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區域經濟一體化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區域經濟一體化是目前世界各國經濟謀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模式和途徑。本文通過對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含義及發展,現狀及其呈現出特點的探討,展望中國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合作與發展。
關鍵詞:
區域經濟一體化;現狀;特點
一、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含義及發展
區域經濟一體化是指某一地理區域內或區域之間,某些國家或政治實體為實現彼此之間在貨物、服務和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實現經濟發展中各種要素的合理配置,促進相互間的經濟與發展,而達成的取消有關關稅和非關稅壁壘,進而協調產業、財政和貨幣政策,并相應建立起超國家的組織機構的過程。區域經濟一體化誕生于歐洲。1775—1879年間,奧地利與周邊的鄰國建立了關稅同盟。1921年比利時與盧森堡建立了關稅同盟,后來荷蘭加入,組成荷比盧關稅同盟,對他國實行高關稅。這種關稅同盟或者特惠關稅區就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早期形式。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正式發展,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并在世界范圍內形成三次較大的發展高潮。第一次高潮發生在20世紀50~60年代,第二次高潮發生在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第三次高潮發生在20世紀90年代至今。其促進了各種類型的經濟組織的產生:如歐盟(EU)、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亞太經合組織(APEC)、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中美洲共同市場、中部非洲關稅及經濟同盟、安第斯條約集團、南部非洲關稅同盟等,為世界各國及地區的經濟發展、合作共贏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現狀及特點
目前,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呈現出如下特點:1.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向橫向與縱向延伸隨著各國經濟發展聯系越來越緊密,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內容、廣度也越來越深入,具體表現在合作形式和層次由低級向高級發展以及合作領域的深化。如歐盟歷經多次大規模擴員,由最初的6個創始成員國發展至28個,擁有24種正式官方語言。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也通過四次擴員,達到21個正式成員和3個觀察員的規模。此外,區域合作不再僅局限于貨物貿易的自由化和關稅優惠,而是涉及服務貿易的自由化、跨國投資的自由化、知識產權的保護、貿易壁壘的清除、貿易爭端的解決、環境保護、離岸金融業務、世界經濟秩序的建立等各方面的問題,各領域所涉及的合作內容也進一步深化。2.南北區域經濟一體化合作加強區別于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南北半球的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的基礎上進一步合作,如日本與墨西哥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北美各國與亞太各國建立跨太平的TPP協議等,更大范圍打通了世界經濟合作的渠道,為全球性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的建立和發展提供了契機。
三、中國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合作與發展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合作對我國經濟的影響越來越大,積極推進雙邊、多邊、跨洲、經濟體合作與談判顯得舉足輕重。目前,我國已同多個國家和地區簽訂了雙邊、多邊貿易和協定,共同承諾建立自由貿易區,避免雙重或多重征稅,進一步促進了貿易自由化、市場化和國際化,為我國的貿易開拓了巨大空間的同時,完善了投資管理制度、創新了監督管理制度、規范了法制環境的建設,為中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契機。以我國與東盟合作為例,據歐盟統計局統計,2015年1-3月,歐盟貨物進出口額為9597.7億美元,比上年同期(下同)減少15.1%。其中,出口4822.1億美元,下降14.3%;進口4775.6億美元,減少16.0%。貿易順差46.6億美元,上年同期貿易逆差55.3億美元。1-3月,歐盟與中國的貿易逆差556.7億美元,增長22.7%,中國是歐盟最大的逆差來源國。截止到2015年3月,中國為歐盟第二大出口市場和第一大進口來源地。由此可見,區域經濟一體化將會給中國帶來巨大的市場和發展機遇。
參考文獻
[1]宋巨盛.長江三角洲區域經濟一體化研究[J].當代財經,2003(,2):111-113.
[2]段志強,王雅林.產業集聚與區域經濟一體化研究[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3):43-48.
作者:厲慧婷 單位:浙江交通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