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證券投資教學論文2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第一篇
一、基于模擬交易行為的教學過程探討
同樣的課程采用不一樣形式的教學過程可以達到不一樣的教學效果,如何在有限的課時中收到最好的教學效果是每一位教學工作者孜孜以求的,本文結合筆者教學的實踐經驗,總結不同形式的教學過程,給出一種達到最好教學效果的教學過程安排,大致分為模擬交易行準備階段、模擬交易進行階段、模擬交易行為延伸階段、模擬交易融合階段以及模擬交易總結階段。
(一)模擬交易行為準備階段
在這里先不做任何的理論介紹,直接在課堂上現場演示如何注冊網絡上的模擬交易網站,成為模擬炒股用戶,這里可以要求全班學生進入同一組別,注冊相同初始資金(比如本金10萬元),以方便到學期結束結算時進行評比。注冊成功后現場演示如何進行股票的買賣,在演示的過程中把操作的相關規定做講授,比如股票代碼、行情軟件、交易時間、交易規則等等,并要求學生回去后進行注冊并隨機買入少量自己能打聽到的股票,在下次課之前就進行結算登記,體驗一下整個買賣過程。并要求學生進行分組回去在課堂對行情交易軟件進行介紹的基礎上進行摸索研究,形成問題下次課討論,在后面的教學中這種分組交流和討論的形式一直要持續下去。這樣學生首先會掌握了股票的基本買賣行為,這會讓他們覺得炒股很簡單只是一買一賣的行為,這時以適當的問題形式進行引導,比如:什么是股票?股票是證券?證券又是什么?還有哪些證券?為什么簡單的買賣后有人賺錢有人賠錢?現實世界中又如何進行股票開戶和交易?如何選股?這樣自然而然引出下面的理論知識介紹部分。
(二)模擬交易進行階段
在講授了如何進行基本的模擬交易后,將證券投資分析課程的整個框架介紹給學生,整個課程大致分為四個部分:證券及證券市場基本知識、證券投資基本分析、證券投資技術分析、證券市場監管部分,其中前三部分無疑是重點。前期的理論鋪墊階段就是指證券及證券市場基本知識介紹階段,介紹股票、債券、基金基本證券以及期貨、期權等衍生證券的基本知識,這里可以借助模擬交易的行情軟件及一些證券網站結合實際進行理論知識的講授。在進行講授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可以相應地進行模擬操作,比如進行基金交易,期貨交易(包括商品期貨和股指期貨,側重股指期貨,)權證交易(國內權證較少),借助模擬操作行為進行理論知識的學習,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模擬交易延伸階段
在前面基礎理論掌握的基礎上對模擬交易行為進行延伸,在學生模擬交易記錄上問些“為什么”:為什么買這種證券?選擇證券的時候有沒有理論依據?什么時候買什么時候賣才能獲利?等等。要求學生在后面的模擬交易行為帶著這些疑問進行,并結合小組討論最終形成課堂上的討論,讓學生先在實踐中發現問題,激發起尋找理論知識支持實踐行為的興趣,這樣在后面的理論分析中,學生是帶著疑問去想,帶著問題去聽,從而有利于下面證券投資基本分析和技術分析相關理論的接收。
(四)模擬交易融合階段
可以這樣講,證券投資分析課程中證券投資基本分析和證券投資技術分析這塊是不需要課本,只要借助于網絡模擬交易行為和證券交易行情軟件就能完成的,而且由于證券投資分析是一門時效性很強的課程,很多教材也只記錄了一些經典的和基礎的理論,而在現實中會不斷出現新指標、新方法等,現在的交易軟件也允許個人根據自己的投資習慣形成自己的投資企業曲線或者投資指標。這部分的理論知識完全可以貫穿于模擬交易過程中進行講授,讓學生從操作中發現問題學習理論,理論又能更好地指導實踐。這部分理論知識主要啟發學生:證券市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受國際經濟形勢和國內經濟形勢影響,是我們經濟體系中重要的一部分,我們學習證券知識,參與證券市場就要學會透過證券市場看經濟,同時只有時刻關注國內外的經濟形勢,才能把握住整個證券市場的發展方向。
(五)模擬交易總結階段
這階段先進行理論總結,將整個證券投資分析課程的理論框架進行總結,將重點突出,難點進行強化,比如期貨期權的交易原理。接著對學生的模擬操作進行總結,這部分主要讓學生自己完成,首先可以將學生模擬結果進行匯總,選擇操作結果最好的學生,讓他談談自己的操作心得;其次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形成模擬操作分析報告,分析報告可以結合自己的操作記錄挑出某只具體的股票,針對這只股票做基本介紹,基本分析(宏觀、中觀和微觀)、技術分析(K線、形態分析、指標分析等等),形成這樣一個分析報告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理論分析過程,這個理論分析過程還是以這個課程的框架為線的,因此就是一個復習的過程。
