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城市群物流經濟發展借鑒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研究背景與意義
城市中心性是指一個城市在某個特定區域內的相對重要性,即對周邊城市的吸引作用和影響力;中心性城市通過自身發展的優勢聚集周邊地區的人才、技術、資源等,實現規模化增長來形成增長極,再發展到一定程度后開始對周邊地區實行產業、技術、人才擴散,帶動周邊地區的快速發展。《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的實施、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為形成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城市群更高更深層次的物流經濟聯系打下了堅實基礎,也為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玉林、崇左等市增強其城市中心性指數提供了無限可能。城市與腹地之間的物流經濟聯系作為城市群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而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城市群是一個新興城市群,合理準確劃分城市與其影響區域對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經濟發展有較大促進作用,也能更好實現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產業鏈的形成和分工協作。
2城市群物流經濟聯系的城市中心性指標體系構建
對中心性城市的定義眾說紛紜,有從人口方面進行界定的,有從國民生產總值方面進行界定的,還有從綜合人口、國民生產總值、對外貿易等來確定中心性城市等[1]。筆者在總結文獻資料基礎上,結合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城市群產生和發展的實際情況,并重點考慮城市市區第二、三產業中對外有強烈吸引作用從而形成密切物流經濟聯系的部分,綜合來確定城市的中心性。即選取與物流經濟密切相關的指標來計算中心性指數,包括基本指標、流量指標和開放指標三大類共十二項指標,其中高等學校教師人數是指專科(高職)及其以上教育層次學校部分,如表1所示。
3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城市中心性指數演算
3.1基本數據的獲取與甄選
本部分數據全部來源于《中國城市統計年鑒2009》,因考慮到部分數據變化太大,不能完全反應真實情況,在結合《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統計年鑒2008》的基本數據的基礎上,對2009年部分數據進行了適當修正。通過整合、計算,得到表2。
3.2城市中心性指數計算過程及結果
首先綜合統計基本指標組成部分的總額,再利用區位商計算基本部分,也就是外向部分,其他指標本身可直接代表城市的外向功能部分。本部分數據均來源于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各市2009年統計年鑒。首先計算出基本指標對應的分指標的基本部分,也就是服務于區際的部分。在這里引入區位商法來確定基本部分。區位商法是由馬蒂拉和湯普森首先提出的,對于研究城市功能作用較大。區位商公式如下:LQ=(ei/e)/(Ei/E)(1)其中LQ表示區位商,ei為城市交通運輸、倉儲、社會服務、制造業、高等學校教師、住宿餐飲和公共管理與社會組織的從業人數,e為對應城市上述從業人員的總和,Ei為環北部灣某個分指標的從業人員總和,E為環北部灣全部上述從業人員的總和。區位商大于1,表明該城市物流經濟產業部門的區域發展水平比區域平均水平高;區位商小于或等于1,則表明該城市物流經濟的區域發展水平低于或等于區域平均水平。就業人口分為基本人口和非基本人口,在計算第二、三產業就業人數的區位商的基礎上,可以進一步通過基本人口計算公式來計算基本人口部分,其公式為:LQ≥1時B1=[(LQ-1)/LQ]*100%LQ<1時B1=0(2)其中B1表示外向功能的部分,也就是基本人口對應的部分,LQ是相應的區位商,表3為各分指標基本人口數。在得到基礎指標的基本部分之后,用主成分分析法計算各城市的此項中心性指數,經SPSS軟件運行計算,得到三個公因子(如表4所示),其貢獻率為91.621%,分別命名為基礎指標、流量指標和開放指標,能夠充分反映原來的各項指標情況,據此計算得到各城市的此項中心性指數;依次類法,可求得流量指標P2和開放指標P3的中心性指數,再用求幾何平均值的方法計算綜合中心性指數,其公式如下:P=(P1*P2*P3)1/3(3)其中P為綜合指數,P1為基礎基礎,P2為流量指標,P3為開放指標,據此可以得到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各市的城市中心性情況,如表5所示。
4結論
由表5可以看出: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玉林、崇左六個城市都是綜合指數小于1的城市,比較而言,南寧的綜合指數接近于1,按照眾多專家、學者的劃分規則和計算結果來看,南寧為區域性中心城市,玉林和防城港都大于0.5,屬于二級城市,北海、欽州、崇左是三級城市。總體上說,這六個城市的中心性相差不大,而與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三大城市群核心城市的中心性指數相比[2],還存在很大差距,但隨著《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等政策實施的效應凸顯,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潛力巨大,其城市的中心性指數定將有一個更快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