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航空物流專業服務區域經濟發展路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產業結構升級和“一帶一路”建設持續推進,航空物流業迎來黃金發展期,高職航空物流專業作為新興專業正逐漸受到重視,并成為調節區域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手段。通過分析高職航空物流專業的開設現狀以及服務區域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構建了以校企合作培養航空物流人才作為支撐;以科研成果轉化作為扶持;以雙向性和實體化的社會服務作為指導;以航空文化的傳承和創新作為激勵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高職院校;航空物流專業;區域經濟
肺炎疫情給我國航空貨運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但航空物流在國內應急救援物資運輸和全球防疫物資供應鏈中都發揮了積極有效的作用。根據《中國民用航空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要求,未來將大力推進航空物流發展,鼓勵航空物流做大做強,改善航空貨運發展環境。隨著產業結構升級和“一帶一路”建設持續推進,未來5~10年,中國民用航空的市場規模和產業規模將會得到史無前例的發展,中國民航貨運仍然是全球最具發展潛力的航空市場。高職院校航空物流專業作為一門新興專業,將與航空經濟的蓬勃發展并駕齊驅,并成為調節區域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手段。因此,以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實現區域經濟與航空物流專業建設的良性互動為目的,探究航空物流專業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航空物流專業開設現狀
截至2019年年底,航空物流專業全國有28所高職院校開設,其中10所為航空或民航類院校,在校生總規模2200余人。四川省有4所職業院校開設,在校生總規模500余人。2012年航空物流專業在全國高職院校首次招生,各院校平均在校生規模80余人,從專業開設院校數和規模來看,目前航空物流專業開設院校較少,開設時間較晚,在校生規模較小。
2航空物流專業服務區域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
2.1航空物流人才素質未能適應區域經濟發展要求
隨著產業結構升級和“一帶一路”建設持續推進,我國航空物流發展趨勢呈現出:中高端航空物流發展迅速;國際化進程加快;綜合一體化趨勢更加顯現的三個特點。這對航空物流專業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素質的航空物流人才缺口仍然較大。目前我國高職院校航空物流專業人才培養主要定位基礎操作性和服務性崗位,學生職業發展空間受限,難以適應將來中高端、國際化和綜合一體化航空物流對高素質綜合技能人才的需求。需要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定位和課程設置上,基于行業的發展趨勢和崗位能力的新要求,以及區域經濟發展的新需求及時做出相應的調整。
2.2航空物流專業理論教學與實操環節不能有效對接
由于高職院校航空物流專業辦學時間較短,校內外實踐實訓條件不夠完善,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夠,模式比較單一,導致航空物流這一操作性較強的專業還主要停留于理論教學,實訓項目難以真正落地,教學內容與企業崗位工作任務之間差距較大,教材知識陳舊,難以適應高速發展的航空物流新科技的應用。這需要高職院校與企業之間開展更加深入的校企合作,探索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模式。
2.3師資力量薄弱,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短缺
開設航空物流專業的高職院校中,航空院校和民航院校由于專業集群的帶動作用,師資力量較為雄厚,除此之外的其他院校,尤其是民辦院校,師資力量還較薄弱,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更加緊缺,這為專業教學質量的提升和專業建設長遠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由于師資力量的薄弱,也使專業教師教學任務過重,缺乏精力從事科研項目和社會服務項目,對區域經濟的科研扶持作用不明顯。同時專業的企業兼職教師也相對匱乏,導致實踐性課程缺乏相應實操經驗的教師擔任。
3航空物流專業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路徑
通過分析航空物流專業服務區域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從高校的四大職能“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與創新”出發,依據航空物流專業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邏輯關系,構建了以航空物流人才培養支撐區域經濟發展;以科研成果轉化扶持區域經濟發展;以社會服務指導區域經濟發展;以傳承和創新航空文化激勵區域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路徑。
3.1校企合作培養航空物流人才,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對口的人才支撐
