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我國就業環境與經濟體制的發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由于我國勞動人口眾多,大學畢業生面臨著巨大的就業壓力,尤其是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擴招成為國家出臺的一項具有戰略意義的決策之后,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研究及改善就業環境,是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客觀要求,既具有理論意義,也具有現實意義。本文將從我國的就業環境與經濟體制以及人才戰略三個方面之間的聯系進行分析與對策的研究。
關鍵詞:就業環境;經濟體制;人才挽留
隨著高等教育步入“普及化”階段,大學生就業問題也日趨嚴峻。而更為現實的問題是社會對就業人員的有效需求滯后于畢業生增長的規模,因此大學畢業生就業壓力較大,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如何解決好當前大學生的就業問題,關系到高等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和社會穩定。這樣的就業形勢,與我國當前的就業環境是緊密相關的。
一、經濟體制
我國一直實行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并存的經濟政策,這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國企的重要地位,許多畢業生渴望可以進入國家分配單位,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但畢業生人數過于龐大,國家單位招收的名額極其有限,經常出現“一千競選一個崗位”的問題。可相對應的,有很多工作崗位是人數不足而導致的空缺。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為核心的黨中央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出臺了一系列鼓勵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發展的政策,經濟結構優化,經濟增長拉動就業能力增強。促進了服務業發展。2012年,服務業首次成為國民經濟第一大產業。2016年,服務業增加值占據半壁江山,占國民經濟比重達51.6%。這標志著我國經濟結構轉型進入新階段,服務業主導的特征愈發明顯。
大學畢業生就業困難并非由市場供大于求所造成,而是產生于個人就業意愿和技能與勞動力市場機會及需求之間的不匹配。我國經濟發展的不協調也是導致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大問題,很多畢業生追求北上廣等一二線城市的生活,拒絕前往三四線城市發展,導致了人才分布的極其不平衡,同時也導致了就業難的另一方面。據2016年統計數據調查,沿海城市人才涌入增加,但西北地區和中部區域卻呈現出來人才流失的情況,導致很多企業與崗位空缺,制約了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培育新經濟新業態,創造更多優質就業崗位。不斷擴大就業規模、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是實現更高質量就業的前提和基礎。當今世界正處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期,高新技術不斷涌現并加速實現產業化。將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設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重點支持對象,推動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發展,不僅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題中應有之義,而且能夠拓展產業發展新空間、打開創業就業新領域。與此同時,積極營造更加寬松的體制機制環境,探索和創新適合新經濟發展的監管方式,消除新經濟發展的制度性障礙,有利于促進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等新經濟形態快速發展壯大,有利于創造更多優質就業崗位。此外,適應新經濟的就業和用工特點,加快完善相關配套制度,能夠讓更多勞動者分享新經濟的紅利。
二、人才挽留
現在大學生作為社會上所需要的高層次人才,對企業的發展及其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與就業崗位有著重要作用。當今我國二線城市西安,太原,武漢等均出臺了一系列的挽留大學畢業生的政策,近幾年也取得了明顯的成果。各大企業在高層次人才的引進方面重視程度不斷加強,并且提供高薪待遇和事業發展平臺。然而人才引進后,與人才的溝通相對較少,對人才的管理服務不到位,對人才引進的后續工作缺乏相應的配套管理機制。進后不管不問,甚至引而不用,對其后期的管理服務不到位,忽視對人才引進后的管理和使用,使引進的高層次人才不能充分發揮其才能,造成人才資源的巨大浪費。要使高層次人才來校后真正發揮其實效,充分展示他們自身的優勢,仍需要有目的地對他們進行再培養,才能揚長補短。
三、促進我國就業趨勢建議
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經濟增長是擴大就業的根本出路。我國經濟正處于高速增長階段,在世界經濟整體走勢低迷的情況下,我國以其蓬勃的活力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國的眼光。
減小我國兩極分化的發展趨勢。給予我國二線城市發展的有利政策,對其相關企業進行減稅,整改,提供資金援助等相關幫助。
完善和落實各項再就業扶持政策。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督促各地、各部門貫徹落實好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的稅收扶持、收費減免、社保補貼、小額信貸等。
努力開辟就業門路。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保持國民經濟的必要增長速度,積極調整經濟結構,提高經濟增長對就業的拉動能力。大力發展第三產業;鼓勵發展就業容量大的個體、私營、外商投資、股份合作等多種所有制經濟等。
參考文獻:
[1]陳清,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探析[N],桶建師范大學福分校學報,2010(6).
[2]史文等.高校高層次入才引進工作的思老與探索[J].經營管理者.2013(6).
[3]趙耀文.淺淡高校高層次人才引進[N].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2(6).
作者:王慧敏 閆飛云 單位:中北大學朔州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