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經濟如何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經濟不斷的發展,當今國與國之間的競爭不僅僅只是經濟上的競爭,更是對科技創新能力的競爭。科技是一個國家興旺衰退的根本,是國家提升綜合實力的根本表現。在新經濟的背景下,提升我國的科學技術創新能力,是提高我國綜合實力的根本表現。在新經濟的背景下,我國從勞動密集型轉變到資本密集型產業,這些都是依靠著科學技術能力的提高,提高了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加快了我國的經濟轉變方式,從而進一步提高我國的在國際舞臺上的國際地位。文章基于在新經濟背景下我國的科技創新能力體現的方式進行研究,進一步分析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的現狀,找到制約我國科技創新的主要原因及對策,從而更好的提升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的研究。
【關鍵詞】新經濟背景;科技創新;經濟發展
1我國新經濟的內涵及具體表現
1.1新經濟的內涵
“新經濟”的發展已經遍布于我國傳統行業的各個領域,推動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新經濟之所以稱之為新經濟,是指與傳統的經營模式,有著明顯的差異是當前我國新時代背景下的新經濟形態。當前,我國新經濟是指創新性知識,在知識中占領著主導的地位,創新產業成為龍頭產業的智慧經濟形態。新經濟一詞最早出現在美國的商業周刊中,指的是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信息技術革命以及信息技術革命帶動的與高新技術產業為龍頭的經濟,新經濟是信息化帶來的經濟文化成果具有低失業,低通貨膨脹,低財政赤字,高增長的特點。新經濟在我國是指在傳統經濟的創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下,創業者要想成功,就必須填補傳統經濟的空白,找準傳統經濟的弱點,做出適當的填補。
1.2我國新經濟的具體表現
新經濟的主要表現形式,主要是在基礎創新傳統商業模式的創新經濟發展方式的創新與其產業結構模式的創新的。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的發展,新經濟在我國的表現形式具體人,例如微信的出現改變了傳統短信模式,淘寶網網購改變了傳統的零售業智能制造商,改變了傳統的制造業等,這些企業都是對傳統產業的一種沖擊超越,是我國目前良好的發展趨勢,新經濟模式已逐漸改變了原有的商業模式,新的產業模式覆蓋舊的產業模式。在我國經濟政策的支持下,大眾創業萬種創新,要想在經濟的浪潮中不斷發展創業者,想要獲得成功,就必須跟隨著新的產業發展模式,找到傳統經濟的缺點,并加以突破,從提高傳統經濟的效率,著手不斷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調整以及產業結構戰略性轉變。高新技術產業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象征,國家要想獲得長遠的發展,就必須加快對高新技術產業的創新,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不斷發展,勇于創新,提高我國綜合實力。
2新經濟背景下我國科技創新的發展現狀
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的展開,我國的綜合科技創新能力得到了明顯的提升,但與世界科技強國相比,我國仍有一些需要提升的空間。因此,我國應不斷解決制約我國科技創新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抓住國內外科技創新機遇,完善我國科技創新體系,促進我國科技創新全面發展。
2.1我國科技創新技術基礎較為堅實
隨著我國對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視程度不斷的提高,我國在科技創新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科技創新成果不斷的涌現前沿的技術領域突破了一批又一批的技術難關,涌現了許多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成果,例如載人航天,探月工程,高鐵等方面軍有了較大的技術突破,并成功獲得了我國所有的自主知識產權。另外,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產品所占的市場份額,也可以體現出,我國在某些特定方面的科技實力和科技創新能力。隨著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規模不斷擴大,我國高薪產業區,截止到2017年我國高新區劇集研究所達到2900多家各類大學八百多所企業技術中心11,000多家,與此同時,156個國家高新區中高新區GDP占所在城市比重超20%的有44個,超30%的有20個,超50%的有8個,從我國高新區的發展現狀,可以明顯的得出我國在科技創新上的重視程度。我國高新區在有力支撐國民經濟平穩健康發展,促進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同事呈現出一個新的趨勢,例如由量的增長想更加注重中質的提升,由硬投入為主,向更加注重打造軟環境轉變。
2.2我國科技創新能力與發達國家仍有差距
從世界范圍來看,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已經把科技創新技術作為基本的發展戰略,在世界市場上獲得了突出的競爭優勢。我國與發達國家主要的差距集中表現在科技自主創新能力與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雖然中國在生物航天和信息的一些技術領域已經躋身世界先行行列,但是從總體上比較還是有很大的差距。2018年2月26日,中國科技部部長萬鋼在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會上表示,2017年中國國家創新能力排名從2012年的世界第20位升至第17位,近五年來,中國科技創新實現了歷史性整體性歌曲性的重大變化,中國已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大國,但是,我只大數創新指標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明顯差距,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不足,關鍵領域核心技術自主創新存在瓶頸,技術供給與社會需求的結構性矛盾的問題,成為了制約我國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問題。
2.3中小企業成為科技創新的主力軍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戰略實施,讓中小企業成為了科技創新的主力軍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同時也是促進技術創新能力提升的重要載體。中小企業的體制靈活,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意識和科技創新動力的特點,能夠更好地捕捉科技創新發展的趨勢和市場的需求。在新經濟背景下,經濟,全球化,知識創新發展等都為中小企業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遇。因此,中小企業在國家科技創新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3新經濟背景下制約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發展的問題
在新經濟的背景下,我國的科技水平得到了發展科技創新能力有了改善。但是,我國同發達國家相比還是有著很大的差距,科技創新能力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3.1科研項目的研發資金投入不強
