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通貨膨脹背景下女大學生就業現狀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高新技術、先進設備的不斷應用,農業、工業、科研及政府機構等行業部門紛紛進行結構性調整。許多用人單位人滿為患,超編運行,企業公司減員增效,事業單位下崗分流,政府部門精簡機構,大學生就業面臨著更加激烈的競爭,就業率呈下降趨勢。隨著全球經濟危機沖擊,寬松的貨幣政策已經開始形成新的資產泡沫,通脹壓力越來越大,成為我國經濟新的最大的風險。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條件下,中國乃至整個世界的就業形勢十分嚴峻,而高校畢業生逐年呈上升趨勢,其中凸顯了一個現象———女大學生難就業,且就業率比男生低。她們在就業中遇到問題和困擾比較多。現在,女大學生的就業不僅僅是個人問題,抑或是高校教育問題,已經成為一個社會問題。尤其是在和本科生、研究生同臺競爭的環境下,高職院校的女大學生更是欠缺就業競爭力,被很多單位拒之門外,或者被迫接受自己不愿意的職業,而用人單位卻常常表示招不到合適的人,通貨膨脹的大環境下,這種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因此,筆者以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本校)糧工管理系為例,對女大學生就業狀況進行實地調查研究、分析,最終給出一些合理化建議。
1女大學生就業現狀調查
又是一年畢業季,毫無意外,2014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總數將達到727萬人,比被稱為“史上最難就業季”的2013年再增加28萬人,創下歷史新高。特別是女大學生在大學畢業生總人數的比例也是逐年遞增。嚴峻的就業形勢,使得女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教育部表示,2014年畢業生總量壓力進一步增大,同時,用人需求結構性矛盾突出,畢業生就業觀念仍需進一步轉變。其中高職院校的女大學就業所面臨殘酷競爭使得她們的就業更為艱難,就業壓力更大。以本校糧食工程系為例,通過實地調查得知,近年來高職學院女大學生就業難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女大學生就業數量低于男生,據江蘇省婦聯去年的專項調查顯示,在同等情況下,男生簽約率高于女生12%,連女生數量一向大于男生的糧工系近幾年來也一直是男畢業生簽約率遠超女生達20%,同等情況下,男畢業生擇業的優勢要比女生大很多。
2)女大學生就業質量低于男生,經過問卷調查,在糧工系乃至本校有近半數畢業的女生對自己的就業不滿意。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再加上企業為了提高自身經濟效益,在崗位安排上女大學生的工作崗位不但少于男生,并且女大學生的工資明顯少于男性。從糧工系的專業特色來講,近年來本校糧工系女大學生就業崗位主要集中在技術含量低、工作強度較大、且晉升空間較差的內勤、文員、餐飲等領域。據調查顯示,她們普遍感覺工作繁忙,成長空間沒有男員工大,生存壓力大。
3)女大學生求職成本高于男性,她們在求職過程中所付出的經濟成本、時間成本、心理成本和社會成本均高于男生,往往很多時候還會被拒之門外,這就更加加劇了女大學生在心理上的易挫性和情緒上的不穩定性。
4)女大學生初次職業收入低于男生,一般要低10個百分點。據統計,本校糧工系2013年、2014年畢業生中,同等學歷女生的薪資水平低于男生,且學歷層次越高,同學歷層次的男女平均簽約月收入差距越大。據“中國7省市高校學生安全觀調查”結果顯示,75%的調查對象認為“升學、求職中的性別歧視”是高校女大學生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業難對女大學生自我認知和自我發展產生了消極的影響。一些有著良好家庭背景,自身素質較高的女生對自身的能力產生了懷疑;有些女生產生了性別自卑,放棄了自己原有的追求,產生“學得好,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思想;在自我發展方面,女大學生就業難使女大學生對自我產生認識偏移,對就業信心的喪失,限制了女大學生在工作中對自己潛力的開發,低估了自己的工作能力,阻礙了女性的事業發展。另一方面,不僅嚴重浪費國家和家庭對教育的投資,而且限制束縛女性勞動力作用發揮,從而制約整個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2高職院校女大學生就業難原因分析
影響女大學生就業難的因素有很多方面,有來自社會、企業、學校的種種阻礙,也有女大學生自身的一些認知誤區,經過我們的進一步調查分析,可以把女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歸為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
