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村人力資源開發路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農村人力資源豐富,但是人力資本稀缺??平膛d農,人才強農戰略是我國實現人力資源大國逐步轉變為人才資源強國的重要前提。
一、我國農村人力資源的現狀及問題
我國農村人力資源數量巨大。農業部信息資料顯示,2003年我國總人口為129227萬人,農村人口為93751萬人,占全國總人口的72.5%,我國農村人口和勞動力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比重仍然很大,這種趨勢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會改變。
農村人力資源受教育程度明顯不足。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顯示,在15~64歲年齡段中,農村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占52.38%,城市達83.17%。農村勞動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為7.33年,而城市達10.20年。至2004年底,在我國農村勞動力中,接受過短期培訓的只占20%,接受過初級職業技術培訓或教育的只占3.4%,接受過中等技術教育的僅占0.13%,而沒有接受過技術培訓的竟高達76.4%。從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國際比較看,農村人力資源受教育程度明顯不足的問題更加突出,1975年,日本農業勞動力平均受教育11.7年;荷蘭農民大部分具有高級中等專業農校畢業水平;德國的農業勞動力中有54%受過至少3年的職業培訓。
二、通過教育及培訓進行農村人力資源開發
農村基礎教育水平的高低與農村人力資本的總體水平密切相關,其投資收益具有很強的正外部效應。針對農村基礎教育的現狀應當采取如下辦法:中央政府應加大對農村基礎教育的財政撥款,進一步強化以縣級政府為實施農村義務教育的主要責任承擔者的工作方針;省級政府要全面把關避免下一級政府違規操作,協調、均衡各縣情況;在農村開始實行義務教育免費制;要進行稅費改革,減輕農民負擔;改善辦學條件,優化教師結構;要對學生開展素質教育,以精神文明教育為主;基礎教育不能產業化。
農村人力資源開發過程中最直接途徑就是職業技術教育。目前我國的職業技術教育以中等職業教育為主,但是我國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相對緩慢,是整個教育中的薄弱環節。2004年,全國普通高中招生820萬人,中等職業學校招生550萬人,中等職業教育在高中階段教育招生總數中的比例僅占40%,有些地方不足30%。針對發展農村職業技術教育的迫切性,應采取如下措施:使職業教育向農村基礎教育的滲透;每個市(地)、縣重點辦好若干所骨干中等職業學校;采取聯合、連鎖、集團化等辦學模式,提高和增強中等職業學校的辦學能力;積極發展遠程中等職業教育;農村對高技術人才需求旺盛,適當增加高等職業教育的比例,以培養適應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的高層次專門人才;農村職業技術教育的學校布局、專業設置、師資培訓,必須根據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要求、國內國際勞動力市場的需求?、農民就業意愿等因素加以綜合權衡;加強職業指導和就業服務工作,促進中高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是加快中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關鍵措施。
農村成人教育在農村人力資源開發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它能夠補償基礎教育、職業技術教育的缺失。為發展農村成人教育必需做到:開展掃盲教育必需細化到村;村級、鎮級同時開展各種農業科學實用技術培訓,靠鄉鎮農技站、文化站、職業中學、農業中專、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等教育和培訓機構,廣泛開展各類短期職業技術培訓;產學結合,農業技術開發與提高。
三、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政策建議
1、改變政府對基礎教育投資輕農村重城市的傾向,加大對農村基礎教育的投資。應從縣鄉鎮級政府擴大到省級或地級政府,保證教育經費到位,盡可能避免亂收費現象。
2、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險,特別是基本養老﹑醫療保險制度,提高農民的抗風險能力。
3、健全與農民切身利益相關的法制、法規,大力對農民進行法制教育,提高法律意識,保護農民的合法權益。
4、加大對農村農田水利、公路交通等基礎設施的投入,這些措施要下放到村以下,直接和村民的生活息息相關,要讓村民直接獲利。減少制約農民發展的障礙,為農村人力資本產生效益創造條件。
5、在廣大農村加速進行信息化建設,為農村人力資源的發展創造條件,加速知識和信息的吸收,促進素質的提高。
6、加大進行農村稅費改革,減輕農民的負擔。進行土地制度改革,保障農民的權益,增加農民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