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糧食直補資金評價指標體系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指標權重賦值
在糧食直補資金績效評價體系中,涉及的四個維度指標在評價體系中對總體目標作用各不相同,各指標權重大小直接影響評價效果,本研究采用層次法(AHP)確定各維度指標的權重,使糧食直補資金評價體系更加科學、有效。
1.1各指標權重計算針對糧食直補資金績效評價指標設計調查問卷,通過知名專家打分,構建兩個層次五個判斷矩陣。再計算各個指標一致性比率并進行一致性檢驗,通過檢驗后計算出特征向量,即為績效評價體系各指標的權重。(1)一級指標(A-B)判斷矩陣(2)財務維度指標(B1-C14)判斷矩陣同理計算一致性比率CR=0.027<0.1,通過一致性檢驗。(3)顧客維度(B2-C23)判斷矩陣同理計算一致性比率CR=0<0.1,通過一致性檢驗。(4)內部流程維度(B3-C33)判斷矩陣同理計算一致性比率CR=0.052<0.1,通過一致性檢驗。(5)學習與成長維度(B4-C43)判斷矩陣同理計算一致性比率CR=0.037<0.1,通過一致性檢驗。據此可得到糧食直補資金績效評價體系各指標權重如表7所示。
1.2模糊綜合評價由于糧食直補資金績效評價體系中各指標量綱不同,且很多指標無法實現完全量化,只能通過主觀判斷評價,所以各指標無法直接加總求和。這需要利用模糊綜合評價法把主觀判斷指標合理的量化,從而使各指標有機統一,便于加總計算。首先要構建各因素集合U、各因素評語集合P及各因素權重集合W,然后進行各級模糊綜合評價,得出各層次判斷矩陣。
2糧食直補資金績效評價的實證研究——以河南省為例
2.1河南省糧食直補資金執行情況河南省糧食直補資金來源于糧食風險基金,2011年前基金來源于中央和地方財政,2011年后國家取消糧食主產區風險基金配套,基金完全由中央撥付。河南省財政廳每年都制定《農資綜合補貼和糧食直補兌現方案》,具體部署當年糧食直補資金的發放工作。2014年全省發放糧食直補資金107.5億元,補貼糧農29.54萬戶,比上年增加0.55萬元。在2014年的糧食直補資金發放的過程中,切實做到“四到戶”和“七不準”,沒有出現挪用、擠占、侵吞現象。
2.2河南省糧食直補資金績效評價筆者向10位專家發放了河南省糧食直補資金績效評價表,這10位專家由河南農業大學教授、財政系統多年從事糧食直補資金管理的工作人員、農村信用社負責糧食直補資金發放的領導和鄉鎮負責糧食直補資金的干部組成。對專家們打分結果匯總如表9所示。
2.3綜合模糊評價(1)構建因素集根據前面建立的糧食直補資金績效評價體系,構建相應的模糊評價因素集。糧食直補資金績效評價體系中一級指標因素集為:集合U={財務維度U1;顧客維度U2;內部流程維度U3;學習與成長維度U4}。二級指標因素集分別為:財務維度U1={資金增長率U11;資金使用率U12;資金使用違紀率U13;資金農戶收入貢獻率U14};顧客維度U2={糧食增產率U21;糧農收入增長率U22;糧農滿意度U23};內部流程維度U3={管理制度制定和執行情況U31;管理隊伍合理化U32;工作流程效率U33};學習與成長維度U4={工作人員滿意度U41;員工培訓情況U42;信息化程度U43}。(2)建立評語集合綜合考慮各種評語集合等級的優缺點,結合本研究需要,糧食直補資金評語集合為四個等級,即P={財務維度U1;顧客維度U2;內部流程維度U3;學習與成長維度U4}={優秀;良好;一般;較差}。(3)建立權重集合根據前面各指標權重賦值建立權重集合為:一級指標權重集合:W=(0.3,0.53,0.1,0.07);二級指標財務維度權重集合:W=(0.27,0.15,0.18,0.4);二級指標顧客維度權重集合:W=(0.25,0.5,0.25);二級指標財務維度權重集合:W=(0.32,0.2,0.48);二級指標財務維度權重集合:W=(0.42,0.31,0.27)(4)模糊綜合評價根據專家評分結果,分別計算各主要觀測點隸屬度。一級指標模糊評價:B=(0.143,0.334,0.384.0.139);財務維度二級指標模糊評價:B1=(0.117,0.221,0.29,0.372);顧客維度二級指標模糊評價:B2=(0.32,0.121,0.41,0.125);內部流程維度二級指標模糊評價:B3=(0.082,0.282,0.469,0.167);學習與成長維度二級指標模糊評價:B4=(0.2,0.438,0.262,0.1)(5)實證研究結果通過已構建的基于平衡計分卡的糧食直補資金績效評價體系對河南省實證分析,并進行了多層次模糊綜合評價,最終評定該省糧食直補資金績效狀況為“一般”。在逐級分析各指標模糊綜合評價結果時可以看到,河南省糧食直補資金僅學習與成長維度為“良好”,顧客維度和內部流程兩個維度均為“一般”,而財務維度等級卻為“較差”。這也基本符合筆者在調研中狀況,也充分說明河南省糧食直補資金使用過程中還需加大對直補資金的管理力度、優化部門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3結論
綜合研究結果,發現河南省糧食直補資金使用中存在諸多問題:一是補貼力度過小。糧食直補的目的是彌補糧農在糧食生產中糧食損失,激勵糧農抓好糧食生產,最終實現農民種糧收入和糧食產量的增加。但直補資金補貼力度過小,戶均一年625元的補貼對農民收入貢獻微乎其微。農民會根據收益狀況來安排各種要素的分配,現階段種糧收益遠遠低于非種糧收益,如果補貼又低,農戶就會選擇減少糧食生產或放棄糧食生產。二是基礎數據較混亂。在調研中發現兩種現象較為普遍:(1)許多外出務工農民把土地私下轉給他人經營,在糧食直補款實際操作中,卻仍然由原土地承包戶領取,真正種糧的農戶領不到糧食補貼款,這嚴重違背了糧食直補的初衷;(2)在農村有不少耕地被用作種植經濟作物等,但是糧食補貼的數據沒有及時調整,仍按原統計數據發放補貼款,導致糧食直補資金發放實際上是按承包面積而非糧食種植面積。三是政策執行成本高。糧食直補資金在逐級發放中涉及財政局、統計局、信用社、郵儲銀行、各級鎮政府村組織等至少六個部門。發放過程長,涉及人員多,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政策執行成本高,效率偏低。
作者:吳珍彩 單位:石河子大學 經濟與管理學院 河南牧業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