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科技進步支撐縣域經濟發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未來20年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這一宏偉目標最大的難點和重點在于占國土面積93%、人口85%的縣域。而十八大以來,提出的“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強化創新驅動”、“關鍵技術要靠自己”、“我國經濟發展要突破瓶頸、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根本出路在于創新,關鍵是要靠科技力量”以及“創新驅動是形勢所迫”,明確了科技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縣域經濟,是以縣級行政區劃為地理空間,以縣級政權為調控主體,以市場為導向,優化配置資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備的區域經濟。縣域經濟的強弱直接影響著國民經濟的興衰。2004年,王元首次提出了“科技支撐和引領經濟發展”的命題,并做了進一步解釋:“支撐和引領經濟社會持續協調發展是我國科學技術發展的根本任務。‘支撐’是強調科學技術第一生產力的作用,滿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現實需求[1]。”科技對縣域經濟的發展前人已有相關研究。禹普卿認為:科技進步加快了縣域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促進了現代農業發展,提高了農民的整體素質[2]。牛躍等人認為:科技可以促進一批龍頭企業和支柱產業的發展,增強企業的科技意識并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開發和培育一批名牌產品[3]。李曉羽認為:依靠科技項目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改造和提升傳統工業的技術含量,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科技化發展等[4]。
1通海縣概況
通海縣位于云南省中部,總面積721平方千米,是歷史有名的滇南重鎮及經濟和手工業發達的地區。現包括秀山、四街、河西、楊廣、九街、納古、興蒙、里山、高大9個鄉鎮,共計28萬人口。縣域內有面積達36平方千米的杞麓湖,是縣域內用水及調節氣候的重要因素,湖四周為平坦肥沃的農田,是全縣糧食和經濟作物的主要產區。
2.1概述經濟上,科技及科技項目的實施,大力推進了通海縣的科技進步與經濟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效。2013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達193419萬元,按可比口徑,比上年增長9.0%;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47093萬元,增長2.3%,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103583萬元,增長13.5%,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42743萬元,增長6.5%。
2.2農業2013年全縣完成現價農業總產值224441萬元,按可比口徑比上年增13.7%,農業增加值為47039萬元,比上年增2.3%,其中蔬菜總產11.2億千克,比上年增27.8%;水果總產875.45萬千克,比上年增2.71%;養殖業方面,生豬及羊存欄都有所增加,禽蛋產量1113.89萬千克,比上年增49.9%;全年農村用電量29323.56萬千瓦時,有效灌溉面積9791.467公頃,水利化程度達87.03%;農業在科技支撐的作用下,穩步發展,農業產業結構得到優化,經濟作物的比重逐漸增加,經濟效益不斷提高,農業的產業化呈現多元化。以蔬菜為例:在以汪家富蔬菜有限公司及宋威蔬菜進出口有限公司為主的一批蔬菜加工運輸企業,對蔬菜冷藏運輸技術趨于成熟,讓20000公頃的蔬菜基地種植的花菜、青花、甘藍、蒜苗、白菜等蔬菜能夠遠銷國內外,總產值達到了16億元,成為拉動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隨著蔬菜產業化的發展,在市、縣領導的大力支持下,于2012年成立了“云菜集團”。集團以整合全縣蔬菜營銷大戶為主,充分吸納周邊縣、市的蔬菜并以“云菜”的品牌進行銷售的企業,形成全省蔬菜產業龍頭企業集群。
2.3工業通海縣積極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全縣工業經濟在各個項目的實施中,以科技為支撐,發展規模化效益逐漸顯現,為工業經濟的發展增加新的動力。2013年全縣實現工業總產值143.6億元,增長19.8%;工業增加值20.3億元,增長10.8%。全部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36.3%,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37.3%,拉動GDP增長9.6個百分點。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50.6億元,同比增長13.1%,規模以上企業的主導地位日益凸顯。支柱產業五金機電、彩印包裝、食品加工貢獻較為突出。以彩印包裝業為例,彩印包裝業代表——云南通印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個以煙草包裝為主,社會產品包裝印刷為輔的大型印刷企業。現公司年生產能力達印刷120萬大箱卷煙配套,產品遠銷省內外及東南亞國家。公司不斷加大科研投入,科研經費占總銷售收入的5.0%以上,且在逐年增加。公司技術中心在全水性油墨的研發應用及燙金關鍵技術改進等多個科研項目相繼研發成功,使公司在各方面取得了較大的發展。2009年至今公司申請并被授權外觀設計專利共12項,實用新型專利9項,發明專利3項。由于通印股份有限公司的各項科技研發效果顯著,2013年被評定為第十六批“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并于2013年先后被認定為云南科技型中小企業、第八批創新型試點企業及第三批認定和復審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現擁有的“通昶”品牌已成為云南省著名品牌,獲得的各類設計和研發獎項不勝列舉,為縣域內10余家印刷企業指明了科技支撐企業發展的方向。