二、基于模擬交易行為的課程考核方式探討
傳統的課程考核方式比較單一,主要以閉卷考試為主,而閉卷考試又以基本原理、經典理論為主。學生面對這樣的考試方式通常采用的應對方式也就是死記硬背,這其實考查不出來學生的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在這種考試制度下培養出來的學生缺乏專業知識的運用能力,是種只會讀書的書呆子,與現代社會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是相違背的。證券投資分析課程的教學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綜合知識運用和實踐能力,因此該課程的考核方式也應該是多元化的。首先應該加大平常模擬操作成績在最終成績中所占的比例。其次課程的考核方式應該結合開展課程的形式來決定:若是以必修的形式開展,那就要進行考試,在考試時試題也應該從實際應用角度出發進行理論考核,除了考查基本理論知識外,可以盡量用實際中的案例分析,不要太多考核那些抽象的實際中運用不多的理論知識,真正發揮學以致用;若是以選修的形式開設的課程,完全可以用上述的模擬分析報告的形式代替考試,這樣在起到考核作用的同時又是一遍學習和復習的過程。
三、結束語
這種以股票模擬交易開始的授課模式在實踐教學中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首先這種授課模式無疑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覺得這是一門不同于一般教學模式的課程,讓他們接受這是一門重參與的課程,一般來說,直接進行枯燥的理論授課時學生們是被動學習的,接不接受他們具有一定程度上的選擇性,而直接介紹模擬操作并要求參與進來卻是個化被動為主動,不得不接受的學習過程。其次,在授課過程中結合了課后操作、小組討論等形式,這豐富了我們的課堂形式,活躍了課堂氣氛。最后,相對于這門課的教學目標而言,只要最終的教學效果達到了,教學過程形式是可以多樣的。綜合多輪的教學經驗和課堂的教學效果來看,這種先模擬后理論的講授模式要比先理論后模擬的講授模式帶來的課堂教學效果和課后學習效果都要好。
作者:王正艷單位:鹽城工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第二篇
一、課程教學多目標的原因———不同知識水平與需求層次的學生
筆者出于慎重的態度,曾經在此門課程開始之前對于所授課程的學生進行隨機式的問卷調查。調查結果發現:1.有近四成的同學不具備基本的金融學基礎知識以及證券相關知識;2.有近七成的學生對于課程所學的知識與目的并不明確;3.有四成左右的學生直接或者間接參與過證券投資的具體操作;4.有兩成左右的學生不定期的關注股票;5.有不足一成的學生具有較專業的投資知識并正在參與實盤操作。通過調查可以發現,教學對象(學生)對于課程所授內容的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參差不齊,這是每門課程都不可避免的情況。然而證券投資實務的課程教學較之其他課程的教學環節是有著明顯的區別的。本門課程的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注重證券投資理論的掌握與證券投資實踐經驗配合,才能夠達到課程的預定目標。在許多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授課人與授課對象之間的關系是非常明確而固定的,即,在授課環節中,任課教師扮演授課人的角色,而學生扮演授課對象的角色。證券投資實務課程的不同在于,授課人,授課對象都可以、也很有可能是證券投資實際操作環節的參與者,是證券投資者。這使得授課人與授課對象、任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界限并不像其他的課程那樣明晰。一名學生具有的證券市場實際操作經驗,很可能是相當豐富的,甚至可能超過授課教師。
二、針對性強的課堂教學設計
由上文可以得知,不同經驗、經歷、知識儲備的學生對于證券投資實務這門課程的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因此,如何滿足課堂學生們不同層次的教學需求便成為任課教師在課程教學環節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不同類型學生聽課的目的
