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振興戰略對縣域經濟發展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在新時代背景下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戰略。縣域經濟是地區發展的基礎,良好的縣域經濟發展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有助于我國經濟快速發展。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和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為我國區域經濟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該文將探討鄉村振興戰略對縣域經濟發展的影響。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縣域經濟發展;經濟
鄉村振興戰略和縣域經濟發展是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基礎,良好的鄉村振興戰略和縣域經濟發展幫助區域經濟快速發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現階段,我國鄉村振興戰略和縣域經濟發展仍然存在不足之處。我們要積極的推動城鄉經濟發展,走出一條符合當地特色的特色發展之路。
1影響鄉村振興戰略發展和縣域經濟發展的因素
1.1城鄉經濟發展不平衡,縣域產業格局滯后
城鄉經濟發展不平衡,影響鄉村振興戰略和縣域經濟的良好發展。在我國過去發展中,我國經濟發展的重點是城鎮,忽視了鄉村的發展。國家重點扶持的產業是非農業,導致鄉村的人才、資金等要素向城鎮流動,阻礙鄉村經濟的良性發展??h域經濟的產業布局滯后,不利于縣域經濟的發展。目前,我國縣域的產業結構雷同,區域分工不清晰,從而導致產業脫離市場需求,產能過剩??h級政府沒有對縣域產業整體進行規劃,格局形式落后,產業結構層次低,造成一定程度上資源的浪費[1]。例如:在某縣經濟發展的過程中,2015年工業增加值為65.3億元,農牧業增長過程中,發展烤煙6.1萬畝、核桃1.5萬畝、萬壽菊1.2萬畝、油菜5萬畝、中蜂4.1萬箱、食用菌1560萬袋,肉兔出欄17.35萬只,農牧業以及種植業的增加值為300萬元左右??梢姡數貐^域的產業格局較為落后,經濟發展平衡性較低,不能根據當地的實際發展需求等進行產業經濟的平衡穩定處理,嚴重影響其長遠發展以及進步。如若不能積極解決此類問題,將會導致各方面的經濟發展以及進步受到影響,所以,需要全方位進行分析研究。
1.2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不平衡
鄉村與城鎮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不平衡,阻礙鄉村發展戰略和縣域經濟發展。在很多因素的影響下,我國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供給失衡,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不足。受體制的影響,計劃經濟時期資源配置的方式,城鎮的基礎設施由政府建設,鄉村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不足。農村居民享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低于城鎮居民,區域發展不均衡,阻礙鄉村振興戰略??h域之間也存在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發展不平衡,經濟發達的地區公共設施齊全,公共服務良好。經濟發展欠缺的地區,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影響縣域經濟的發展[2]。
1.3收入水平和社會保障水平不均衡
城市居民與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以及社會保障水平不均衡,阻礙區域經濟的良好發展。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遠高于農村居民,農村居民的社會保障水平低于城鎮居民。農村居民收入不穩定,就業的穩定性不強,工作類型為勞動密集型,鄉村的收入水平受到限制。同時,農村居民無法抵御自然災害,農產品價格受市場影響波動,導致鄉村收入不足。農村居民的固定資產較少,控制風險的能力較弱,不善于投資,制約了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在縣域中,收入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異,經濟較發達的地區,城鎮居民收入水平較高,經濟發展較為落后的地區,收入水平較低,社會保障體制不健全。不平衡的收入水平,不夠完善的社會保障體制,制約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以及縣域經濟的發展。
2鄉村振興戰略和縣域經濟發展有效措施
2.1全面深化鄉村改革,合理規劃縣域經濟發展
