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西方學通識教輔目標與方式探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通識教育的目的是塑造學生的完美人格,因此在西方經濟學通識課中僅傳授知識是不夠的。通識課的教學目標應該分為三個層次:對專業知識的了解、思維方式的培養、引導學生對人與社會的經濟關系的深層次思考,使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運用科學思維方式探索人與社會、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關系,在探索過程中,逐步完善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在教學目標的三個層次中,了解專業知識是培養科學思維方式和完善人生觀的基礎和載體。從學生的角度看,課程的內容與形式以及教師的授課水平等因素都會影響教學的最終效果??茖W的思維方式不僅可以用來做學問,還可以用來指導做人,幫助學生完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都是通識課的最終目標。西方經濟學通識課教學目標具有以下特點:
1.基礎性。西方經濟學通識課的基礎性主要體現在其教育對象和教育內容兩個方面。由于選修西方經濟學通識課的學生來自不同院系、不同年級,教師的授課內容就不能太深奧,甚至要尋求深入淺出的方式授課才會收到理想的效果。
2.邏輯性。西方經濟學分為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實證分析的方法是當代西方經濟學中最重要的分析方法,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基本內容都是以實證分析為基本的方法。許多經濟理論需通過經濟學特有概念、大量圖形和數量實證分析去理解,很多經濟變量之間有很強的邏輯性。比如微觀經濟學是以經濟中的個體經濟單位為研究對象,著重分析消費者、生產者、資源擁有者的決策規律。
它通常要利用數學模型推導演繹各種經濟變量之間的關系,從而更加形象地解釋經濟現象,即對經濟個體的基本假設、對所研究的問題和給定的條件有明確的定義,從而證明結論的推論過程符合嚴格的形式邏輯規范。針對通識課的教學對象,教師在講解基礎知識的基礎上,要有的放矢地交代模型或理論的來龍去脈,適當進行邏輯推導和分析,注重對學生經濟學思維方法的訓練。
3.互動性和多樣性。約翰•梅納德•凱恩斯說過,經濟學理論并沒有提供一套立即可用的完整結論。它不是一種教條,只是一種方法、一種心靈的器官、一種思維的技巧,幫助擁有它的人得出正確結論。由于西方經濟學應用性很強,一些原理需要在運用中加以體會,互動式教學必不可少。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不僅活躍課堂氣氛,更能提高教學效果。
由于通識課學生的專業背景多樣,教學方式也要多樣?;谏鲜鎏攸c,西方經濟學通識課的教學目標應為興趣、知識和能力的有機統一。通過經濟學教學活動,使學生初步掌握西方經濟學的常用基本理論、基本原理,并能運用這些基本理論和原理分析、解決生活中實際的經濟問題。同時要培養學生學習經濟知識、探索經濟活動規律的興趣,從事經濟活動的能力。
西方經濟學通識課教學方法探析
鑒于以上對西方經濟學通識課教學現狀和教學目標的分析,該課程建設的教學理念應為,在教學目標上堅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掌握與運用經濟常識的意識,促進學生在當前經濟形勢下,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在教學方法的設計上,立足于學生現實的經濟生活經驗,把理論觀點的闡述寓于社會生活的主題之中,構建學科知識與生活現象,經濟理論邏輯與生活邏輯有機結合的教學方法。要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使絕大多數學生完成課程學習目標,體會學習經濟知識的樂趣,滿足學生自我發展的思路。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在西方經濟學通識課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有案例教學法、參與式教學法和多媒體教學法,這些教學方法的運用對于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提高教學質量收到了很好的實踐效果。
1.案例教學法。由于課時所限,西方經濟學通識課不可能有太多時間深入社會參觀實踐,從某種程度上案例教學正好可以彌補其不足。案例教學是一種理論聯系實際、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它要求依據教學大綱所規定的教學目標要求,以案例為基本教學內容,在教師的引導下運用多種形式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對案例所提供的問題和材料進行分析研究,提出見解,做出判斷和決策,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案例教學可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在學習中發現知識掌握的不足或知識薄弱環節,進而及時彌補,促使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相互提高。
案例教學法在西方經濟學通識課的教學中,首先可以選用西方經濟學的經典案例。如:公共物品可以通過“燈塔”和“搭便車”的故事來闡述;外部性原理可以通過米德的“蜜蜂和果園”的例子來闡述;科斯定理則可以通過“牛群到毗鄰的谷地里吃谷”的故事來闡述。這些經典的例子具有不可替代性,使經濟學不再是一門“沉悶的科學”。但是,僅分析這些經典案例是不夠的。還必須開發與我國市場經濟相融合的案例。例如在講外部性原理時,可以用“退耕還林”的案例,在講授通貨膨脹理論和宏觀調控政策時,可以借助我國改革開放30年的CPI數據予以分析。此外,還要選用與大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案例,講解機會成本的概念時,可以結合當今大學生是選擇就業和還是選擇上學這個實際問題來說明。教師選擇案例時應考慮到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不宜過分復雜,要做到少而精,以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2.參與式教學法。參與式教學法是源于歐美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教師走下講臺與學生平等交流,使學生由教學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參與者。從教學的基本規律說,教學活動是教與學的統一。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過程,不是消極和被動的過程,而主觀能動性需要教師啟發和引導。在參與式教學中,教師的主要職責是為學生提供資料,就學生的推理過程進行引導、啟發和點撥,對學生的認知做出經常性反饋,鼓勵學生對信息進行批判性評價,幫助學生在問題的交流和討論中協調、整合基本知識與實際技能。
參與式教學適合運用在社會經濟熱門話題的討論課中。學生對于社會經濟熱門話題的討論往往最為感興趣,最能激發學生的表現欲和創造欲。比如,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后,美國的國債到底該不該買;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及出路在哪里等。在這些話題的討論中,學生可以分為若干討論組,每組討論的切入角度各不相同,通過廣泛深入的討論,最后由教師進行歸納總結。這種授課方式不拘泥于形式,不局限于書本,有利于加深學生對課堂內容的理解,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3.多媒體教學法。其一,多媒體教學直觀、形象、生動地展現教學內容,通過插入生動的圖片、安排適當的經濟資料、使用講授內容動畫播放等,增強學生的吸引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其二,可以利用多媒體平臺承載綜合案例,以動態形象的畫面直觀演示或智能化模擬特色案例,有助于學生理解和領會教學上的重點和難點,激發學生思維創造力。例如在講授通貨膨脹的理論時,可以用視頻或圖片展現俄羅斯、德國等國的例子,使學生對通貨膨脹產生感性和理性的雙重認識。其三,多媒體教學能提高知識的傳遞質量和教學效果,在黑板上講解經濟模型中的曲線位移費力費時,改用課件加以描述不僅可以節省作圖和板書的時間,還能達到生動形象的效果,加大傳授的信息量。如講均衡價格波動時可以選中曲線并移動,用不同顏色區分短期成本曲線和長期成本曲線等。
總之,西方經濟學通識課要滿足不同專業背景、不同基礎水平學生的需求,要激發學生的潛能和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提高,以利于對學生的今后工作和學習中創造力的培養。
作者:牛佳單位:內蒙古師范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