2.1主觀原因不得不承認,高職院校的女大學生因為專業性、生源性和知識結構等方面在與高層次學歷人才的同臺競爭中處于弱勢,而自身又過分強調專業性、期望值過高,對現今社會就業形勢不了解等使自身陷入了就業觀誤區。另外,本校的女大學生多數來自農村和小城鎮,她們在校學習多數都刻苦認真、各種資格證書也是無一落下,因此她們的心理有著強烈的自尊自強和好勝心強的特點。在就業問題上,更是希望能夠跳出“農門”,希望成為城市“白領”甚至“金領”。卻不想因為平日接觸社會少而在就業過程中出現和社會需求脫節的情況。有些女大學生拿著優秀的學業成績單卻在就業的路上到處碰壁,然而她們又大都是家庭的希望,期望以自身的努力改變自己和家族的命運,這些矛盾使她們在就業問題上出現迷茫和困惑。同時,生理上的差異也導致一般女大學生心理素質不過硬、對于擇業依賴性強、不愿意吃苦耐勞等,這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弱勢,而這種弱勢也直接決定了工作選擇的合適與不同。
2.2客觀原因一方面,隨著高校擴招,大學生已經不再是稀缺勞動力資源,這是導致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的直接原因,而性別觀念也是長期在用人單位中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像本校糧工系畢業生就業方向本來以私人企業為主,但現在多數私人企業又出于自身經濟效益對女性就業者提出一些不合理要求,如本職位僅限于男性,女性員工不得在合同期限內生育等,這在加重女大學生求職壓力的同時也人為提高了女大學生的就業門檻。另一方面,我國法律制度不夠健全,缺乏可操作性。建國以來,我國政府一直十分重視對女性求職者勞動權利和勞動過程的保護,并以憲法和法律的形式加以保障,取得了很大成績,但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主導作用。因此勞動力通過市場進行調節,用人單位具有勞動力的自主權和決定權。在此情形下用人單位在工作招聘過程中的性別歧視情況日益明顯。具體表現為法律保障男女平等與實際操作中就業機會不平等之間的矛盾。
3對解決女大學生就業難的建議
女大學生是我們國家建設中的重要人力資源,而高職院校女大學生具有吃苦耐勞、動手能力強等諸多優點,她們更應該成為發展先進生產力的參與者和受益者,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因此,要解決這一問題,就要在政府、學校、社會、學生等有關當事人之間取得一種平衡,從宏觀到微觀,多管齊下。
3.1優化專業結構、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學校要根據社會的發展和需求對現有專業進行評估,對新專業的設置進行嚴格把關。對優勢專業和特色專業加大扶持力度,努力將特色優勢專業與地方經濟發展相結合;如本校糧工系應加強對糧工專業的細化和創新,如食品營養、烘焙等能直接帶來經濟效益的專業大力支持;同時對不達標的專業則要限期整改,對不符合市場發展需要的專業則要堅決撤銷,如本校近幾年來砍掉了外語基礎等專業,而且將這方面的師資力量放在新增的會計英語、海外直通車等專業上。相比本科院校重理論重科研的發展模式,高職院校應發揮特長,將學生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作為人才培養的重中之重,從課程設置、辦學方式等多個方面進行改革,增加實踐教學環節,創造先進的實踐教學條件,創建良好的實踐教學氛圍。如糧工系自主建起的蛋糕房,將更多的在校時間用于實踐中,既培養了學生的專業興趣,提高動手能力,又提供給學生進一步了解社會的機會,便于她們早日形成正確的職業生涯規劃。
3.2揚長避短,加強女大學生自身素質的提升當今社會,女大學生在就業時雖然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和限制,但是事物具有兩面性,女大學生也具備許多男生所沒有的特質,比如在校女大學生的學習成績比男生更優秀,女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表達能力要高于男生,同時女大學生的細心、耐心以及在情感上的感染力也高于男生,因此,希望女大學生能正確認識自身,利用女性情商上的優勢盡量選擇人力資源類、培訓類、教育類的工作,同時,注重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正確面對在就業過程中遇到的不公平。積極調整自己的心態,克服女性在社會閱歷上欠缺的不足,提高社會適應能力;要坦然面對就業中的挫折,分析失敗的原因,總結經驗教訓,調整心態,充滿信心地迎接新的挑戰。
3.3制定和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和社會保障由于法律的缺失使得女大學在求職時遭遇各種不公平不公正的待遇,所以,制定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維護保障女大學生的權益是改善女大學生就業難的重要手段,相關部門要加強執法力度和勞動監管,建立健全女性職工在懷孕生產等過程中涉及的社會保障制度,使招聘單位在招聘女大學生時沒有后顧之憂。由社會協助承擔大部分甚至全部由于女職工懷孕生育所產生的費用和誤工等費用。大力發展服務性產業,為更多的女大學生提供就業機會和更廣闊的空間,促進我國的經濟加快發展。
作者:劉娟 紀雅燁 單位: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