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財務報表數據看企業經營風險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財務報表的實質是要盡可能滿足財務報表使用者的需求,財務報表中的指標繁多,數據量大且復雜,且報表中的數據總會出現一些人為造成的彈性空間來掩蓋真相,美化財務報表。這里我們主要討論的就是如何快速地揭開這層朦朧的面紗,通過發現異常的財務數據來盡早發現公司財務狀況出現惡化、經營方針可能出現問題的先兆,使報表的使用者能提前預估提供報表公司的前景,盡量避免踩地雷。
關鍵詞:財務報表;財務風險;經營風險
一、財務報表信息端
1.財務報表的使用者財務信息的使用者,可以是企業管理層、上級有關機構、注冊會計師、投資機構、投資銀行、公眾等等。總之是一群需要依賴于報表數據分析技術,作為進一步交易或做出決策的重要依據,讓工作更加有效率,以達成自己特定的目的。
2.財務報表信息的提供者財務信息的提供者不是狹義的財務人員,而應該是財務人員所在的企業、公司,也就是說,企業實體是財務信息提供源頭。與非上市實體比較,上市公司的相關信息相對更公開、完整、規范。
二、影響財務報表數據出現異常的因素
財務報表數據出現異常的原因很多,除去人為失誤造成異常的財務報表數據,更多的原因可能是財務操縱引起的數據異常以及企業經營狀況惡化原因,造成相關不正常數據反映在財務狀報表上。人為失誤造成數據異常屬固有風險,由于數據出現異常的突然性和數據間的不相關性,使報表使用者比較容易發現該類異常并規避相關風險。財務操縱引起的財務報表數據異常,通常的手段包括財務舞弊和財務粉飾。特別是上市公司,為了相關數據能迎合制度準則、標準,符合國家對上市公司的要求和監管,就會有部分企業通過虛構利潤為目的對財務報表數據進行操作,以達到操縱利潤的目的。這屬于系統性造假,違反了國家法律法規,要受到法律的約束和制裁,并且報表的使用者很難及時發現并有效的規避該類風險。
三、判斷財務報表數據異常的方法
這里我們所要討論的是基于企業正常提供財務報表的情況下,如何從財務報表上盡可能及早發現數據異常,并進一步揭露企業本身經營狀況可能出現問題的端倪,并及早制定策略,采取相應的措施,規避風險,這正是一般的報表使用者需要解決的。那么通過哪些方式方法來發現并簡單判斷這類風險呢?一般情況下,我們大致可以通過三種方法來進行簡易的分析。財務報表的科目鉤稽關系分析方法、財務比率分析方法和系列年度財務報表科目的分析方法。
(1)財務報表科目鉤稽關系分析通常可以從數據間的內在聯系找出蛛絲馬跡。例如,比較資產負債表中長、短期借款余額、大額存款等與利潤表中相關的財務費用是否匹配、和投資收益科目之間是否合理。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中相關科目推導出的結果是否與現金流量表的數據是否相符等來判斷財務報表數據是否異常。基于財務報表鉤稽關系分析主要是從財務粉飾和錯誤的角度來對財務報表進行分析。
(2)財務比率分析通常運用同一年度內財務報表上兩個科目之間的比率與行業默認的標準值進行比較,如果實際結構遠遠的偏離預期及行業標準,就需要找出主要原因及相關的外部環境因素來進行重點分析和判斷。我們通常運用的基礎財務比率包括償債能力分析、營運能力分析和盈利能力分析等方面。償債能力指標包括長期償債能力和短期償債能力。短期償債能力分析,主要側重于分析速動比率和流動比率等指標。在實際應用中,通常認為速動比率大于1,流動比率大于2為好;長期償債能力分析,主要側重于資產負債率、權益乘數、股東權益比率、以及負債股權比率等指標。在實務中,償債能力指標的分析還要結合不同行業的特點、企業性質、企業資產結構,取決于企業持續經營狀態下資產的變現能力和資產的融通能力等因素,不可一概而論。所以類似償債能力指標等相關指標,雖然都有公認的標準,但指標并不能完全反映真實的償債能力。在進行償債能力指標、營運能力指標、盈利能力指標等該類指標進行分析時,還要結合企業的實際和中國的現實進行綜合的分析。比如企業現金流量狀況、企業銀行的資信狀況、可利用的融資渠道等來進行綜合的判斷。同時使用比率分析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方面,幾乎沒有絕對客觀的標準;另一方面,僅限單一時點或期間的財務比率,基本無法對財務數據的質量做出準確的判斷。如果孤立地使用指標比率將會是毫無意義的,財務比率必須與其他信息一起被考慮,數據才會變得有意義。
