治追求之間不發生碰撞時,但一旦兩者產生分歧,非公企業必然優先考慮資本要求,再考慮非公企業的政治要求,亞布拉罕•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也可以解釋這一現象。在需要層次理論中,馬斯洛將人的需要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只有當低層次的需要得以滿足,下一層次的需要才會對人起到真正的激勵作用。當非公有制企業處于創業初期,非公有制企業主需要追求利潤來維系企業的生存,無暇顧及黨組織建設;當企業發展處于穩定階段,非公有制企業主才會追求更高層次的需要,他們希望通過黨建活動加強企業文化建設,通過支持黨建活動獲得更多政治話語權,塑造企業形象,增強企業社會影響力。現如今,我國非公有制企業大多數為中小型,基本處于資本積累的狀態,相較于進行黨組織建設(較高層次需要),他們對做大做強企業、追求利潤的需求(較低層次需要)更為迫切。總之,非公有制企業有其自身發展邏輯,效率最高和利益最大是其首要關注點,但是黨建工作目標并非是產生直接的經濟利潤,也無法直接為企業直接創造經濟效益,非公企業趨利性與黨建工作目標之間的差異,是非公企業企業主對黨建采取漠視態度,黨建活動缺乏物質激勵的重要原因。
(二)企業員工面臨經濟理性與政治理性的沖突非公企業中,員工的薪資、晉升等切身利益與工作能力、綜合素質直接相關,與員工的思想政治覺悟不直接相關;對普通職工而言,經濟收入與職業發展遠比黨員身份的吸引力更大;大部分黨員員工雖然對企業黨建持支持態度,但是非公企業黨員員工普遍存在兩種心理,一是矛盾心理,非公有制企業實行按勞分配、多勞多得的分配制度,黨員的服務群眾作用沒有辦法直接表現,黨員員工常處于追隨和游離黨組織的矛盾混沌狀態;二是冷漠心理,黨員職工認為自己處于體制外,對參與黨組織活動意識淡薄,對于企業是否建立黨組織態度冷漠。
(三)傳統黨建模式無法滿足非公企業黨建實際需求現代市場經濟充分發展,多元化的社會階層和多樣化的利益格局蓬勃呈現,單依靠傳統的行政命令這樣強制的動員方式已無法滿足新形勢下市場經濟的要求。新經濟組織傳統職能的落后必然帶來基層組織的空化,一些黨組織在非公有制企業嶄新的發展局面中茫然無措。非公企業的偏獨立性、殘酷的高汰率、追求利潤最大化的企業目標使傳統黨建模式難以為繼,此時,如果保持固化的經驗、方法,非公企業黨建必然事倍功半。在具體實踐中,中央對非公企業黨組織的功能定位,非公企業的黨建工作并不全部符合,“重建黨、輕黨建”,重具化指標輕黨建質量提高的狀況依然存在。長此以往,我黨不斷豐富的黨建成果很有可能被黨建有效性低下的問題逐漸消磨,致使非公企業黨建深化發展的力量進一步缺乏。
三、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激勵機制建設的路徑選擇
非公有制企業黨的制度建設是非公有制企業黨的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營造非公有制企業民主、法治氛圍的必然要求。但是,截止目前,非公有制企業黨的建設工作大部分都參照公有制企業黨的建設工作,兩種類型的黨建工作存在共性,所以非公有制黨建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但非公有制企業與公有制企業在性質、定位、作用等諸多方面存在不同,因此加強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制度化、機制化建設尤為重要。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激勵機制建設要注重完善榮譽激勵機制建設、加強薪酬激勵機制建設和關懷激勵機制建設,同時要注重將激勵機制與約束機制有效統一。
(一)加強薪酬激勵機制建設與公有制企業黨組織工作者不同,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工作者大部分都是身兼數職,非公企業也沒有專項資金為黨建工作服務,非公企業黨員人數也極其有限,即使將黨員所繳納所有黨費全部返還,也無法保障非公有制企業黨建活動的正常周轉。為解決這一難題,政府應該從行政費用中適當給予支持。1.合理支配非公有制企業所繳納黨費;規定企業按照一定比例上交后,結余黨費企業黨組織自行支配,確保基本黨組織活動的開展;2.省市工委部門行政預算中都包括黨組織活動費用,針對非公有制企業“優秀基層黨支部”“優秀黨務工作者”“模范黨員”的表彰費用應該由工委部門承擔,并應適當加大表彰獎勵力度;3.給予非公有制企業基層黨務工作者相應的經濟補貼,例如給予黨委書記每月100元、支部書記50元的補貼等。同時,在非公企業內部,黨組織要向老板積極推薦杰出的黨務工作者擔任更高級別行政職務,提高杰出黨務工作者的經濟收入,適當給予優厚的福利。
(二)完善榮譽激勵機制建設隨著非公有制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一批高學歷、高素養的專業人才加入非公有制企業建設的隊伍,他們對成就感的追求愈發迫切,希望人生價值在非公有制企業的舞臺上得以實現,而不單單僅限于追求金錢的滿足。因此,在非公企業黨組織內部加強榮譽激勵機制建設顯得極為重要。首先,對表現突出的員工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要適時給予榮譽獎勵,如授予“企業杰出貢獻獎”“優秀黨務工作者”等榮譽稱號;其次,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要樹立生產、研發、銷售等一線杰出員工的典型形象,宣傳杰出事跡,在企業內部形成創先爭優的良好氛圍;最后,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要為企業員工提供實現人生價值的良好條件,對于能力強、責任心強的員工,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要建議企業適當放權,并推薦其被企業委以重任,給予杰出員工盡情施展才華的空間和平臺。
(三)加強關懷激勵機制建設加強非公有制企業激勵機制建設,不能“治標不治本”,無論是物質激勵建設還是精神激勵建設,對于員工積極性的激發和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都是相對短時期的,加強關懷激勵機制建設,著力提升非公有制企業員工的安全感、成就感,提高企業員工的凝聚力,使員工把非公有制企業當成真正意義上的家,才為加強激勵機制建設的“本”。其一,提升非公有制企業員工的安全感。安全感即員工的基本生活需要,與公有制企業職工的“鐵飯碗”不同,非公有制企業可能會因為公司經濟效益發展動力不足等等原因降低職工工資,削減職工福利待遇,甚至隨時會出現企業裁員、員工下崗的現象,非公有制企業職工的安全感會被大大損傷。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要注重平衡好企業主與企業職工的利益關系,關心員工的基本生活需求,使非公有制企業職工的各項基本權益得到切實保障。其二,培養非公有制企業員工的歸屬感。非公企業員工“打工心理”比較嚴重,缺少“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主人翁精神,非共有制企業黨組織要貫徹弘揚員工與企業榮辱與共,互惠共贏精神,把員工的切身利益與非公有制企業的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實現雙贏;同時,非共有制企業黨組織要協助企業開展關懷活動,時刻關心員工冷暖,盡心盡力幫助員工解決生活問題,讓員工感受到企業的溫暖。
作者:楊會曉 單位:南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