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美貿易摩擦頻發的誘因與應對措施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與美國的雙邊貿易取得了飛速發展,雙邊貿易額持續增加。然而,雙邊貿易不斷增強的同時,貿易摩擦也頻發,尤其是在世界經濟復蘇乏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中國與美國的雙邊貿易摩擦高發已成為一種常態。由此,本文深入分析了當前中美貿易摩擦的主要表現及其產生的具體誘因,并提出緩解中美貿易摩擦的應對策略。期望推動中美雙邊貿易良好發展。
據商務部數據顯示,中美貿易額從1979年的25億美元增長到2017年的5196億美元以上,39年間增長了211倍以上,中美服務貿易額也已超過1000億美元。隨著2017年中美百日計劃的順利結束,以及美國總統特朗普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并與中國簽署了價值超過2500億美元的商業合同后,中美貿易看似平靜,其實貿易摩擦問題不斷。且根據中金網信息顯示,2018年美方將對我國采取更激進的貿易立場,基于此,綜合分析當前中美貿易摩擦的表現和成因,對我國有效規避與防范貿易摩擦,推進雙方的貿易往來仍具現實意義。
一、中美貿易摩擦的主要表現
(一)美國頻繁發起貿易救濟調查,涉案金額較大
美國具有強烈的貿易保護主義,頻繁對我國發起貿易救濟調查,且涉案金額較大,使得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總體形勢較為嚴峻。自從1980年美國對中國薄荷醇首次發起反傾銷調查以來,中國幾乎每年都要遭受來自美國貿易救濟調查。據商務部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2月,美國已經對中國出口產品啟動了超過150起的反傾銷調查,已排在反傾銷國家的首位;其中,2016年以來,美國已經對中國產品發起了20余起的貿易救濟調查,案件數量同比增長81.1%。2017年全年,美國對中國產品貿易救濟銷調查超過11起,反補貼調查超過9起,同比增加3起以上。另據經濟觀察報數據顯示,美國對中國發起的“337”調查比重,由2015年、2016年的29.4%和40.6%,增加到2017年的48.1%。此外,從涉案金額來看,中美貿易摩擦涉案金額較高。如最近幾年,美國對中國彩電開征反傾銷稅,涉及金額超2.76億美元;木制臥室家具的涉案金額最高,達9.58億美元。
(二)貿易摩擦商品不斷擴展,涉案商品范圍持續擴大
近年來,我國對美國出口產品結構發生了變化,由勞動密集型產品逐漸向技術含量較高的產品延伸。隨之中美貿易摩擦所涉及的產品范圍也從服裝、家具等低端產品延伸至光伏、家用電器等高端產品不斷擴展,涉案商品范圍呈持續擴大狀態。例如,2016年5月,美國商務部決定對中國木質臥室家具進行反傾銷,并推出超過200%的一般稅,針對中國木質臥室家具制造商。美國第十一次對中國木質臥室家具進口的反傾銷審查,行政復議涉及到18個制造商。2017年1月18日,美國商務部對非晶織物、普碳和合金鋼板以及硫酸銨發起“雙反”調查作出終裁。其中,還包括非晶織、普碳與合金鋼板、硫酸銨等產品的反傾銷調查。2017年11月13日,美國商務部公布對華膠合板產品反傾銷與反補貼調查最終裁定,裁定中國企業傾銷幅度為183.36%;補貼幅度為22.98%-194.90%。2017年11月,美國對中國鋁箔產品反傾銷調查。2017年12月19日,美國對進口自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的細旦滌綸短纖作出反傾銷初裁,包括中國大陸強制應訴企業、江陰市華宏化纖有限公司等。2018年1月2日,美國商務部公布了對中國光伏反傾銷調查的新一輪行政復審結果,包括天何光能、杭州桑尼、橫店東磁等22家中國企業,反傾銷稅率高達61.6%。此外,2017年1月美國還對中國產大型洗衣機征收反傾銷稅,征收32.12%—52.51%的反傾銷稅。可見,中美貿易摩擦所涉及的產品范圍不斷擴大。
(三)美國采取多元化的貿易壁壘,限制我國商品出口
