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課堂教學物流經濟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完善的物流基礎理論貫穿于課程教學始終
如果學生對物流經濟地理基本理論和構架把握不準,涉及的理論知識無法理解、消化、吸收,那么在實際問題的操作與解決就可能困難重重。于是,物流經濟地理的課堂教學必須最大限度地幫助學生掌握課程的基本理論。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大背景下,物流理論創新驅動的根本任務之一是如何切實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眾所周知,我國工業品生產領域的物流成本過高、農產品流通與物流費用也居高不下、我國物流總成本占GDP比率高達17.8%。那么,在講授物流經濟地理時就必須時刻將如何解決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問題貫穿始終,讓學生結合所學內容積極尋求解決的辦法。引導學生關注現代信息技術在物流領域廣泛應用的集成創新理論。啟發學生思考怎樣構建布局合理、渠道暢通、運行高效快捷的現代物流系統體系。認真謀劃綠色物流的發展,減少物流碳排放。重視現代物流技術的研發與創新,提高物流裝備現代化水平和物流標準化程度,推廣物流供應鏈管理模式等。為了加深對理論問題的理解,可以穿插播放央視紀錄片如《穹頂之下》、《斷裂的冷鏈》、《轉基因水稻種植調查》等。
二、豐富的教學內容與時俱進
物流經濟地理的教學內容必須能夠反映學科的最新進展,尤其要關注國內外物流發展的動態,以及可能為物流經濟地理所用的其他相關領域的理論和研究方法。比如,在講授物流經濟地理學的研究對象和基本內容、學科性質、意義等內容時,可以與物流學、地理學等學科進行詳細的比較分析,這樣更有助于學生把握它們之間的區別與聯系。進行中國物流環境與物流布局解讀時,可以結合國家不同時期的主導政策及區域發展戰略進行追蹤剖析,從而有利于學生結合我國自然條件和人力資源條件理解物流布局的計劃化、直達化、短距化、鐘擺化、集中化、社會化、服務化和標準化原則。講解中國農業物流地理時,結合我國農業生產發展的歷史過程,各主要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林業和牧業的生產分布情況,使學生了解我國農業生產的特點,掌握我國農業與物流的關系,也可以補講云物流環境下及大數據分析條件下,“農、物、商一體化”的新型的物流模式[3]。在對中國工業、商業物流地理進行分析之后,可以圍繞內地市民赴港搶購奶粉、旅日游客購買馬桶蓋及電飯鍋等現象進行深度挖掘,以便啟迪學生思考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轉型的迫切性等問題。在講解完交通運輸業的地位、影響因素及運輸方式的特點和分布后,可以圍繞中國高鐵的飛速發展、一路一帶及新海上絲綢之路等熱點問題進行探索性研究。在分析中國旅游物流地理時,側重講授物流業與旅游業的二者如何協作互動發展及影響旅游業的布局因素,同時,結合桂林國際旅游勝地建設、巴馬避暑治病熱等問題展開熱烈的討論。
三、靈活的教學方法交叉運用
大多數教師講授《物流經濟地理》課程的過程中,主要以課堂講授為主,案例分析為輔,結合課堂內容進行討論,必要的時候加以多媒體演示說明,同時穿插適當的實習實訓[4]。因此,在教學中可以借鑒講授式、互動式、啟發式和案例法教學等方式,也可以因地制宜嘗試進行情境教學法[5],以便激發學生的情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適宜的教學場地、組建合理的教師團隊、按照既定的詳細教學計劃進行“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也是不錯的選擇[6]。以上教學方法可以交叉運用到課程的教學中,但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的開發內化教學方法也值得嘗試。開發內化教學模式是以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為前提,注重學生潛質潛能的開發,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引導和促成學生將觀念、品格、知識、能力、方法內化為成功素質[7]。開發內化教學將教學基本環節分為教師布置學習任務、學生自主學習、檢查檢驗、隨堂小測驗或課堂討論及講授與答疑等基本環節[8]。開發內化教學法運用于物流經濟地理課堂教學中,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將課堂內的教學活動與課堂外的自主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獲得全面、系統的知識,并逐漸提高個人能力,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四、考核方式的適度創新
物流經濟地理課程的考核評價不能簡單地用名詞解釋、選擇題、簡答題、論述題等傳統的題型進行測試,而應采取多樣化的評判方式,注重學生“觀念、品格、知識、能力、方法”五位一體的綜合素質。據有關研究的結論,用傳統的考試方法只能測出一個人才能力的三分之一,其他的毅力、合作能力、創造能力、方法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獲取信息能力、口頭表達能力、社會活動能力等則需要更靈活的方式進行測度[1]。注重學生的學習態度考察、布置適量的應用型作業任務、“調查報告”考試模式等都可以嘗試。注重平時成績的記錄,平時成績分可以包括課堂提問、隨堂小作業、課堂測驗、到課情況、課堂分組討論和課堂提問及互動等。期末考試所占總成績的比重可以適當下調。結語“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因此,要切實提高物流經濟地理的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就必須對自己對學生提出高標準的要求,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的高教發展變革,更新教學內容、完善教學方法,以便切實提升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實際動手能力,培養社會急需的物流人才。開發內化教法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方法可以嘗試在《物流經濟地理》教學中加以運用。
作者:楊傳喜單位:桂林理工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