2.4第三產業通海縣在工業和農業大力發展的情況下,積極加大第三產業的投入,將建成5A級秀山旅游風景區、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為目標,通過實施秀山古城改造、推進各旅游景區開發,提升了旅游服務質量。目前共接待游客81.7萬人次,旅游總收入1.96億元。在此基礎上,通海縣還充分發揮餐飲特色,打造飲食文化品牌;大力發展創意、信息、咨詢等現代服務業;鞏固“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成果,加快推進連鎖配送步伐,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服務網絡等。
3制約縣域科技進步的主要因素
當前我國2054個縣(市、區)中,只有很少縣(市、區)可以達到發展高科技含量的縣域經濟,絕大部分縣區的科技發展水平還很低,突出表現在科技意識淡薄、科技推廣應用水平不高、科技推廣應用面不大、科技人才缺乏、缺乏科學研究和應用投入、缺乏足夠的科技信息交流手段和平臺等[5]。通海縣縣域內的第一、第二、第三產業雖有較好的發展,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5個方面。
3.1企業規模化不足現通海縣縣域內,除去支柱企業以外,多以中小型企業、個體工商戶為主,雖然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本地區該行業的繁榮,但真正要拉動經濟增長則必須讓其形成一定的規模。
3.2創新能力不足,企業發展動力不足部分中小企業沒有建立技術研發中心,不能進行科技成果的研究和轉化;部分大中型企業雖建立有各自的技術研發中心,但由于科研經費投入不足或不受重視等各種因素,而處于基本維持狀態。
3.3環境影響大,能耗高隨著城鎮化、工業產業化、農業現代化的不斷發展,環境問題凸顯出來,一些城鄉結合地區臟、亂、差,并有部分行業存在較大污染的企業,如造紙業、水泥制造業。
3.4科技人才缺乏由于縣域的局限性,縣域內的企業人才資源有限。原有科技人員出現老齡化、信息量有限、難接受新科學技術,已不能滿足企業的發展,而培養一個實用的技術人才存在成本高時間長等問題,技術人才缺乏的窘況正逐步顯現出來。
3.5科技信息化水平不高高速發展的經濟要求大量的科技支撐,隨著三個現代化的逐步發展,我國已進入信息化時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縣域內的多數企業由于缺乏競爭意識及不能合理利用信息化帶來的技術革新,使企業缺乏市場的競爭力。
4增強縣域科技支撐能力的建設對策及措施
通海縣相關政府職能部門,在加大科技開發力度,大力引進、推廣相關科技項目的同時,還應統籌規劃,幫助企業建立產、學、研的機制,解決發展中的瓶頸問題。要大力宣傳,讓企業打造強有力的品牌走出去。根據現有不足,應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設。
4.1加大研發資金投入力度,建立資金投入機制政府資金投入應突出重點,促使整個產業向規模化、產品向高新技術領域發展。
4.2加強科技創新能力創新能力的提升首先應著力于支柱企業的科技創新,營造一個良好的技術創新氛圍。這要求政府在積極引進人才的同時,采取鼓勵措施,以企業為主體,建立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創新機制,建立企業技術平臺,加大對企業的科技投入。同時政府相關部門既要深入了解企業發展的技術需求和需要解決的技術難題,為企業建立科技檔案及技術難題庫,還要充分發揮科技部門作為科研機構、高等院校與生產企業之間的橋梁作用,積極組織引導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進行對接,建立協作關系,精心組織企業技術人員參加各種技術交流會。
4.3加強環境保護縣域經濟的發展,給城市環境保護增加了難度,其中造紙業和鋼鐵冶煉等部分行業表現尤為明顯。這要求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嚴格執行監管,引入節能減排新技術,幫企業降低污染,實現排污標準,提高能源利用率。同時對各地區因生活等非工業問題產生的環境污染應加大投入、集中處理。
4.4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縣域經濟的科技支撐最終落腳點還是人才。禹晉卿認為政府部門應調整縣域科技人才的產業分布,加快相關人才隊伍的建設;提高各類科技人才的整體素質;提高科技人員的待遇。根據通海縣的具體情況,政府不僅應做好以上幾點,還要加強人才引入,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引入相關研究課題的同時積極研究科學技術的實用化,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建立與國內高校的互惠關系,共同解決研究難題;建立、健全人才信息建設,為企業和人才搭建“供需”關系。
4.5加強科技信息化建設如今市場經濟,瞬息萬變。企業如何通過信息的捕獲來調整自己,是縣域內各企業必須面對的問題。對此,政府相關部門應引導企業根據市場需求讓企業自行調整和轉變,為企業發展指明方向。除此之外,政府部門還應加大宣傳力度,實行“引進來、走出去”,引入新技術、新信息,鼓勵企業走出去學習和銷售等。
5綜述
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縣域經濟的影響已發展到更大的區域。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科學技術的支撐下,通海縣的縣域經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但我們如何應用科學技術持續不斷提高生產力將是任重道遠的事。目前通海縣只有根據自身情況,在保持原有符合科學發展要求的政策、措施的同時,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建立資金投入機制、加強科技創新能力、加強環境保護、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加強科技信息化建設5個方面入手,建立健全機制,加大宣傳力度,充分發揮企業在市場經濟中的主導作用,做大做強企業,才能使縣域經濟得到更充分的發展。
作者:李旭 單位:云南通印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