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區域經濟發展與外語人才培養的效應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大學服務社會的功能在日漸強化。作為地方高校,本土化辦學的明確定位就是服務區域經濟,解決本地區的社會問題,為當地的經濟發展提供智力支持。本文基于“耦合效應”(CouplingInduction)、或“互動效應”,從區域經濟發展和地方高等(職業)教育創新通用型外語人才的相互促進關系的角度,研究如何通過穩定兩者間的傳輸平衡來促進區域經濟發展、轉變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出適應社會及市場需求的創新通用型外語人才,以推動區域經濟的持續發展。
【關鍵詞】區域經濟;通用型人才;耦合效應
一、高等(職業)教育是現代化社會前進與經濟發展的源動力
1.區域經濟發展的直接動力來自于高校培養的高素質、能力強的創新通用型人才。創新通用型人才為區域的整體發展奠定了夯實的基礎,進而促進了當地經濟高速穩定發展。隨著東莞,乃至珠三角地區對外開放進程的不斷深化,新技術被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于生活的各個領域,社會各界對高水平外語人才的需求不斷加大,但也對外語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
2.創新通用型外語人才對于區域經濟的發展是必不可少的。高等(職業)教育為社會發展、經濟發展提供了高素質勞動力,而高素質的勞動力對于區域經濟的持續性增長和社會可持續發展都具有決定性意義。創新通用型外語人才作為其中之一,在區域經濟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無可替代,不但要求具有扎實的聽、說、讀、寫等外語基本功,同時必須掌握和精通一門或多門專業知識,并讓外語與專業知識有機結合,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區域經濟發展中的各種工作的需求。創新通用型外語人才之所以居于如此重要的位置,是因為他們能夠幫助其所在的企業最大限度地獲取國際市場供求信息,節省交易成本。
二、區域經濟發展與外語人才培養的耦合效應
“區域經濟”是特定地域范圍內資源要素和產品、產業相對密集分布和聯系的空間性經濟活動總體,也是一個分布密度不等、錯綜復雜的整體。其中影響整個經濟運行的因素大致可分為四類:第一類:制動性要素(經濟制度、經濟組織);第二類:再生性要素(人力、資金、技術);第三類:牽動性要素(社會、市場);第四類:自生性要素(自然、歷史原因)。這四大要素對經濟運行起著直接的決定性作用,而同時受到高等教育發展狀況的影響。鑒于此,我們把區域經濟與本土高等教育發展兩者相互影響與作用的過程稱為“耦合效應”。教育為經濟建設服務,作為教育體系中重要組成部分的高等(職業)教育更應該圍繞經濟建設服務,與區域經濟的發展相適應,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規模、辦學層次、辦學結構、學科種類、專業特色都要順應經濟發展的人才市場要求。研究表明,區域經濟發展與高等(職業)教育具有很大的相關性,那么它是如何影響區域經濟的運行,促進其增長和發展的呢?它表現在通過培養高素質人才,發展科學技術,創造優良的文化環境與影響區域經濟運行的再生性要素(主要指人力、科技)、牽動性要素和制動性要素,從而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1.區域經濟的發展是高校外語專業人才培養的基礎和保證?,F代化高等教育的興起與發展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是緊密相連。區域經濟的不斷發展增長,對社會的相關人才需求量增加。隨著區域(本土)經濟對外的進一步發展,就會需要大量的、能夠促進本土經濟發展的通用型外語人才。與此同時,為了滿足區域(本土)經濟發展的速度,需要教學管理部門和管理人員適時的、主動的對教育形式和教育體系做出調整,決不可閉門造車。同時還必須依據區域經濟所帶來的諸多優勢,借助經濟這一重要力量,努力改善自身的管理水平,以此帶動教育水平和教育質量的提升,以滿足經濟發展的需求。因此,區域經濟的發展是高校外語專業人才培養的基礎和保證。
2.創新型通用外語人才對區域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隨著經濟發展的全球化,區域經濟已經由國家內部區域轉化到國家外部區域,區域經濟已轉變為國際化的區域經濟。外語,作為社會、科學技術相互交流的主要載體和傳播媒介,為社會進步與經濟發展的推動突顯出更深層次的作用。與此同時,創新通用型外語人才還可以幫助企業獲取國際市場的信息,有利于改善區域投資環境。創新通用型外語人才作為某一企業代表與外國企業進行發展交流的同時,能夠了解國外比較先進的企業管理技術,促進企業對外的有力宣傳,讓外企了解區域投資環境以及地區優勢,提高區域的國際知名度,還可以引進新型交易方式,節約交易成本。因此創新通用型外語人才在區域經濟建設中所起的作用是無法估量和無法替代的。
三、區域經濟發展與創新型通用外語人才耦合效應的策略