專業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最主要的途徑之一就是為區域經濟發展培養合格的專業人才,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四川現代職業學院航空物流專業正是緊密結合區域經濟發展的要求,立足成都臨空經濟示范區、天府國際空港新城的現代物流業基地,同時輻射成都周邊地區,為區域經濟發展培養緊缺的航空物流人才。而要培養適合區域經濟發展的專業人才,必須開展深度校企合作,以區域內企業人才需求作為出發點,以企業崗位能力要求作為培養目標,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到學生認知、貼崗和頂崗實習,再到最后就業,整個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企業都要參與其中。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的全過程,還包括共同開發課程、教材,參與實訓課程授課,共建實訓基地等,以此解決理論教學和實踐操作脫節的問題。四川現代職業學院航空物流專業,與周邊多家航空貨運和物流企業開展深度校企合作。其中2019年該校與科捷物流集團成立“科捷物流學院”,同時成立了第一屆科捷物流訂單班。經過“雙十一”“6·18”期間訂單班管培生在貼崗實習中的優異表現,充分驗證了校企合作的訂單培養模式在專業人才培養中的成功性。同時該校正在與深度合作的企業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1+X證書”試點也在緊鑼密鼓地推進中。通過校企合作培養,專業人才結構得到優化,未來該校航空物流專業將為成都作為臨空經濟示范區,培養越來越多的對口人才。
3.2產學研緊密結合,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扶持區域經濟發展的動力
產學研結合是高職院校與區域經濟發展互利共贏的最佳途徑。通過產學研緊密結合,將高職院校的智力優勢和科研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加強科技創新和科研成果的轉化,找準為區域經濟服務的切入點。四川現代職業學院在科研基地建設中,以研究所為單位,引進行業領軍人物作為所長,由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作為主要研究人員,設立專門的研究所秘書,將科研成果作為工作量考核、職稱評審的主要依據,大大提高了教師投身科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提高了教師隊伍的科研能力,有利于教師隊伍的穩定和發展。同時該校長期與雙流區政府、成都物流行業協會以及周邊大型物流企業建立合作關系。該校也將專業建設中的橫向課題與企業生產實際緊密結合,提高了科研成果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能力。
3.3積極開展航空物流社會服務,互利共進,指導區域經濟協同發展
社會服務是高職院校重要職能之一,積極搞好雙向的社會服務,既可以促進高職院校與企業之間長期的戰略關系的發展,也可以根據本區域經濟發展的需求,更好地引領、指導、服務區域經濟。航空物流專業具有明顯的產業面向,在社會服務中,要更加注重服務的雙向性和實體化。雙向性,即航空物流專業應與企業聯合辦學,如通過建立“產業學院”“訂單班”“現代學徒制”等形式,實現理論與實踐、教學與生產相結合,雙方互利共進,協調發展;實體化,即航空物流專業的社會服務除了通過咨詢、技術指導、成果轉讓等簡單的形式為社會服務,也可以利用院校綜合優勢與企業成立聯合體或建立生產實體,直接承包企業中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AI、區塊鏈等前沿的智慧物流技術,通過服務實體貨運企業的運行實現社會服務的常態化。四川現代職業學院利用航空物流專業特點和自身地理優勢,積極創造條件,與周邊航空貨運和物流企業聯合開展形式多樣的社會服務。如聯合搞科研,進行技術指導,擔任企業顧問,舉辦航空物流職業英語培訓班、客戶服務禮儀訓練班等,同時為企業的行業技能大賽提供比賽場地和人力支持。
3.4傳承與創新航空文化,致力培養航空工匠精神,激勵區域經濟向前推進
航空物流專業的發展不僅承載著航空經濟的發展使命,更維系著航空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通過航空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推動新思想、新科技的誕生,激勵區域經濟不斷向前發展,為航空經濟的發展培育一代又一代的航空工匠。作為位于西南航空港經濟開發區和成都臨空經濟示范區的四川現代職業學院,主動擔當培養航空工匠、踐行航空報國使命,努力將航空文化有機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目前,該校正致力于將航空物流專業打造成一流培育專業,與雙流國際機場和周邊航空物流企業開展豐富多彩的航空文化進校園活動。從入學教育和專業認知開始,將航空文化以講座、宣傳片等形式植入人才培養的前端。在專業課程教學中通過課程思政、與企業教師遠程互動等形式將航空文化和航空工匠精神融入課程教學的中端。在頂崗實習階段,通過企業航空文化進校園和學生進企業參觀實踐等形式,將航空文化融入人才培養的后端。
4結論
通過構建航空物流專業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路徑,以校企合作育人的航空物流人才培養作為支撐,以科研成果作為扶持,以社會服務作為指導,以航空文化傳承和創新作為激勵,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更多的活力與動力。從人才、科技、服務、創新四個方面全方位助力區域經濟發展。在航空物流專業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同時,專業自身也通過校企合作育人、產學研緊密結合、文化傳承與創新等提升了專業內涵,凸顯了專業特色,促進了專業教師隊伍的發展,優化了專業人才結構。
參考文獻:
[1]許雅璽,靳雅涵.“一帶一路”倡議下成都臨空經濟區發展與規劃[J].河北企業,2018(10):70-71.
[2]張衛衛,劉曉麗,王姣,等.校企合作下的航空物流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8(10):179-180.
[3]劉炯天.新時代高校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18(4):13-15.
作者:葉文娟 唐李英 單位:四川現代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