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成本會計影響下的知識經濟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零存貨”成為可能在知識經濟環境下,企業的生產和營銷過程將普遍的融入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企業的整個生產經營系統將完全實現自動化,在這種情況下,原材料的供應、前后工序的相互銜接都將趨于協調,原材料、半成品、產成品等庫存就將消失,實現“零存貨”。
(二)新的制造環境將對成本會計產生巨大的影響面對企業新制造環境的影響,傳動的會計成本技術與方法如果繼續使用,將會造成產品成本計算不準確的問題,使成本控制也可能產生反功能行為。為了適應新的制造環境,成本會計核算也必然發生一系列變化。
(三)引起生產方式的改變在知識經濟環境下,消費者的社會需求將會多彩多樣,企業生產將強調產品的個性化,生產企業根據消費者的不同需要進行生產和經營。產品的主要生產特點是“小批量的單元生產”。
二、知識經濟對成本會計核算的影響
目前國際通用的成本核算方法是制造成本法,這種成本核算方法與現行的經濟環境相適應。但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對于現行成本核算環境發生了一定程度的改變,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逐步拓寬成本核算的內容在知識經濟環境下,知識已經成為了生產的主要因素,因此對于知識的投入和消耗也成為產品成本的主要構成部分。在知識經濟環境下,對知識資源的投入和消耗應作為自創的無形資產進行準確的計價和核算,并將該無形資產的價值攤入產品成本。因為在知識經濟環境下,有形資產價值在產成品中的比重會越來越小,如果無形資產不計入產品成本,則產品成本會嚴重失真。在知識經濟環境下,人力資源是企業的一項重要資源,人的能力的充分發揮與否、人力資源的利用程度往往決定企業的效益,而這些又取決于人力資源的素質。企業對人力資源的培訓支出在目前核算體系下計入費用,這樣會低估產品的成本,所以在知識經濟環境下,人力資源成本應該計入產品成本。
(二)改進制造費用的分配方法,引進作業成本計算法在知識經濟環境下,制造費用的內容和金額發生了很大變化,由于技術的發展,固定制造費用比重增加,勞動力成本則相對下降。如果仍然按照產品生產工時或者生產工人工資比例對制造費用進行分配,就會造成知識含量高、工藝復雜的產品成本偏低,而知識含量低、工藝相對簡單的產品成本偏高,造成產品成本失真。作業成本計算法不僅是一種成本計算方法,更是成本計算與成本管理的有機結合。作業成本法引入了作業、作業中心、作業動因、資源動因、成本動因等多個新概念,顯示了作業成本計算中各個概念之間的關系。作業成本法將資源按資源動因分配到各個作業或作業中心,然后將作業成本按作業耗用資源的情況,將資源耗費分配給產品。因此,對制造費用的分配使用作業成本法,這樣使得計算出來的產品成本更接近于真實成本。
(三)以產品成本中知識資源的消耗作為間接費用的分配標準在知識經濟環境下,由于勞動力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直接從事生產的勞動力大大減少,而從事知識生產和傳播的勞動力將大幅度提高。而且工業經濟時代那些直接從事產品生產和制造的勞動者,在知識經濟時代將逐漸由掌握科學知識和技能的高素質的勞動者或者由他們所操控的機器所替代。因此,在工業經濟環境下選擇以工人工資或工時作為間接費用的分配標準是合理的,但是在知識經濟環境下,產品成本的高低已經不取決于活勞動的多少而是取決于知識資源的消耗,所以在知識經濟環境下,知識資源的消耗將取代工人的工資或工時作為間接費用的分配標準。
(四)用分批法替代分步法、品種法的核算在知識經濟環境下,強調產品的個性化,生產企業根據消費者的不同需要進行生產和經營。產品的主要生產特點是“小批量的單元生產”。以前適用于大量、大批生產工藝特點的品種法已經很難在知識經濟環境下發揮作用,所以用分批法取代分步法、品種法的核算勢在必行。這樣才能發揮分批法核算的特點,體現知識經濟對成本核算要求。
(五)改變成本會計計量模式在知識經濟環境下,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市場環境的成熟,公允價值的獲取手段和獲取途徑呈現多元化的趨勢,這樣就可以使公允價值計量具有較高的可靠性。這時應當改變傳統的歷史成本計量模式,采用適應知識經濟的成本計量模式,以反映各類資產的公允價值。
三、結論
總之,經濟全球化已經成為當前的一個大趨勢,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知識經濟時代必然會到來,現代成本會計也會經受越來越大的挑戰。我們應該順應這個潮流,對成本會計理論和實踐進行不斷的創新,逐步完善成本會計理論體系,使其不斷的適應當前經濟發展的需要。
作者:王瑞峰單位:東北石油大學計劃財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