1.創新通用性外語人才培養目標的制定。創新型外語通用人才的培養目標可界定為:可用英語進行貿易談判、資料翻譯和實務操作等方面的通用型專業人才;教學內容可圍繞東莞的五大支柱產業(電子信息制造業;電氣機械及設備制造業;紡織鞋帽制造業;食品飲料加工制造業;造紙及紙制品業;),四大特色產業(玩具及文體用品制造業;家具制造業;化工制造業;包裝印刷業),以及特色展會等等的經濟特點,讓學生在精通外語專業的基礎上,增開與此相關的選修或科技英語系列課程。結合這些區域差異的特點,細致深入的對市場需求進行充分的調查研究,人才培養目標應本著當地社會經濟發展需要、滿足本區域市場需求的原則,依據地方的經濟在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區域特點,實時地調整教學內容。所培養的人才要求掌握較完整的知識結構、擁有較廣的知識面,具有跨學科通用型的特點并能夠在各類企事業單位和中介機構從事外語類的相關工作。
2.課程結構和教學內容的優化。加強課程之間的銜接和聯系,尤其加強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之間,通過調整、歸并相近課程的教學計劃,避免出現課程內容之間重復或者銜接不上的問題。適當增加具有專業前沿性的課程,使課程適應市場變化,提高學生的多方面的知識、能力和素質。不斷優化學科結構和專業結構,努力提高教育水平,提升外語人才的整體素質,努力培養適應東莞區域經濟發展的通用型創新人才。營造創新的氛圍,鼓勵學生具有創新意識,提高他們的創造能力。
3.提高師資隊伍的教學水平、科研水平。外語教師首先應具有創新精神和科研意識;要努力突破語言層面,通過自學、進修等形式,掌握文、理、工科類的基本知識;課堂設計應突出外語的實用性、應用性和職業性,為學生的就業以及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4.完善評價體系。考核內容可突出聽說的應用能力測試;考核方式可多樣化:閉卷、開卷;口試、筆試;同時應將學生自評與教師評價和學生互評相結合,將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課內與課外評價相結合,形成科學、全方位的課程評價體系。
5.更新教學手段培養方式。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將教學內容制作成電子課件,利用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把圖像、聲音、文字等融為一體,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直觀、形象。提倡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導學生進行探索式學習,指導學生個人和團隊通過自主思考,在實踐的過程中去分析、判斷和解決問題,逐步提高口語表達水平、培養創新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
6.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加強與企業的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讓學生參與到社會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實際當中,拓寬知識視野和思路,并準確把握崗位技能與市場需求,將所學知識轉換為實踐應用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組織英語口語競賽,寫作大賽,商務技能大賽,翻譯大賽、演講比賽等等,豐富英語實踐教學,使學生得以充分展示外語才能??傊覈寄苄蛣趧诱咚嫉谋壤^低,特別是高技能勞動者的短缺已經成為制約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改善企業的競爭力和創新能力狀況必須依靠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高等(職業)教育是企業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學歷和能力并重的高等(職業)教育對于提高我國勞動者素質、能力,為企業人才培養提供服務以及實現人力資源可持續開發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參考文獻】
[1]徐世浩.經濟轉型背景下高校專業建設與區域經濟發展銜接策略研究[J].教育探索,2010(3)
[2]邵旦.“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商務英語人才需求和培養路徑研究[J].人力資源,2017(8)
[3]顧驍南.“一帶一路”人才需求與商務英語教學改革[J].經濟研究導刊,2015(20)
[4]王麗菲.商務外語的學科內涵與發展路徑分析[J].外語界,2011(6)
作者:陳思旗 單位:西安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