鄉村振興戰略需要全面深化鄉村改革,激活鄉村市場,調動市場的活躍性,打通鄉村經濟發展的渠道,從而實現鄉村經濟的振興。鄉村振興戰略對縣域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發展縣域經濟是發展農村事業的重要抓手。要解決農村發展的問題,首要的還是進一步解放農村思想。完善農村土地政策改革。土地不但是農民生產生活的必要生產資料,更是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穩定器”。完善農村土地產權制度,將極大地增強農民的積極性,同時推動土地資源的合理流轉,盤活農村土地閑置資源,將農村的土地優勢轉化為經濟資源,進一步促進縣域經濟的發展和農業產業集聚化、規模化發展。同時政府也要注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確保農村居民的根本利益,保障鄉村集體經濟的順利進行。鄉村也要調整經營模式,不斷增加新型經營主體,提高農村居民收入水平。政府大力宣傳創業,鼓勵鄉鎮居民進行自主創業,激活鄉鎮經濟的發展。合理規劃縣域經濟,促進區域經濟的不斷發展。地區經濟需要先行規劃,根據地區實際情況,進行規劃調整,探索新型發展模式??h域經濟做好規劃,才能保障縣級經濟的有序發展,降低發展的成本,確立經濟發展目標。政府可以確立一定時間內的發展規劃,確立空間和時間兩個目標,對縣級經濟進行宏觀指導,確保縣域經濟的良好發展??h域經濟規劃要相銜接,統籌土地規劃、城鎮規劃、產業規劃以及社會發展規劃等,保障縣域規劃的順利進行,用規劃促進縣域經濟的發展[3]。例如:某縣域在鄉村改革的過程中,已經形成了合理的經濟規劃模式,于2016年期間,民生支出15.8億元,占財政支出76%。城鎮新增就業2225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14萬人。中醫館實現鎮辦全覆蓋,標準化衛生室已經在相關的貧困村實現了全覆蓋目的。并且建成村級文化服務中心51個,開展文化惠民演出70場次。
2.2編制綜合發展的計劃方案
對于鄉村振興戰略而言,在落實環節中,應重視各方面工作的合理實施,編制完善計劃方案,綜合開展管理工作以及協調工作。首先,應重點進行項目的建設,吸引更多優秀資金到縣域中合作,加大重大項目的謀劃儲備工作力度,制定完善的交通事業策劃方案,制定完善的決策方案。且在工作中還需進行多方面的分析探索,合理利用互聯網技術針對政務服務進行創新,針對融資模式進行改革完善,爭取根據縣域經濟發展特點以及實際情況,針對財政的投入方式進行創新,并預防債務風險問題,創建專業化的金融風險防范以及化解體系。建議政府部門針對社會性信用系統進行完善以及改革,在信用系統的支持下,科學進行管控協調,根據各方面工作需求以及特點,合理的完成當前工作任務。與此同時,還需將創新作為動力,針對工業產業進行優化處理,做好電力系統、水利系統、通信系統等配套設施的改革工作,制定完善的項目策劃方案,加大招商工作力度,更好地開展各方面管控活動。為了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還需開展企業的轉型升級管理工作,鼓勵企業引進較為先進的工藝技術以及機械設備,加大技術研發以及創新力度,鼓勵企業參與到科研活動中,在合理創新以及研究中,提升整體工作水平。在此期間,還需鼓勵企業之間相互溝通與合作,必要的時候還可以利用合并的方式促進各個企業良好進步,以便于增加縣域總產值,提升當地經濟效益。在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還需將脫貧作為主要的工作目的,一方面,加大扶貧產業的工作力度,創建重點、特色化的扶貧產業,推進改革工作的落實。另一方面,還需合理的落實相關政策,正確開展扶貧工作,整合多方力量,培養管理人員以及工作人員責任心,促進當地經濟發展與各個領域之間的整合與改革。
2.3重點關注城鄉的統籌進步
在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方面,應重視城鄉之間的統籌建設以及發展,做好各方面的協調以及規劃工作,確保促進縣域經濟的全面進步。首先,在城鄉統籌建設階段,應合理的對投資金額進行規劃,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做好客運站以及其他交通站的設置,完善交通基礎設施,在各個時間段規劃工作中,還需編制完善道路管網基礎設施的建設方案,以此完善縣域的交通體系,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其次,應全面重視老城區功能的完善,遵循科學化的規劃管理方案,做好大棚的整改工作,促進供熱基礎設施、供氣基礎設施、供水基礎設施、停車場基礎設施以及綠色基礎設施的整改,合理地進行建設以及處理,創建現代化商業區,全面提升整體工作效果。再次,縣域發展在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過程中,要科學布局城鄉一體化發展體系,改革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推進教育、醫療、衛生等城鄉一體化發展,著力補齊鄉村在社會保障方面的短板,縮小城鄉差距。
2.4優化政務環境
政府是鄉村振興戰略和縣域經濟發展的主要推手,縣域經濟的發展是不可能脫離政府的指導和推動。在簡政放權、大力實施“放管服”改革的環境下,政府不再是全盤管理,而是扮演好經濟發展“守夜人”的角色。根據鄉村振興戰略來全力發展縣域經濟,各級政府應該遵循市場規律,正確發揮政府宏觀調控的作用,處理好市場中公平與效率的關系,發揮政府的適時干預職能,推進縣域經濟進一步發展,將政府的經濟職能用好用足,該管的必須不遺余力地管,不該管的就大膽的放權由市場自行調節。
3結語
鄉村振興戰略和縣域經濟發展是我國地區經濟發展的基礎,現階段,鄉村振興戰略和縣域經濟發展存在一定的問題。我國的城鄉經濟發展不平衡以及縣域產業格局滯后,影響地區經濟的發展。鄉村和縣級的公共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不平衡,鄉村和縣級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社會保障水平不均衡,制約鄉村與縣域經濟的發展。針對經濟發展現狀,政府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有助于經濟的發展。鄉村需要全面深化鄉村改革,深刻貫徹國家相關政策。政府需要合理規劃縣域經濟發展,確立產業發展規劃,確保產業的順利進行。鄉村與縣要加快產業振興,發展區域特色產業,提高產業層次,加快產業經濟的發展。政府要重視科技的發展,推廣新型的科學技術,重視人才培養,促進鄉村振興和縣域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玉虎,張娟.鄉村振興戰略下的縣域城鎮化發展再認識[J].城市發展研究,2018(5):1-6.
[2]吳東軍.鄉村振興戰略與金融支持[J].青海金融,2018(7):42-46.
[3]鄧堅.基于鄉村振興戰略下的縣域城鎮化發展研究[J].沿海企業與科技,2018(3):64-66.
作者:劉低爐 單位:湖南省懷化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