為了保護本國企業利益,美國的貿易保護力度逐漸加強,在增加貿易救濟調查力度的同時,逐漸傾向于運用技術標準、綠色壁壘與環境保護等更為隱蔽的措施,限制我國產品出口至美國市場。近年來,我國出口企業因美國技術性貿易措施的直接損失占據20%以上。例如,2017年初,江蘇省出口美國水產品鮰魚時,美國采取“鯰形目魚類強制性檢驗程序”,規定鯰形目由美國食品與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轉移給美國農業部(FSIS)管轄,將肉類管理模式引入鯰形目魚類監管中,增加了駐場獸醫、標簽檢驗與官方鉛封等要求,徹底改變了原來的檢驗監管模式。截至2017年8月,江蘇出口美國鮰魚僅529.4萬美元,與巔峰時期相比下降超過50%。此外,美國還對中國頻繁采取綠色貿易壁壘。例如,2017年初,美國以保護環境與健康為借口,對中國的木制品提出更加嚴格的《雷斯法案》與《復合木制品甲醛標準法案》。并且,法案中制定了復合木制品甲醛釋放標準,并要求EPA提出執行該法案的條款法規。該法案堪稱全球最嚴苛的復合木制品甲醛釋放量要求,遠遠高于歐盟、日本及中國的標準,以刨花板為例,甲醛釋放量不得超過0.09mg/kg,整整高出我國標準1000倍。在美國多種形式的貿易壁壘限制下,我國對美國出口貿易舉步維艱。
(四)鋼鐵冶金業成為摩擦頻發的“重災區”,我國鋼鐵行業幾經美貿易沖擊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鋼鐵生產國,中國鋼鐵出口一直以來是中美貿易摩擦的“主戰場”。目前美國鋼鐵業利用了71%的產能,其中中國鋼鐵僅占1/4的份額。但美國堅持認為中國鋼鐵產能過剩導致全球鋼鐵價格降低,造成美國關閉部分鋼鐵工廠,所以主要針對我國出口鋼鐵冶金類產品發起制裁,使我國鋼鐵行業幾經貿易沖擊。據商務部數據顯示,自2014年至2017年,美國前后對中國發起了約15起貿易救濟調查,其中超過8起以上都是針對鋼鐵冶金類產品,占比超過50%。與此同時,2016年下半年至2017年,美國基本平均每個月對中國鋼鐵發起反傾銷調查,調查產品涵蓋不銹鋼、冷軋板、耐腐蝕板等。例如,2016年6月,美國對華冷軋板雙反案終裁成立反傾銷稅率高達265%。更嚴重的是,美國2017年的半年內兩度宣布對中國鋼鐵冶金類產品進行反傾銷制裁,即2017年2月,美國商務部就對華不銹鋼板材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作出終裁,裁定中國企業63.86%-76.64%的反傾銷稅率和75.6%-190.71%的反補貼稅率。2017年5月,美國商務部對所有中國生產的耐腐蝕鋼征收210%的反傾銷稅,對很多生產商征收至少39%的最終反補貼稅,個別大廠稅率高達241%,例如寶鋼、河北鋼鐵集團公司和鞍鋼集團,使鋼鐵行業遭受較大的貿易沖擊。
二、中美貿易摩擦的主要原因
(一)美國固執己見對華頻繁發起“雙反”調查,激化中美貿易爭端
美國自推崇貿易保護主義以來,對進口中國的產品不斷發起反傾銷、反補貼調查。根據新華網數據統計,2017年,美國商務部應國內企業要求,對華發起了高達79起“雙反”調查,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65%,阻礙雙方貿易的正常秩序,損害了我國企業的經濟利益,使中美貿易爭端不斷激化。其中,據海外網數據顯示,2017年4月,美國商務部對進口鋼鐵與進口鋁產品發起了232調查。同年11月,美國再次針對中國進口的通用合金鋁板發起了“雙反”調查,這也是美國商務部25年以來,由政府帶頭主動向貿易伙伴發起的類似調查。美國對我國鋁業頻繁發起的“雙反”調查,嚴重打破了中美鋁產品貿易的正常秩序,為我國鋁業造成了實質性的威脅與損害。就此,中方多次表示,希望美方恪守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承諾,共同維護雙方自由、開放的貿易環境,但美國一直堅持本國貿易主見,加大發起對我國“雙反”調查力度。據財經資訊信息顯示,2018年1月18日,美國對我國塑料裝飾絲帶發起了雙反調查,據悉,美國進口我國這類產品的金額高達1810萬美元,美國發起的雙反調查,直接為我國相關企業帶來了實質性威脅與巨大的經濟損失,使中美貿易爭端逐漸被激化,貿易摩擦也呈現常態化向高頻化轉變的趨勢。
(二)美國認定中國為“非市場經濟”國家,加劇了中美貿易摩擦