在2018年2月26日,中國科技部部長萬鋼在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會上表示,我國在2017年中國全社會研發支出預計達到1.76萬億元,比2012年增長70.9%企業投資比例達到77%到78%。國際論文總量和被引用量,居世界第二發明專利申請量授權量都居世界前列,科技進步貢獻率從2012年的52.2%上升至57.5%。國家創新能力,排名從2012年的世界第20位升至第17位。雖然我國在科研創新的資金投入上支出不斷上升,企業作為國家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企業的創新和發展,同樣也離不開資金的投入。然而在科技項目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較大的風險,科技創新項目的成功率,研發周期,科研成果轉化率低都有可能導致科研成果的失敗。由于科研項目的風險較大,雖然企業有著一定資金的支持,企業合作研發的方式依然較難實現。
3.2我國對外先進技術的依賴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的發展,我國科技城領域取得了巨大的發展。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國在一些技術領域已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整體上也在逐漸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但是,由于我國長期引入和模仿國際成熟的科學技術,對自我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夠重視,導致我國在某些領域對發達國家具有較強的依賴性,對核心技術的研究能力不強,在國際舞臺上不能更好的競爭。例如我國的電子技術芯片有些從國外進口,計算機軟件也絕大多數從國外引進,這些都是由于我國對外先進技術的依賴,導致我國自主研發技術的不強。
3.3我國知識產卻保護的意識不高
自主知識產權可以為企業贏得更大的市場競爭力,從而占領市場先機引領產業發展專業,不僅能夠更好地保護自己的科研成果,同時也可以為企業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自主知識產權可以為企業贏得更大的市場競爭力,占領市場先機。自主知識產權不僅能夠更好地企業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同時也可以為保護自己的科研成果。在我國自主知識產權保護與專利制度缺乏嚴格的管理,導致侵權現象屢屢發生自主知識產權和專利,無法得到保護,影響了企業自主研發科技創新項目的積極性。
3.4科研人力資源開發不強
科學技術中最重要的是人力資源的開發人力資源,人才的資源是否充足影響著科技創新能力,強弱的決定性因素。在我國現階段對科技創新,教育人才培養中,教育經費投入水平較低,現有教育體制僵硬,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落后,企業科技創新人力資源儲備意識不強。在人才的使用上不能更好的培訓和激勵創新性人才,影響創新型人才的發展。
4新經濟背景下提高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的對策
面對我國新經濟背景下我國科技創新能力培養中存在的問題,應營造鼓勵創新的社會環境、提高自主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加強創新型人才的隊伍建設,具體包括以下幾點:
4.1營造鼓勵創新的社會環境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要想更好的發展,也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加強對政策環境,法律環境的監督,同時鼓勵大眾創業萬種創新,營造一個良好的創新社會氛圍。附近科技,創新,文化建設,激發科技創新人員的自主創新意識,形成良好的自主創新的社會環境。
4.2提高自主知識產權保護意識
完善自主知識產權的保護政策,提高科研創新成果的法律保護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必要,前提是有著深遠的意義。首先加強創新成果的自主知識產權管理,對自主知識產權管理人員進行培訓,提高科技創新型企業內部知識產權工作,協助企業企業內部的自主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其次,加快創新成果的研發,提高知識產權申請的積極性,對于一些侵權專利行為,要進行嚴厲的監督和處罰,對一些自主研發的科研成果進行相應的保護,提高知識產權申請的積極性。最后加強自主知識產權的有效保護意識,通過普法宣傳和教育幫助發明者樹立依法維護自主知識產權的意識和法制觀念,提高自主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
4.3加強創新型人才隊伍建設
在科技創新中最重要的是人才的培養,加強創新型人才隊伍建設,可以更好的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的研究。因此,優化創新人才激勵政策,挖掘人才創新潛力與動力能夠更好的提高我國創新能力的發展。首先,豐富激勵手段,更好地提高科技創新人員的積極科研的積極性。激勵手段不但包括物質激勵,還要包括精神激勵,根據不同的科技創新人員的需求,給予不同的激勵方式。其次,完善我國科研機構的人事制度,建立良好的科技創新人才評價機制,鼓勵科技創新人員不斷創新。最后建立公平公正的績效考核制度,更好地提高科技創新人員的積極性。
5結論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科技創新已經成為我國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也是支撐著我國建設成為科技強國的基礎。伴隨著我國經濟逐漸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邁進,科技創新已經成為經濟結構優化與發展的驅動。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我國要想提高綜合國力就必須要把握時代形式,大力推動科技創新發展。在新經濟的背景下,科技創新能力是提高我國綜合實力的重要保障。因此,面對新經濟背景下,制約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應營造鼓勵創新社會環境,提高自主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加強創新性人才隊伍建設。才能更好的提高我國科技發展研究,促進我國科技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彬,李春暉.“新經濟”背景下提升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的策略研究[J].經濟縱橫,2018(2):78-82.
[2]張鐵利.新經濟背景下提升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的對策芻議[J].產業創新研究,2018(4):58-61.
[3]宋平.提升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的對策研究[D].合肥:合肥工業大學,2014.
[4]夏永.“新經濟”背景下提升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的策略研究[J].中國市場,2018(34):177-178.
[5]張鐵利.新經濟背景下提升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的對策芻議[J].產業創新研究,2018(4):58-61.
[6]王碧云.大學科研創新力評價及中國提升策略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16.
作者:吳楠 單位:渤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