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人力資源彈性管理的實現路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以人為本是核心
以人為本是高校人力資源彈性管理的核心,彈性管理正是基于把人視為高校最重要的資源,注重人的潛能、特征、發展需求等來安排工作,充分考慮個體的成長和價值,通過科學的管理方法,按照全面的人力資源開發計劃和文化建設,充分調動和發揮個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而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實現管理目標。高校的職工獨立性、自主性都相對較強,尤其是高校教師的教學和科研工作追求自由,追求獨立和個性,注重學術自由和學術自治。這就更需要在管理中充分尊重職工的主動性、創造性和獨立性、自由性,以提高管理效能,提升教學質量、科研水平和組織能力。
(二)管理創新是靈魂
進行管理創新,就是要利用學術講座、人事、短期聘用、技術合作、人才租賃、返聘外聘等多種手段不斷創新人才管理模式;進行管理創新就是要樹立宏觀管理的觀念,借助市場機制,實行目標管理,不斷創新過程管理模式;進行管理創新就是要樹立依法治教觀念,不斷探索人事法規體系的建設,打破計劃經濟模式遺留下來的僵化的管理理念,不斷創新管理體制。進行管理創新就是要構建合理的人才競爭激勵機制,制定、完善、整合有利于解放人才活力、發揮人才潛能的新的人事管理機制。進行管理創新就是要營造有利于優秀人才大量涌現、健康成長、發揮作用的良好氛圍,構建合適的人才環境、校園文化,形成愛才、惜才、重才、用才的人才理念,不斷進行環境創新。[2]進行管理創新就是要尊重知識分子的獨立性和個性,堅持以誠信吸引人才,以環境留人,以服務留人,尊重學術自由,學術獨立,提倡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形成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創新學術環境。
(三)目標管理是手段
高校人力資源實施彈性管理強調以目標帶動各項工作,注重以目標考量工作績效,體現以目標激勵職工的積極性,主要的管理手段就是目標管理,目標的設置、基本原則、實行途徑成為工作的主要方面。高校人力資源彈性管理的目標要堅持精確性和模糊性相統一的原則,也即是定量目標和定性目標的統一。高校要圍繞學校和職工的發展目標,設置量化指標。目標的設置要分層分級,分類分崗,形成體系,既有學校發展的總目標,也有各職能部門的發展目標,既有院系目標又有個人目標,既有長期目標又有短期目標,以目標反映整體工作布局和總體工作部署。目標設置要確保一致性,不能存有沖突,同時目標也要具有多元化,既有組織目標又有個體目標,既有總體目標又有各方面的具體目標。目標在定量的基礎上也要注重定性目標的設置,要給職工留下自由發揮的空間,強調學術自由,學術獨立。
高校人力資源彈性管理的目標要堅持適應性與發展的一致性。高校人力資源管理目標既受外部環境的制約也受內部條件的支配,受內外部發展規律支配,發展條件制約著整個人力資源管理實踐活動。這就要求我們在設定目標時要充分考慮制約發展的內外部現有條件,分析高校組織和教師個體可能創造的條件,堅持以人為本和實事求是的原則合理設置管理目標。強調目標實現途徑的多樣性與手段的靈活性。彈性管理的思想表明,要實現教師彈性管理的目標,其方式方法必須是多樣的,手段必須具有靈活性。高校人力資源彈性管理的目標要堅持管理目標的多元化和多樣性。高校是知識精英聚集地,他們的精神需求高于物質需求,發展需求強于物質需要,個人實現愿望強烈,因此在設置目標時要尊重不同情感、需要的人,要體現職工需求的動態變化,要更加注重目標的動態設置和適時調整。
二、營造彈性管理的校園文化
高校人力資源實施彈性需要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與彈性管理相適應的校園文化氛圍,這種氛圍能通過不同途徑浸透到每個人的思想中,植根于每個職工的精神深處。
(一)形成以人為中心的校園文化
全校要形成尊重勞動、尊重創造,尊師重教、敬德尚賢,學術自由、學術獨立,團結協作、奮發創新的良好校園文化。一是要在師生之間營造尊師重教的氛圍,加強師生交流,密切師生關系,形成教師以學生為中心,學校以教師為中心的良好氛圍,學生的發展受到教師的尊重,教師的發展受到學校的尊重,學生的學習得到教師的認可,教師的勞動得到學校的尊重,形成以人為本的雙向多元文化氛圍。二是重視職工的公平需要,營造公平競爭,有序發展的和諧環境。學校做到考核統一,評價公平,物質分配公平,獎勵處罰公平,發展機會公平,滿足教師心理層次上的公平需要。三是尊重職工的發展需要,學校要以依靠職工、滿足職工、發展職工為主體,向教學、科研一線傾斜,搭建有利于職工發展的平臺,營造有利于職工發展的良好環境。
(二)充分尊重教師學術權利
高校是高級知識分子聚集地,是創造知識的重要場所,而知識的創造要依靠教職工。這就要求,學校在管理過程中要充分尊重教職工的學術權利。高校人事部門要采取各種措施,切實保障教職工的學術自由、學術獨立的權利,給更多的空間和自由。在管理活動中盡量減少對職工教學和科研活動的干預,避免用單一的、簡單的規章制度去干預教學活動和學術實踐,多提指導意見,多搭建平臺,多扶持幫助,多引導疏通,鼓勵學術自由,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
(三)發揮校園文化價值導向功能
校園文化是一個學校的靈魂,它具有教育、引導功能,它不但能使職工自覺不自覺地接受其熏陶感染,春風化雨般潛移默化接受教育,還具有評價、規范功能,它能有效地評價、驅使師生自覺地約束、規范自己的行為。良好的校園文化還可使全校師生形成團結一致、齊心協力的奮斗精神。高校要盡力向全體職工傳達一個明確的導向,形成一套清晰明確的價值系統,使教職工理解、接受、認同這個價值體系,并不斷地將其內化為個體的價值追求,自覺將個人的追求和人生理想融入學校整體管理之中。
作者:郭躍偉白國強楊建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