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財務報表粉飾行為與防范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公平化;平民化;營運能力;盈利能力;準確可靠
1.1報送虛假財務信息內容
報送虛假財務信息內容,例如財務會計報表向外報送和向企業內部報送的內容不一樣。與向內報送相比,向外報送的報表資產負債率可能會降低,自由資產和現金流量會增加,使公司從表面看起來處于良好發展的狀態[1]。
1.2利用關聯交易調節利潤
一般情況下,企業會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利用關聯交易調節利潤。(1)編制虛假的經濟業務,從而提高公司利潤。(2)沒有按照公允價值銷售給關聯方公司貨物,故意提高或者壓低價格,以虛增資產。(3)利用低利息或高利息的資金往來,調節財務費用。
1.3利用固定資產項目粉飾財務報表
固定資產能決定企業的生產能力,在資產負債表中,數據的真實性十分重要,所以一直是財務報表中進行粉飾的對象。(1)在《企業會計準則———固定資產》沒有出臺之前,固定資產的盤盈盤虧是計入“營業外收入”這一科目中的,而一些上市公司常常會在年終通過盤盈固定資產來虛增公司的利潤,一些小企業則會通過盤虧固定資產來達到避稅的目的[2]。為了杜絕避稅現象出現,國家已經出臺了新準則,例如之前固定資產盤盈是直接記入“營業外收入”的當期損益,現已改為記入“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2)固定資產的折舊問題。近年來,固定資產的折舊額不斷增加,雖然國家的新法則明確規定了8項折舊規則,但是由于規則的界限模糊,使折舊不能按時間準確計提,從而增加了折舊額。同時,很多企業以融資租賃的名義租進新設備,然后計提折舊,還有些企業以設備更新快為理由加速計提折舊[3]。
1.4利用長期借款粉飾報表
企業為了正常運營,保證資金正常周轉,就會向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借款,這時,企業可能會在財務報表中通過抬高利率來虛增利息。而國家對長期借款利息的費用化和資本化界限并不清晰,很多企業就會通過借款利息資本化來增加成本。
1.5利用成本項目粉飾報表
在銷售環節,企業可能會通過增加增值稅專用發票來抵扣進項稅。在生產環節,票據都是人工制作,有時甚至沒有票據作為做賬依據,這時企業可能會盡可能增加生產成本,通過沖減收入達到避稅的目的,而上市公司可能會降低成本(除了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
1.6利用跨年度調節利潤
一些上市公司必須在年末向股東報告當年的盈利情況、資產負債情況、現金流量情況等財務信息,同時年末又是一個會計年度的時間節點,因此一些上市公司就會利用時間差來虛增利潤。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在12月份通過虛開發票來增加本年會計利潤,而到了下一年再以質量不合格為由沖回上一年虛增的會計利潤,甚至有些上市公司會通過與第三方簽訂買斷協議或者與關聯方簽訂虛假合同的方式來虛增會計利潤。
2會計報表粉飾行為的識別
2.1分析資產負債
在資產負債表中,資產一般按照流動性大小排列,例如“庫存現金”“銀行存款”和“其他貨幣資金”就是按照變現能力的快慢來列式的。還需要注意這些貨幣資金的持有量,如果放置在企業內部的較多,資金就不能被完全利用,而如果內部的資金較少,容易導致資金供應不足。因此要根據行業和企業的具體情況,對資產質量進行分析。“交易性金融資產”是要看持有的目的與科目是否相符,是否為了近期出售。同時,看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與報表是否一致。“應收賬款”需要注意賬齡的長短和賬款債務人的分布,分布越散,賬款就越安全。還要看計提的壞賬準備比例是否前后一致。“持有至到期投資”對債券相關條款的履約行為進行分析,持有期內投資收益的確認。“固定資產”是否符合本行業的特性,構成結構是否合理和折舊政策。“在建工程”應當注意借款利息該資本化的資本化,該費用化的費用化。“無形資產”在初始確認時是研究支出還是開發支出,后續攤銷是采用加速折舊還是一般攤銷,以及無形資產的減值準備是否符合實際情況。
2.2分析負債