具體說來,由此而產生的授課對象可以分為如下幾種情況:1.不具備任何證券投資理論知識與投資實務經驗的學生;2.具備一定的證券投資理論知識,但不具備證券投資實務經驗的學生;3.具備一定的證券投資實務經驗,但不具備證券投資理論知識的學生;4.具備一定的證券投資理論知識,也具備證券投資實務經驗的學生,具有短暫股齡的學生;5.具備一定的證券投資理論知識,也具備證券投資實務經驗的學生,具有較長股齡的學生;
(二)因材施教的課堂教學設計
當代的教育理念主張“因材施教”。因此,在課堂教育的實際操作過程中,針對不同知識理論水平與不同知識經歷的學生,對于課程的教學需求也是不同的:1.對于不具備任何證券投資實務知識的學生,使用常規的授課方法是可行的,也是最為有效率的教學方法;2.而對于具有一定的證券投資理論知識(或證券投資實務經驗)的學生,他們的需求具體來說可能更加限定于他們不了解的那部分領域:即對于具備一定的證券投資理論知識,但不具備證券投資實務經驗的學生,他們往往對于證券操作的實際操盤技巧等知識更為感興趣;而具備一定的證券投資實務經驗,但不具備證券投資理論知識的學生,他們更加希望能夠得到系統的理論知識與理論指導;3.對于具備一定的證券投資理論知識,也具備證券投資實務經驗的學生,具有短暫股齡的學生,他們更加期待能夠得到類似于講座或者培訓式的指導;4.對于具備一定的證券投資理論知識,也具備證券投資實務經驗的學生,具有較長股齡的學生,座談會、沙龍、頭腦風暴式的教學過程更能引起他們的興趣。
三、證券投資實務課堂教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的關系
由前文的闡述可以得知,課堂教學要求有針對性。那么如何具體處理在理論知識教學與實際操作教學之間的關系,也是本文探討的主要問題之一。
(一)理論授課是課程教學的基石
按照筆者問卷調查的顯示,超過七成的同學并不具備證券的理論知識,或僅具有少量且非常不系統的理論知識。因此在課程教學環節設計的過程中,理論教學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占據基礎地位的環節。
1.對于上述的第1類同學,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明確定義、概念。
例如股票、流通股、非流通股這三個名詞概念,第1類同學可能曾經從身邊的人、新聞或者報刊上見過詞語,但對于三個詞語所指的概念、含義仍然是一片迷茫。對于這類學生,定義的闡述與概念的解釋仍然應作為教學的主要環節。通過教材的解釋,學生可以得知:“股票是股份制企業所有者擁有公司資產和權益的憑證”;“上市的股票稱流通股,可在股票交易所(即二級市場)自由買賣”;“非上市的股票沒有進入股票交易所,因此不能自由買賣,稱非上市流通股”。通過課堂回訪,在本堂課程結束之后第1類學生對于定義的記憶率在70%以上,對于毫無任何基礎的學生可言這是一個令人滿意的結果。
2.第3類學生對于概念、定義有一定的了解、甚至非常熟悉。
但是由于知識結構的不系統與不完整,存在大量的盲點,因此,系統的知識講解與梳理對于他們顯得尤為重要。這里以“股票價格的決定因素”這個課程知識的授課經驗為例:按照教材對于這個問題的解釋,“股票的市場價格由股票的價值決定,但同時受到許多其他因素的影響。其中,供求關系是直接的影響因素,其他因素都是通過作用于供求關系而影響股票價格的。由于影響股票價格的因素復雜多變,所以股票的市場價格呈現出高低起伏的波動性特征。股票的理論價格不等于股票的市場價格,兩者甚至有相當大的差距。但是,股票的理論價格為預測股票市場價格的變動趨勢提供了重要的依據,也是股票市場價格形成的一個基礎性因素。在這個問題上,上述不同類型的同學,能夠從這里得到的信息也不相同。對于不具備任何理論知識儲備的同學來說,立刻理解這一問題顯得比較困難,而對于有實際操作經驗的學生來說,往往有如數家珍或者豁然開朗的感覺,這便達到了教學的目的。
3.對于以上的各類學生來說,理論知識的宏觀概述環節仍然是不可或缺的。
例如,在理論教學中有如下兩個知識點:知識點1:股票有幾個特性,無期性、權責性、流通性、風險性。知識點2:世界上最早的股份有限公司制度誕生于1602年在荷蘭成立的東印度公司。股票至今已有400年的歷史,它伴隨著股份公司的出現而出現。股份公司這種企業組織形態出現以后,成為資本主義國家企業組織的重要形式之一。以股票形式集資入股的方式也得到發展,并且產生了買賣交易轉讓股票的需求。這樣,就帶動了股票市場的出現和形成,并促使股票市場完善和發展。它是調動產業機構和產品機構、優化資源配置的基本途徑,也是投資者實現經濟利益的重要手段。對比以上兩個知識點,我們可以看出,具有一定知識(理論、實務)的同學能部分甚至完全答出股票的特性,而對于股票的發展歷史能夠答出的學生寥寥無幾。即便是具有多年股齡的學生,對于以上知識的掌握率也不足10%。因此宏觀理論的教學與闡述仍然是教學的重點環節。
