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學校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黨在十六屆六中全會中提出“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大命題。這一命題的提出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2006年10月,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順應時事、高屋建瓴地提出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科學命題。主要包涵四個方面的內容,即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以“八榮八恥”為核心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這四個方面體現了一種文化的延續與創新。我國正處于轉型期,經濟體制深刻變革、思想觀念呈多元取向、利益格局深刻調整,黨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站在思想意識的高度統領全局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學校文化重建提供方法論基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黨中央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在實踐的基礎上歸納總結并確立的關于社會主義中國新的價值理念和導向。學校文化建設是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校園文化建設,為校園文化指明發展的目標和方向,為青少年的身心發展提供了思想的源泉,內化為自身的價值觀念,外化為行為規范。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可以整合不同的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所講的文化整合功能是指:不同國家和不同民族的文化之間相互融合、相互吸收,進而從內容和形式創新出新的文化體系。主要從目標、價值和精神層面整合文化。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最大限度的形成社會思想共識。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有利于促進文化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在社會生活處于統領和引導地位。社會價值觀念的形成和發展是基于一定歷史發展內,具有時代性和歷史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有利于促進文化認同,它既可以增強內部凝聚力。形成強大的文化認同感,以延緩外界對我國綜合國力提升導致的不利反應,為我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創造有利條件。文化屬于軟實力,但它是綜合國力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自強不息、愛好和平、勤勞勇敢的偉大民族精神作為核心價值。在這一價值的引領下孕育了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氣質、意識和品格的核心價值體系。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學校文化的融合
(一)理念層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學校文化重建的靈魂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思想和理念作為學校文化重建的統領。在學校文化重建過程中應注重學校的歷史、傳統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相融合。因為學校傳統文化歷史是凝聚學校精神層面的內核。因此在結合的過程中我們應注意以下幾點:首先,學校文化是一種歷史發展過程的文化積淀。因此,在學校文化重建中不能進行簡單的移植。我們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思想靈魂。根據學校文化發展的實際情況。在核心體系與學校文化中找到切合點,創新出符合國家現代化需要的、人民滿意的現代學校。其次,從制度層面制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學校文化重建結合的政策措施。在學校文化重建過程中,學校制度化不僅只是建立和完善學校的規章制度。而是要在制度中要融入核心價值觀念,從而使學校員工之間、師生之間形成良好和諧的氛圍。因此,制度建設應著力于形成學校制度文化。最后,學校教師是文化建設中的中堅力量。教師的生活言行就是一本很好的“教材”,這本“教材”是學校文化的代表,并在營造學校文化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認知層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學習和認識從認知層面上去把握和認識核心價值體,它是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我們應在認識上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指導我們的實踐工作。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目標凝聚各族人民;堅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斗志;堅持以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社會風尚,營造和諧社會的氛圍。
(三)實踐層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潛在課程、校本課程的融合本文說的潛在課程僅限于學校。是指學校教育環境中間接地、內隱的,通過受教育者無意識的心理反應發生作用的教育影響因素。主要包括:學校的校訓、校風班風、師生關系、生生關系、父子關系、母子關系等。這些關系與構建和諧校園文化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潛在課程作為一個巨大的教育資源,對構建和諧校園環境、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總之,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到潛在課程中,使學生的校園學習生活多一些理解、體悟和朝氣。讓原本消失的童年生活重新回到校園,最終使學生成為充滿愛心、懂得回報、團結拼搏、積極向上、熱愛大自然全面發展的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之所能夠主導和引領校園文化建設。是因為它體現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意志,能夠成為全體學生共同遵守的價值規范。我們應高度重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科學內涵認真學習和理解。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學校文化變革相融合,最終形成全民族積極向上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
作者:康玉環單位:西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