企業一般不會在報表上披露太多的負債,所以在分析資產負債表時,要注意企業是否存在故意不披露的負債。例如“應付職工薪酬”的非貨幣性福利是否有少記、漏記的情況,尤其應該特別注意辭退福利,計入“應付職工薪酬”的部分是否符合條件。“應交稅費”是否存在實際上已經形成納稅義務,但企業卻沒有入賬的情況,該科目中有沒有企業在未來會計期間本應繳納而未繳納的稅費。同時,也要看“長期借款”增加的部分是否與企業長期借款用途相匹配。
2.3分析所有者權益
在企業剛成立時,就應該注重對“實收資本”的管理,注冊資金是否到位,如果沒有到位,應該及時了解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分析“資本公積”的構成結構,明確是否在資本公積中混入了其他項目款項,通過故意降低企業的資產負債率來粉飾真實的財務狀況。“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構成了企業的“留存收益”,而“留存收益”是從企業往年利潤中提取出來的積累資金。
3財務報表粉飾行為的宏觀防范
3.1強化外部監控機制
強化外部監控機制,加強對企業的外部監控。會計信息失真與外部監管不力有緊密的聯系,因此需要進一步完善外部制度。外部監督人員應該秉著認真負責的態度對會計信息進行嚴格監管,例如審計、工商、稅務、銀行等國家機構。但是,這些機構在各自領域進行監督,沒有形成統一的監督體系。
3.2完善會計制度以及會計準則
我國要進一步完善會計制度,讓會計人員按照制度逐步進行賬務處理,而不能根據職業習慣進行判斷,做到邏輯縝密。
3.3加強對注冊會計師的監管力度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規模在達到一定程度后就會出現經營權和所有權分離,導致企業股東對高管不信任,這時就需要通過第三方,也就是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公平、公正的審計,注冊會計師也應該具有較高的職業道德。股東可以從審計結果了解公司的財務狀況和運營狀況。但是,如果將審計費用統一到一個監管部門,然后再由監管部門下發到指定的會計師事務所去審計,這樣就會發生質的改變。打亂分配結果,更有利于注冊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保持自身職業的獨立性,做到真正的“鐵面無私”。
4財務報表粉飾行為的微觀防范
4.1建立內部控制機制
國家會以全國的大、中型企業的會計制度為依據制定會計監督制度,但是監督制度也不是適合所有企業。因此,企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建立符合自身的內部監督制度,針對中小型國有企業,可以由會計行業建立一個專門針對這些企業的賬務處理公司,在進行監督時要將外部與內部相結合,企業的會計人員做好賬目后,再讓更專業的人員進行審核,減少粉飾的行為。
4.2防范債務重組造成的影響
大部分公司會利用債務重組手段來粉飾報表,說明債務重組不會真正改善企業的業績,只能粉飾財務報表。因此,在分析各個企業的財務報表時,應該將這些不法行為逐一排除。
4.3防止往來賬目失真的情況
在往來項目中,例如“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這些科目,可以利用函證來驗證財務信息的真假,因為函證屬于外部證明,可信度比較高。但是,也不能完全排除企業聯合函證所弄虛作假的可能。
4.4防范固定資產造成的影響
應該注意企業固定資產的折舊,明確資本化和費用化。同時,企業的會計人員應該熟悉法律法規,不能做逾越法律的事情。4.5防止長期借款帶來的危害根據銀行要求,每一筆長期借款都要在銀行有所記錄,可以根據這些記錄查詢企業經濟業務的真實性。銀行還會提供《銀行信貸咨詢系統一查詢結果》,表中會詳細列明每筆未還貸款的信息以及目前長期借款查詢和沒有結清的保函信息。
參考文獻:
[1]王君陽.財務報表粉飾的危害及治理對策[J].北方經貿,2018(6):79-80,121.
[2]劉雨黁.財務報表粉飾行為、危害性和有效防范[J].財會學習,2018(4):111.
[3]曹惠平.淺析公司財務報表粉飾行為及其防范措施[J].中國集體經濟,2014(33):126-127.
作者:許倩 單位:遼東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