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五四精神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在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偉大五四精神的教育,可以充分加強當代大學生愛國主義、追求真理、追求進步、勇于突破精神、民主創新精神以及永久奮斗精神的教育,從而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大學生是祖國發展的主流力量和未來,本文就五四精神的重要內涵以及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進行研究,探究五四精神的傳承策略。
關鍵詞:五四精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意義
在紀念100周年大會上講到“當代的中國青年成長在中華民族發展的關鍵時期,有著中國社會對他們‘天將降大任于斯人’的期望和前所未有的成長機會。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發展的時期,對先進青年學者有不同的要求,期望他們不負社會的期待,傳承發揚先進文化精神,實現中華民族在思想和物質方面的復興”。百年前的時期,中國青年用他們的青春熱血譜寫救國救民的歷史,幫助民族脫離苦難;在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機遇下,國家經濟穩步發展,即將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祖國在國際的地位越來越重要,距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夢想更進一步,當代青年更要緊跟祖國的發展步伐,學習五四精神,發揚五四中的先進思想,為祖國的未來創造新篇章。大學生還處于青年初期,很多美好的品質尚未完全形成,很容易受到不良風氣的影響,很容易走向負能量的道理,因此需要學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來引導大學生積極向上,讓他們學會熱愛祖國。
一、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巴黎和會召開,中國代表團提出爭取中國的基本權益,但是遭到列強的拒絕。由此,引起了中國青年學生的極大反響,他們為了民主公平的待遇開始了游行集會。先進青年要求外交大使拒絕簽字,通過游行來表達反抗。經過新思想啟發的青年深刻意識到只有民主、科學才能拯救國家,于是以他們自己的方式來反對封建主義與帝國主義的壓迫,為追求美好生活而斗爭。他們深知列強的行為惡劣,意在壓迫中國,為了拯救即將消亡的千年大國,在5月4日,先進青年上街吶喊,展示他們保衛祖國的決心。北京青年學者的愛國示威運動激起了全國各地先進青年與基層工人的愛國情懷,紛紛行動支援,形成了全國范圍的追求民主反對封建的愛國運動,將愛國主義精神發展至極。
二、五四精神
1.愛國在中華民族的精神文明中,愛國精神是一個重要的組成元素。愛國在中華兒女的情懷中不是簡單的精神層面傳達,而是要把家國情懷深深地融入心底,讓自己的拼搏成就促成國家的強盛發展,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源于先進青年對祖國的深切熱愛,在祖國危亡時期,見人民生活在苦難中,知識青年開始覺醒,用自己的生命為祖國的生存開辟新道路。全民族高舉愛國旗幟,拯救人民、挽救祖國。新時代青年傳承五四愛國精神,要將其愛國精髓運用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中去,為發展新中國而斗爭,讓中華文化為祖國的發展提供精神養分。說:“愛國主義的本質就是將黨組織、國家和社會主義結合統一起來”。
2.進步表現出當代青年的愛國精神,同時還是一場追求先進思想的運動,他們利用思想救國,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主義,在精神思想方面改變祖國現狀。之后,新思潮在中國迅速傳播,將新的理論深入到國人的思想中,拋棄落后的傳統思想,在根本上挽救中國。五四青年追求進步、勇于進步的精神是當代青年應當發揚傳承的優秀精神。在新時代的環境下,形勢不斷發展,新的理論思想引導新實踐,新青年要謹記祖國的發展目標,學習新時代精神,在國家前進的路上不斷追求進步,用先進的技術、思想、理論來充實發展之路。新青年參與祖國的建設,要將祖國的復興使命作為自己的責任,奮斗為了國家的發展,拼搏為了國家的未來。
3.民主的另一個名稱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是愛國青年為了民主進行的一場反抗運動。五四之后,馬克思思想在社會發展,帶來了社會主義民主。隨后,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土壤上逐步壯大,進行得轟轟烈烈,雖然最后發現理論與實際不相符合,但是隨著共產黨的認識,結合祖國的基本情況,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一民主的制度保證人民的利益,得到國民的廣泛支持,在不斷的實踐中繼續發展創新。民主是五四追尋的內容,,更是當代青年要追求的內容,在制度開明的現代社會,要將民主精神發揚在每一個領域,使得人們能夠在開放自由的環境中發展自我,創造新的社會價值。
4.科學在五四之后,人民開始意識到科學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五四青年對民主自由的追求引發了社會各界人士對科學的認識。國人意識到只有先進的科學文明才能引導社會的進步,強調:“中國新青年要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觀點,將科學知識與文化技術結合,在學習中增長見識,在工作中鍛煉品質,用創新創造來回報國家的培育”。新青年要將五四中的追求科學文明精神傳承下來,運用在現代社會中,學會科學技術,學會最新的思想文明,避免閉關鎖國帶來的沉痛歷史再次發生。
三、高校思政教育傳承五四精神的路徑
