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體育經濟的發展近況與困境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我國體育經濟存在的問題分析
體育產業的發展有賴于現實社會經濟的發展,在西方發達國家,體育早已成為一個產業部門,在我國20世紀80年代,伴隨改革開放,體育經濟的興起和發展被譽為“朝陽產業”,然而近些年來卻明顯落后于其它行業的發展,中國的體育經濟總體與世界體育強國的稱號極不協調。政策的支持力度不足。從宏觀政策上,近些年來國家在積極加大扶持力度,但是國家政策還存在乏力的問題,在這一點上,有些西方國家比我們做的好。在西方發達國家,政府對體育經濟給予政策傾斜,對修建體育場館可以享受土地征用的優惠和低息貸款,對比賽場館經濟收入和組織捐贈,可減免稅收,而我國對體育經濟的支持力度還遠遠不夠,缺乏對體育產業激勵制度和優惠政策。
傳統經濟體制的影響。鄧小平同志1992年初的重要談話進一步指出,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我國以前的體育賽事都是由國家體委包辦,經費靠國家撥款,形成法定的計劃運轉,雖進行改革性的嘗試,從政府向企業行為轉變,帶有一定的市場經濟成分,但某種意義上仍擺脫不了計劃經濟的束縛,企業和體育部門聯合辦賽事,投入多收效少,仍受傳統體制的制約。經濟觀念的淡薄。計劃經濟時期,人們思想受到一定的束縛,沒有意識到體育與經濟的密切關系,只是靠國家的投入,缺乏自身的開發,思想觀念上偏頗,沒有將體育推向商業化、市場化的動機,對體育消費也只是福利性的低層次,沒有向市場化的高層次發展。
體育經營人才匱乏。體育產業的開發和發展,需要即懂體育,又懂經濟的專業管理人才。現實中從業人員多數是生產、銷售人員,而經營、管理人才缺乏,成為制約體育產業長足發展的瓶頸。行業內部科研、開發、創新的源動力不足。科學管理和宏觀調不足。當某種體育活動的利潤較高時,大多數商家蜂擁而至,結果造成同一品牌店的陸續開張,相同項目的重復建設,雖然投資加大了,但市場份額越來越小,反倒降低了投資者的回報,這說明了事前缺乏必要的投資引導和整體上的宏觀調控。這里更重要的是,依據市場經濟運行規律的認識不足,導致了科學管理和宏觀調控不足問題的發生。
2我國體育經濟的發展策略
黨的十八大做出了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戰略決策,發展體育經濟是發展文化產業中的應然內容,那么,應該說,發展體育經濟在目前正面臨著一個很好的社會機遇期。那么應該怎樣利用好這個機遇期,加速我國體育經濟的發展呢?
2.1加強政策扶持。全面完善體育投資法規,保障體育投資者的切身利益,優化體育產業結構,拓寬經營市場,同時給予政策上的傾斜,如允許企業對體育的贊助費記入成本,在不違反法規的前提下,賦予運動員、教練員的廣告權,在稅制方面適當的給予一些減免政策,運用鼓勵機制,引導體育產業健康發展。
2.2繼續深化改革。加強體育部門與企業的合作,修訂和完善國家體育產業發展的總體策略,制定與之吻合的體育經濟政策,為體育產業發展提供法律保證。改革舊的傳統規范的束縛,與企業聯手辦體育,真正按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發展體育產業,扭轉分散經營、規模狹小的格局,使中國的體育經濟在國際經濟的大環境中,增強市場的競爭力,體現中國的特色。
2.3推進產業化經營,規范市場體系建設。要發展體育的品牌經營,在中國體育逐步走入社會化、產業化、商業化發展軌道的情景下,經營者要認清形勢,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創造特色品牌,增強競爭力,同時正確引導和刺激消費,規范市場體系。體育經濟的發展必須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為目標,研究市場、開拓市場,大力發展體育用品市場、技術市場、信息市場、廣告市場等,建立健全體育市場法規和相關條例,與國際接軌,為體育經濟的發展創造優良的市場環境。
2.4全面提高管理人才素質。體育經濟的發展,歸根到底要依靠全面型的高素質人才隊伍。進一步抓好各類體育經營、管理、服務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特別是吸引高水平的經營管理人才加入體育產業,對現有的體育經營人才進行強化培訓,廣泛開展國際體育經驗交流與合作,學習借鑒國外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方法。培訓、引進、聘任和聘用綜合性體育經營人才,建設一支懂體育、懂經濟、懂管理、懂經營,結構合理,高素質的人才隊伍。
2.5依據地域經濟實際,發展體育產業。根據我國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現實,從實際出發,重點培育經濟發達地區的體育產業,作為促進國民經濟的增長點,將傳統的體育用品制造業向體育服務業轉化,實現體育產業與區域產業結構相適應的轉變。加快經濟發展一般地區的體育產業,發展體育產品制造業及相關產業,根據區域的消費能力和經濟水平,拓展大眾化的體育消費市場,扶持欠發達地區的體育產業,利用自然生態、地理等條件,以當地體育旅游和民族體育為特色的資源,培育新型的大眾化的體育低消費市場。
2.6體育經濟的發展重點。挖掘無形資產經營潛力,主要是專利權、知識產權、商標、廣告、轉播權銷售等,無形資產有著豐富的資源,許多企業通過贊助,提高知名度,獲得豐厚的經濟效益。開發和拓展實物消費市場。隨著社會進步,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體育消費明顯增長,人們對競賽表演的觀賞、親身參與健身娛樂旅游、體育競猜與消遣娛樂的彩票購買的需求不斷增加,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內容發生了變化,體育的社會功能和作用日益顯著,體育知識培訓、咨詢服務的機構受到廣泛歡迎“,花錢買健康”的觀念被億萬群眾所接受,并日益被強化,體育經濟醞釀著巨大的商機,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市場,培育并發展市場是體育產業化的根本途徑。
體育經濟作為一項新興產業,最具活力和廣闊前景,它所帶來的巨額利潤,讓人們感受到了這個產業的巨大魅力,西方發達國家已將體育產業作為支柱產業,并成為國民經濟的增長點。我們要以科學發展觀研究和闡述并運營好體育經濟,抓住機遇,全面發展我國的體育事。
作者:王永生單位:吉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