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上市公司舞弊性財務報告現狀及防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到目前為止,中國仍然存在大量的企業舞弊性財務報告現象,舞弊性財務報告就一直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對我國上市公司舞弊性財務報告的主要類型、手段等方面進行了現狀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建議。分析發現,舞弊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舞弊現象嚴重,舞弊類型與手段多樣,包括虛增利潤、虛增資產、虛假信息披露、隱瞞對外擔保等。并且,一個公司在進行財務舞弊時,往往會采用多種舞弊手段。最后提出了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加強監管等建議。
關鍵詞:上市公司;財務舞弊;現狀;防范建議
1引言
發生在1720年英國的南海泡沫事件,讓無數投資者領略到了資本市場的強大與恐怖,由于缺乏對內部信息的監管和披露,導致產生了大量的經濟泡沫,進而破裂,股價暴跌。在這次事件中,不僅無數股東承受了巨大的損失,就連作為南海公司擔保的英國政府信用也瀕臨破產。美國資本市場發展的較為成熟,也出現如安然事件、世通事件等性質嚴重的財務舞弊行為。在我國也存在著各式各樣的財務舞弊,如銀廣夏事件、云南綠大地事件等,這些財務舞弊的出現,嚴重地阻礙了資本市場的發展。因此,無論是從理論還是從實際的角度,分析財務舞弊行為并對其進行防范,具有重要意義。
2基本概念
對于舞弊的定義,理論界尚未形成一個統一的觀點,其在《辭海》中的解釋是:舞弊,指玩弄手段做壞事,常稱營私舞弊,即用欺騙手段干違法亂紀的勾當。《韋伯斯特新大學詞典》則認為:舞弊是一種故意掩蓋事實真相的行為,它以誘使他人喪失有價值的財務或法定權力為目的。《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141號)》對舞弊這樣定義:舞弊是指被審計單位的管理層、治理層、員工或第三方使用欺騙手段獲取不當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為。從上述定義可以看出,舞弊包括的范圍比較寬泛,本文關注的則是由管理層舞弊導致的上市公司出現的舞弊性財務報告現象,因為這種舞弊可能導致的經濟后果是最嚴重的。
3財務舞弊動因
舞弊性財務報告作為公司舞弊的行為之一,其產生的動因也符合舞弊動因理論。舞弊動因理論闡述了舞弊產生需要符合的特征,包括舞弊冰山理論、舞弊三角形理論、舞弊GONE理論和舞弊風險因子理論,以舞弊三角形理論為例,該理論認為壓力、機會和借口是導致舞弊產生的最主要的三個因素,如果一個公司滿足三方面的因素特征,說明該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存在舞弊行為。本文認為舞弊性財務報告的發生一方面取決于內部的壓力、機會和借口和外部的壓力、機會。內部的壓力包括來自股東必要投資回報率的壓力、來自更高管理層的業績壓力等;機會則包括內部控制的監管缺失,如獨立董事“不獨立”、內部控制活動缺失等;借口則是指公司管理層能夠通過合理的理由來掩飾自己的舞弊行為,包括法律條文規定不清晰、出發點是好的等。外部的壓力主要包括來自吸引投資的需要、擴大影響力的需求等;機會則是外部監管機制不完善,導致公司能夠逃避舞弊帶來的風險和處罰;外部市場其他個體的經濟行為則會導致形成一種不良的風氣,致使逆向選擇的產生。
4舞弊性財務報告:主要類型和手段
本文對中國上市公司財務舞弊的相關案例進行了分析,并結合舞弊審計準則,認為上市公司舞弊性財務報告的主要類型主要有以下三類:(1)虛假資產負債表類,即舞弊行為僅直接導致對外公布的資產負債表存在重大錯報,但不直接影響利潤表;(2)虛假利潤表類,即舞弊行為直接導致對外公布的利潤表存在重大錯報,通常表現為利潤虛假;(3)虛假披露類,即舞弊行為僅直接導致對外公布的財務報表附注存在虛假內容,但不直接影響對外公布的財務報表。前兩類屬于表內舞弊,第三類屬于表外舞弊。財務舞弊是一個系統性的行為,要想編制虛假的會計報表,需事前做大量的工作,實現財務各方面的互相吻合。筆者通過整理,認為基本的財務手段主要有以下幾種:(1)虛增資產。資產是一個企業實力的有力證明,資產的變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公司發展的趨勢。