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規定中表明,中國自2016年12月11日起,便“自動”成為市場經濟國家,這也意味著國外對華反傾銷中,采用替代國計算傾銷幅度這一做法被終止。但事實上,美國商務部在對華反傾銷過程中,一直將中國視為“非市場經濟國家”,并按照代替國計算傾銷幅度,對中國征收相應的稅率。據北京商報訊,2017年3月21日,美國主觀按照替代國計算傾銷幅度,強制裁定中國華羥基乙叉二膦酸的反補貼稅率為2.4%,反傾銷稅率高達184.01%。且基于美方損失,終裁我國7家企業補貼幅度為54.11%,其他生產商補貼幅度為2.40%,使企業遭受較大的經濟損失。此后,美國一直無視我國市場經濟建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繼續認定我國為“非市場經濟國家”,對我國發起反傾銷調查繼續沿用“替代國”做法,根據山東經濟網數據顯示,2017年4月19日,美國按照替代國計算傾銷幅度,裁定中國非公路輪胎的反補貼稅率為5.65%,反傾銷稅率為210.48%。2017年10月30日,對中國鋁箔反傾銷調查中,按照替代國計算傾銷幅度,初步裁定中國需交96.81%-162.24%的稅率,同樣使我國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盡管中國相關機構發出申明,維護我國市場經濟地位,敦促美方切實履行國際業務,但美國仍認定我國為非市場經濟國家,進一步加劇了兩國貿易摩擦。
(三)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嚴重,增大了中美貿易矛盾兩國之間
貿易發展極不平衡是中美貿易矛盾最直接原因,美國對我國的貿易逆差十分嚴重。從2000年開始,中國代替日本成為美國最大的貿易伙伴之后,中美之間的貿易差額不斷擴大,美國逐漸成為了中國最大的貿易逆差來源地。根據網易財經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對美國的商品出口規模達4626億美元,美國對我國商品的貿易逆差竟高達3470億美元,占美國總貿易逆差的比值高達50%,阻礙了我國對外正常貿易,增大了中美貿易矛盾。在此背景下,美國仍加大對我國的貿易逆差。根據新浪財經2018年1月5日報道信息,2017年11月,美國對華的貿易逆差攀升至505億美元,逆差擴大了3.2%,創2015年9月以來的新高,使中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貿易壓力。中方立足于長遠發展,就嚴重的貿易逆差與美國進行商洽,美方政府聲稱要解決對華的貿易逆差,但所采取的措施依然是治標不治本,對華的貿易逆差仍然存在。以鋼鐵和光伏產品為例,2016年,美國進口中國的光伏產品約為13.76億美元,同比下降了24.6%。但在2016年,光伏與鋼鐵合起來的貿易逆差,還不到美國對華貿易逆差的1%。何況,中國對美國鋼鐵的出口位列世界第四,美國采取這一措施,根本難以解決兩國貿易逆差的問題。可見,美國對華嚴重的貿易逆差,加之其治標不治本的貿易行為,使兩國貿易矛盾逐步增大,不利于雙邊貿易良好發展。
(四)非關稅貿易壁壘主導,加重了中美貿易沖突
近年來,中美為了促進國內產業與市場的發展,紛紛發起并實施了多次非關稅貿易壁壘,加重了兩國貿易沖突。根據網易財經數據顯示,自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美國貿易保護傾向愈發明顯,根據WTO相關數據統計,2008年-2016年間,美國發起并實施的非關稅貿易壁壘共有2259個,其中中國受到影響的多達2067個,占比高達91.5%,專門針對中國的非關稅貿易壁壘有99個,占比為4.4%。相較而言,中國實施的非關稅貿易壁壘相對較少,根據WTO相關數據統計,2008-2016年間,中國發起并實施的非關稅貿易壁壘有1776個,其中,美國受到影響的共有1682個,占比為94.7%,專門針對美國的非關稅貿易壁壘有46個,占比為2.6%。受非關稅貿易壁壘的影響,兩國出口與經濟均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以中國為例,美國發起了非關稅貿易壁壘相當于提高了兩國的貿易成本,根據相關數據統計可知,將貿易成本提高率按照10%、20%、30%、45%檔次進行計算,實際匯率定為0.84,中國出口將減少1.1%、2.6%、4.1%、6.4%,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同理,美國在中國的非關稅貿易壁壘主導下,出口與本國經濟均受到嚴重的影響,這也使得兩國的貿易沖突逐漸加重,貿易摩擦愈發嚴重。
三、緩解中美貿易摩擦的應對之策
(一)構建中美貿易磋商交流機制,管控兩國貿易分歧