(3)考慮企業業務模式變化的因素,通過系列年度財務報表中特殊指標的分析,判斷企業財務報表數據的變化是否合理,并進一步判斷企業的財務狀況及企業經營狀況是否正常,企業的資產質量是否優良。以資產負債表中應收賬款、短期借款和長期借款,利潤表表中營業收入、財務費用、凈利潤,及現金流量表中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投資活動現金流量凈額和籌資活動現金流量凈額這三張主表中幾個重要的指標為例,通過從幾個連續年度數據的比較這個角度來分析。分析財務報表數據是否“正常”,企業經營狀況是是否良好,企業資產是否優質。案例1從“ST中弘”財務指標數據看其企業資產的質量。ST中弘的負債從2015年141.7億元,快速飆升到2018年9月的382.29億元;財務費用也從分別從0.65億元、1.31億元,14.88億元,直至2018年9月份飆升16.93億元,已完全不可控。財務費用以不可思議的速度突然增加,同時到2017年它的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卻一直維持負值,可以基本判斷企業將會出現風險,而出現風險的方向應該是過度對外融資、過度對外擔保。現金流是企業的基礎,是企業的生命,員工發放工資、納稅、購買原材料、資產的更新換代都需要現金,它的來源不外乎來自企業的內部和外部。即使一家企業沒有利潤,但如果能產生現金流,這家企業依舊可以存在,但相反,如果只擁有會計利潤,卻不產生現金流,這家企業就不一定能存續下去。當然不同行業和不同經營策略的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的表現都不同,現金流量的質量標準是“正常”,而不是單純的越高越好,或者說以現金流量正、負為刻板的標準。但如果現金流量凈額持續、長期為負,或者經營活動凈現金流相對凈利潤突然下降,那肯定是需要關注并警惕其財務風險和企業的持續經營能力。因為這往往代表企業的主營業務沒有持續性或者甚至下降,產品銷售或資金周轉遇到了一定的問題,沒有主營業務的支持,企業的經營一定會出現狀況。從以上特殊指標的各年度的數據可以看出,該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凈現金流與凈利潤嚴重背離,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在各年度大幅度波動等情況,可以判斷該企業主營業務經營急劇惡化,自生缺少造血動力,對外擴張造成資金流斷裂。從該企業的財務報表數據分析,可以判斷企業的經營不正常,財務狀況急劇惡化,到最后退市也是必然了。案例2從“樂視網”幾個持續年度財務報表中可以看出,從2014年至2016年,公司投資活動現金凈額從15.26億元上升到96.75億元,投資急劇擴張。籌資凈額也從11.53億萬元上升到94.77億元,而經營性現金流卻從正的2.34億元下降到負的10.68億元,直到2017年度6.56億元。一家增速極快的公司,產品應該供不應求,如果出現回收賬款不力,經營性現金流凈額為負。很明顯,這是公司對外投資急劇擴張后,公司的主營業務沒有跟上,公司只能靠巨額對外籌資(增發、借款等籌資方式)維持生存。從樂視公司的財務報表數據分析,可以看出公司財務費用從2015年開始每年翻翻,基本可以判斷這是公司大規模的借款導致借款利息大增。而相比較之下,凈利潤卻沒有相應的同比例或更高的增長,甚至到了2017年達到了138.78億元,實際沒有任何主營業務凈利潤跟上。那么同樣,一旦斷了現金流,公司立刻陷入困境。同樣,這家公司也屬于對外投資急劇擴張,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差,財務彈性差,企業需要靠持續不斷的融資來推動持續經營,財務的安全性非常差,屬于缺乏“造血”能力而長期靠“輸血”維持的企業。如果在三年至五年報告期內得不到改善,勢必要引起企業陷入危機。與之同類的靠燒錢來維持公司運營的公司,最后都會相同的結局,公司一定會出現問題。這就是我們需要從財務報表指標數據分析,要引起警惕。評價企業、上市實體的財務質量,是建立在財務報表真實公允的基礎上的。剔除財務人為操縱的因素,在實務中通過對企業年度財務報表的科目鉤稽關系、報表科目的財務比率分析及系列連續年度的財務科目之間橫向、縱向、動態、靜態的分析,在錯綜復雜的外部環境中,我們大體可以簡略的判斷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狀況,對企業是否有持續性發展給出一個大致完整、有效的初步結論,并提前做好應對措施。
參考文獻
1.[美]蘇珊•漢森著,張永冀朱曼亞譯.管理者需要的財務智慧.機械工業出版社.
2.楊罡主編.財務報表審計案例分析.立信會計出版社.
3.葉金福著.從報表看舞弊財務報表分析與風險識別.機械工業出版社.
作者:尹文娟 單位:金華市自來水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