1.優化理論教學設計理論上的教學雖然不是教學的唯一形式,也不是最科學有效的方式,但是綜合考慮來看這是最適合教學開展的一種形式,因此成為學校教育的主要模式。在進行理論教學時,教師要不斷優化課程,結合大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科學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學到更多的知識的同時學會思考。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時,要特別注重思想上的連貫,將政治思想與實際情況聯合起來,讓學生深入了解其中的內涵。例如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中的課堂學習前,教師要先讓學生全面學習新文化運動的知識,介紹當時背景下新文化的興起與發展,分析其歷史上的含義,引導學生理解是新文化的產物,是人們思想上覺悟的表現形式。又如在學習中國共產黨成立時,教師除了要介紹當時成立的社會背景外,更要向引導學生思考黨組織成立的思想背景,結合的思想新潮,讓學生體會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必然性。
2.重視開展實踐活動通過課堂理論的教學,學生往往無法對主要的精神思想產生真正意義上的領會,只有開展實踐活動才能才能讓學生牢牢記住其中的精神內涵。在思想政治教育課堂之外,學校可以課外時間,帶領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深刻感悟。例如,在清明節時期,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烈士陵園掃墓,參觀紀念館,通過真實立體的事物來讓學生感受到他們的存在,講解烈士們的故事,讓學生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來感受當時革命先烈們為祖國獻身的精神。在建黨節,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社區或養老院去進行義務活動,通過實際行動為人民服務,從而體會當時革命時代的人們的無私奉獻精神,向他們學習,形成科學的思想觀念。
3.加強校內日常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改變學生的思想,讓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利用課堂的理論學習與課外時間的實踐活動只能滿足部分精神的培養。學生的人格往往在日常生活中逐漸形成,學生遇上的每一件事都會對學生的精神思想產生影響,為了培養學生的正確思想理念,學校需要滲入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從生活中的各個細節處影響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在良好的思政氛圍中學習。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進入所有人的日常生活中,幾乎每個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會運用網絡,那么對于思想政治教育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方式進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
4.以五四精神的深厚歷史底蘊,增強青年愛國主義教育的情感支撐曾說,歷史是過往的再次呈現,歷史的回顧可以成為我們的導師,幫助我們在未來的路上找到自己,走好每一步。歷史與人類的精神文明息息相關,由于歷史事件的發生,才萌發了新的精神思想。就是個例證,中的五四精神,那些五四青年的行為為五四精神提供了完美注腳。愛國主義教育就是帶領學生重溫歷史,銘記歷史的過程,民族因為歷史文化而得以傳承發展,歷史就是一個國家的根,青年尋著根就能夠找尋到真正的民族內涵。歷史教育能夠幫助青年把握國家的發展,通過歷史的延續來增強愛國的情感支撐,回顧歷史,促進青年熱愛祖國。要重視歷史的教育,利用五四精神中深厚的歷史精神內涵來感染學生,將歷史真實地還原,帶領學生接觸事件發生的整個過程,從而激發出他們的愛國情感。利用歷史來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培養學生愛國情懷。
四、結語
新青年的理想和擔當決定著國家的未來前進,民族的希望寄托在青年學者的身上。在對青年的教育中要著重于引導他們熱愛祖國,堅信黨的領導,緊跟黨的前行步伐。中國青年要將自己的人生價值與祖國的偉大夢想結合在一起,奮斗為了自己更是為了國家的發展,為了民族的未來復興。要利用五四精神中的優秀部分來引導教育當代青年的思想價值形成,根據青年的成長特點,將五四的靈魂注入到青年的身體中,找準當代青年運動在黨和國家大局建設中的發力點,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懷,為社會的各個行業發展起作用。使新青年的時代夢想與國家的復興大任以及社會主義的全面建設聯系起來,促進國家更好更快地發展,最終實現偉大的中國夢想。
參考文獻:
[1]胡恒釗.西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特點及其借鑒意義[J].學術論壇,2010(05).
[2]涂濤,李文.新媒體與未來教育[J].中國電化教育,2015(01).
[3]楊勐,徐娟.新媒體時代“紅色微信”在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創新應用探索[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4).
[4]鐘榮樹.新媒體境遇下大學生思政教育探析[J].福建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5(04).
作者:趙鋼奇 單位:陜西警官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