當前,中美應在保持原有產品貿易關系的基礎上,構建中美貿易磋商交流機制,用以管控兩國貿易分歧。例如,2017年11月9日,兩國商務部在人民大會堂舉辦了“中美企業家對話會”,就如何推進兩國企業在信息技術、醫療衛生與能源環保等領域的合作進行了交流與磋商,及時調節了雙方貿易分歧。同時,兩國企業應就溝通結果可簽訂相應的合作協議,將貿易商品、金額與增值服務等進行限定,在后期產品貿易過程中,雙方應嚴格按照合同進行執行,避免產生相關的貿易糾紛。此外,若兩國企業達成合作協議,可申請中美高層親自見證重要的商業成果簽約,在加強對話與溝通的基礎上,使兩國貿易具有約束性,進一步管控兩國貿易分歧。
(二)出臺全新的原產品規則,減少美國對華的貿易逆差
貿易不平衡問題,是造成中美貿易摩擦最直接的原因。因此,應出臺全新的原產品規則,減少美國對華的貿易逆差。在原產品規則出臺之前,應結合當下兩國貿易情況,對雙邊進出口貨物的產地、數量與金額進行評估,為原產品規則出臺奠定了基礎。在原產品規則出臺時,應基于上述評估結果,選配相關管理機構,協商原產品規則中的應用范圍與具體規則,應確定貨物往來的數量與金額區間,規范兩國進出口貿易。然后,通過審查、協商、審核與審批等程序,將初期制定的原產品規則遞交上級評審,進而根據評定結果,頒布并實施該原產品規則。在原產品規則出臺之后,雙方應根據規則內容,履行各自貿易義務,嚴格按照規則規定進行雙邊貿易,減少美國對華的貿易逆差。并且,基于原產品規則,我國應充分實施品牌戰略,打造屬于我國傳統工業經濟、農業經濟、知識主體經濟的品牌。
(三)建立“三位一體”貿易摩擦預警機制,規避兩國貿易壁壘
針對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我國應通過實際考量,加強企業、行業協會與政府之間的互動與合作,通過建立“三位一體”的貿易摩擦預警機制,規避兩國貿易壁壘。就政府而言,我國政府應充分發揮主導與協調作用,開展調查避免或者應對貿易壁壘措施的工作,并在相關行業中根據調查結果展開深入討論,提升企業規避與應對貿易壁壘能力。就行業協會而言,我國行業協會應針對中美貿易摩擦,定期收集相關信息,對貿易摩擦發生的原因與可能發生的趨勢展開深入分析,并針對分析結果預警信息,及時與企業進行溝通,為企業提供專業化的指導方案,有利于企業科學的規避貿易壁壘。就企業而言,我國企業應配合政府與行業協會,根據行業協會提供的預警信息,不斷完善企業內部預警機制。當發生貿易摩擦時,企業應在第一時間與政府、行業協會建立聯系,并向相關的部門投訴,共同商討應對之策,進一步消除或者克服貿易障礙。
(四)設立中美貿易摩擦專項基金,完善行業協會職能
為應對中美貿易摩擦,需要行業協會比出口企業擁有更豐富的經驗。因此,我國應通過設立中美貿易摩擦專項基金,建立并健全行業協會職能,用以規避產品出口風險。在基金設立之前,需通過不同渠道進行資金籌集,例如通過民間捐款、政府資助和企業繳納等。將資金集中后,交由行業協會進行統一管理。在基金設立過程中,不僅需明確行業協會在產品貿易中的主導地位,還需逐步完善該協會的經濟職能,使其在兩國貿易資金保障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在基金設立后,企業發生貿易糾紛或者摩擦時,行業協會可為經濟實力較差的中小企業提供一定比例的資金支持,避免企業因資金不足而放棄申訴或者敗訴等事件的發生。并且,在涉案企業進行申訴時,除了給予企業資金保障之外,行業協會應通過游說、溝通等方式提供幫助,進一步提高企業勝訴幾率。
(五)借助WTO爭端解決機制,減少中美貿易摩擦
近年來,中美貿易爭端頻繁,為我國外貿帶來諸多麻煩。因此,我國應在履行WTO義務的同時,充分借助WTO爭端解決機制,減少中美貿易摩擦。具體而言,我國應充分運用WTO貿易規則與相關法律,升級雙邊貿易標準和協議,切實維護貿易企業權益。同時,我國應主動參與WTO相關貿易爭端案件的審議,與國際貿易規則的改進與制定,并調配相關學者與專家深入鉆研WTO貿易規則與爭端解決機制,逐漸積累具有爭端解決能力與經驗的人才,進而針對中美貿易成立爭端解決小組。基于WTO爭端解決機制,應明確爭端解決小組成員組成與職權,對中美貿易糾紛進行監督與裁決,依法降低貿易量或者終止商品貿易,避免中美貿易摩擦的進一步深化,為兩國商品貿易提供便利的交易環境。
參考文獻:
[1]喬寶華.特朗普新政下中美貿易摩擦預期風險點及應對[J].工業經濟論壇,2017(5).[2]劉紅.中美貿易摩擦的新趨勢及原因分析———基于中美貿易商品結構的視角[J].對外經貿實務,2013(8).
[3]周佳.華人跨國企業家:中美貿易摩擦不難解決[J].中國外資,2017(9).
作者:1.吳光宇;2.李曌宇 單位:1內蒙古農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2愛丁堡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