上市公司在進行財務舞弊時,往往通過偽造相關材料虛增資產的獲取成本,或通過會計手段達到虛增資產的目標,從而影響資產負債表的相關數據。(2)虛增收入與利潤。在我國,證券交易所對于公司上市在收入、利潤等方面有著嚴格的準入門檻。公司為求上市,或追求虛高的財務業績,往往會鋌而走險,通過虛增收入與利潤來體現公司的盈利能力,達到相應的目標。而要想實現虛增收入與利潤的目標,公司財務人員往往會通過隨意變更會計政策、不恰當地調整會計估計所依據的假設及改變原先作出的判斷、故意漏記、提前確認或推遲確認報告期內發生的交易或事項等方式來實現。(3)虛假信息披露。公司的虛假信息披露,包含故意隱瞞公司的重大交易事項和披露與事實嚴重相悖的重大事項。公司經營的過程中會不可避免地遇到風險,這些風險或多或少都會對企業的財務業績產生影響。在披露虛假信息方面,企業往往會隱瞞可能影響財務報表金額的事實,構造復雜的交易以歪曲財務狀況或經營成果或者隱瞞企業的對外擔保等信息。
5防范財務舞弊建議
依據上問所述,本文主要從內外部兩方面對防范公司舞弊提供一些建議。
5.1完善企業內部控制確保財務報告質量公司治理是確保會計信息質量的內部制度安排。而對于企業而言,企業內部結構的完善是公司治理的根本。據此,本文認為應該采取以下幾種措施,進一步推動對財務報告舞弊行為的防范:(1)應建立健全嚴格的現代化企業管理制度,明確企業責任人,將最大股東到中小股東等所有財務信息需求者一視同仁,同享企業內部財務信息,一同參與監管,避免由于“一股獨大”對財務信息的控制而造成的企業財務報告舞弊行為;(2)由于大多數企業采取委托-的行為,針對此類情況,為避免企業管理者的道德風險,應采取獎懲并舉的措施:首先,可以采取正面的激勵制度,將企業管理者的報酬與經營績效相掛鉤,將公司股權的一部分轉讓給管理者,使其因顧念個人經濟利益而放棄財務報告舞弊行為;其次,加大對管理者也采取一定程度上的懲罰,并對其追究責任。
5.2明確管理者法律責任嚴懲財務造假從一系列財務報告舞弊行為的分析來看,最終的受益人或者說財務報告舞弊行為的最大“贏家”往往是企業的管理層。所以,從企業責任承擔者的角度來看,管理層應該成為一切財務報告舞弊行為的責任承擔者。有些企業或者上市公司通過粉飾財務報告,減少持有的國有股份,私自霸占國有資產。或者通過財務造假對避開政府監管,偷減營業收入,形成偷逃稅款的行為。所以,一旦發現有舞弊行為,應當對相關責任人及會計人員予以嚴厲查處,進行行政處分,承擔刑事責任,同時加大經濟處罰力度。面對巨大的懲罰力度,企業管理層也會權衡利弊,嚴格監管企業財務信息的質量,從而達到了預期的效果。采取明確企業責任人的方式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對出現問題的企業嚴格遵照懲處規范,使法律責任真真正正落到實處,并在行業內擴大影響力,達到以儆效尤的效果。
5.3加大相關部門監管力度除了企業內部控制下的審計監管外,外部監管也是監管環節的重中之重。首先,國家政府部門可以設置多重監管,層層篩查,不僅可以杜絕監管疏忽之處,還可以防止由于企業賄賂相關審計人員而產生的對財務報告舞弊的包庇行為。其次,加大審查力度,對企業的經濟行為嚴格監管,尤其是曾經出現過財務報告舞弊行為的企業。第三,由于大多數的財務報告舞弊行為的出現是因為注冊會計師的包庇與縱容,所以,在注冊會計師對企業賬目進行監管和審查的同時,相關監管部門應對注冊會計師及其所在的會計師事務所進行不定期的抽查,對包庇財務犯罪的注冊會計師及會計師事務所采取嚴厲的處罰措施,由會計師事務所和企業授意造成的包庇行為,應對企業和事務所同時采取懲罰措施,使得注冊會計師的包庇行為不再出現。最后,針對企業監管的階段性漏查問題,應該采取延伸性的審計程序,將一切有可能出現的舞弊行為得以披露。
參考文獻
[1]秦江萍,段興民.會計舞弊及相關概念辨析[J].財會月刊,2005,(7):54-55.
[2]周海燕.舞弊的涵義與舞弊風險因子說[J].注冊會計師通訊,1997,(8):1-6.
[3]孫宏.財務報表的舞弊行為與發現方法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2,(2):185.
[4]劉博,韓曉琴.財務舞弊偵測———以中國上市公司為例研究[J].數理統計管理,2012,(1):177-182.
[5]黎世龍.會計舞弊動因理論評述[J].當代經濟,2007,(5):118-119.
作者:吳瑾 單位:汶上縣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