(二)實務演練是課程教學的亮點
根據筆者的問卷調查顯示,有的同學具有證券投資的經歷與經驗(作為一名學生投資者),另外還有相當部分的同學對于證券投資教學非常有興趣。有些學生曾在課余時間表示,自己進入股市后,賠了賺、賺了又賠,賺的遠不如賠的多,虧損累累。究其原因,是學生沒有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又沒有掌握有效的分析方法和操作技巧。學生的求知欲望與自身利益相關的強大動力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證券投資實務的演練中來。
1.實盤演練的不同類型學生的表現。
在實際演練的過程中,具備一定實盤操作投資經驗的學生在這個教學環節中體現出了專業性。例如他們能夠準確地表述出股票分析包括的兩個部分:基本分析和技術分析。他們可以說出基本分析研究影響股票供給和需求關系變化的因素,對于根據股市行情變化的技術分析也有一定的了解;而大部分不具備此類經驗的學生對于實盤操作往往在初期比較迷茫,需要更多的鼓勵與啟發。
2.對于具備一定知識與經驗的學生,培養專業化的投資理念。
主要通過入市時機與操作時機兩個角度來培養。A.入市時機。選擇有利的入市時機對投資效益有決定意義,它比選擇哪種股票更為重要。對入市時機的分析也就是對股市未來大趨勢的分析。影響股票市場的因素很多。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國內政治社會情況、財政金融政策、經濟現狀和投資意愿等多方面的分析和展望。B.操作時機。這里又可分為等底與見頂兩種操作時機。等底是指股價見底一般經過狂跌后反彈再跌、低價波動、成交量逐步放大見底回升過程。能夠在股價見底之后的回升階段投資入市是最有把握的選擇。形態上有U型V型W型。見頂是根據艾略特波浪理論股價見頂一般三到五個階段:(1)開始股價不斷上升,成交量也逐步放大,隨即繼續上升,到達峰值后成交量減少;(2)均勢階段,股價和成交量此起彼伏,呈落勢但波動不大;(3)驟然下跌,雖有反彈也于事無補。在峰值時賣出是離市的最佳時機。
3.對于尚不具備知識與經驗的學生,培養他們的基本投資理念。
如“怎樣使自己的股票投資有效增值”這一話題展開廣泛的課堂討論,通過大家討論的結果,再講教材上的理論引入,即投資股票收益是由兩個方面獲得的。一是上市公司的分紅、派息、配送股份(做長線投資),二是賺取股票差價(做短線投資)。由長線投資可以引出基本面投資等一系列的實盤操作方法;由短線投資引出MACD、KDJ等一系列技術指標的講解與應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做到培養興趣、學習知識、鍛煉技能的目的。
四、開展多樣性的教學形式
(一)開展專題講座性質的專題教學
如以“如何選擇一只股票投資”為專題,可以涉及到一下幾個子專題:1.投資行業的選擇,如行業現狀如何、發展前景如何;2.投資對象的選擇,如公司所屬類型、公司的利潤如何;投資操作技巧,如買入時機的選擇、賣出時機的選擇等。在一個大的專題下可以涉及幾個小節甚至幾個章的內容,做到了同類、相關知識的系統總結與整理,對于學生的理解、記憶以及運用都具有非常大的幫助。
(二)古今名人例證的教學方式
古人的許多投資理念與投資技巧在今天仍然具有非常大的指導作用,如春秋時期的計然之策,將其引入課堂的教學環節,可以收到非常好的教學效果。計然之策的許多理念,都是同學們耳熟能詳的,因此系統地學習與講解這些經典典籍,與課堂教學的教材相配合,能夠有力地提供佐證與依據。在課堂教學中筆者還嘗試引入當今諸位投資大師的投資名言,供同學們參考與學習,既學到了知識,也為同學們提供了榜樣與努力的方向與目標。
(三)優秀學生的經驗交流與分享
在證券投資實務這門課程上,教師與學生的身份是隨時可以互換的。有的學生在證券投資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的經驗與成績,因此,適當的給予他們展示自己的空間與平臺,讓同學們相互交流自己的投資經驗與投資心得,分享成功的喜悅,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教學相長的作用,形成良好的師生教學氛圍與互動。
五、總結
在證券投資實務這門課程的課堂教學過程是一門需要理論知識與實務經驗相互配合、任課教師與學生相互配合、系統授課與專題講解相互配合等諸多方面協作完成的課程,本文粗略總結了自己在本課程授課環節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希望能夠得到一些有益而高效的教學方法與教學途徑。
作者:陳秀靈單位:天津城市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