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國際金融教程研究性革新與實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實施基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的研究性教學的內容
國際金融課程教學改革的重心是轉變教學理念,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在教學方法與設計上要遵循以下原則:(1)肯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主導地位的基礎上,更強調以學生學習為本位,教師的教學設計是為學生的有效學習服務的;(2)在肯定傳授書本知識的基礎上,更強調學生全面發展的思想,強調多元化的知識來源,而不應僅僅停留在書本知識上;(3)在肯定傳統教學方法的基礎上,更強調師生之間的交流,更注重學生的反饋,更重視動態的學習方法,更注重學生對知識的全面掌握。按照以上原則,在國際金融課堂教學中,需根據學科特點,積極進行教學手段、教學方法的改革與探索。
(一)案例導入案例導入也常被稱為問題導入,通過案例中的問題激活學生的思維,在輕松、自然的氣氛中把學生引入課程內容。在國際金融教學過程中,以豐富的案例、生動的表象,廣泛重大的影響或者其中的趣聞逸事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設置獨辟蹊徑的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在此基礎上進行核心內容的教學。理論部分內容掌握后,再讓學生對案例的認識從“看熱鬧”轉向“看門道”,思考其背后的原因和可能的影響,并聯系我國經濟金融的特殊性,分析啟示。這樣,既有助于學生對課本內容的深入理解、融會貫通,又使教師的授課更有深度與廣度。
(二)專題討論課堂討論是發揮學生自主性并使其最大限度地參與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策略。在討論中,學生必須思維、傾聽,做出判斷,從而形成自己的觀點,這使學生的思維受到啟迪,靈感得以凸顯,從而提出創造性的觀點。專題討論的一般策略為:拋出主題———提出主題中的問題———思考討論問題———尋找答案———歸納總結。教師在前兩個環節是主導,學生在中間兩個環節為主導,最后教師做主題發言,也可請學生代表做主題發言。這種方法主題明確,條理清楚,探討深入,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
(三)情景模擬情景模擬是通過對各種真實金融交易環境的模擬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進行實際操作能力的培訓。增強對金融市場和金融交易的感性認識及領悟能力。如:利用某些證券、銀行網站提供的在線模擬炒股、炒匯交易等免費資源模擬下單操作;利用學校現成的金融教學綜合模擬實驗室,模擬金融企業進行證券、期貨、外匯投資分析和模擬交易。到知名的證券公司、金融機構參觀見習。通過這樣逼真的“實戰”體驗,容易使學生對學習保持長久的興趣,增強對知識持久探索和求知的欲望,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學習的樂趣,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四)網絡教學國際金融課程具備的時代性特征本就要求教師和學生在學習時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優勢豐富教學內容,更新專業資訊。讓學生及時、全面地了解最新的國際金融信息和國內外金融理論的發展動態、及時更新金融數據和搜索教學資源,有助于學生對基本知識、理論、熱點問題有更全面的認識。除此之外,還可借助諸如網絡教學平臺、博客、QQ群等學生常用的學習、社交平臺廣泛與學生進行交流,將課堂搬到學生身邊,實現即時與學生溝通,隨時解決在課下出現的問題。
二、實施基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的研究性教學的總體方案及預期效果
(一)方案設計本課程將采用基于研究性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有形課堂與網絡課堂相結合、課內教學與課外輔導相結合、教師授課與師生研討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根據大綱要求的教學任務,結合章節內容特點,通過理論授課、案例分析、小組專題討論、課外實踐操作和網絡教學平臺運用多種方法完成課程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確定詳細的教學計劃和教學進度表,明確學生在各階段的具體任務,讓學生充分參與教學全過程。
(二)教學組織國際金融課程的教學內容具有涵蓋內容豐富、包含多個層面、線索復雜多樣、各部分知識多有交叉、與現實經濟聯系緊密、信息量大、專業性強等特點。因此,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限于有限的學時,很難面面俱到。教師在理論授課過程中要精心設計教學計劃,合理整合教學內容,以教師精講為主,做到點面結合,以點帶面,重點突出,層次分明。在小組合作案例分析和專題討論環節,教師扮演“導學、督學”的角色,學期初下發教學任務,明確本學期總體學習要求。在網絡教學平臺根據教學計劃按章節布置任務,任務中涉及的相關視頻、文獻資料、任務說明及具體要求均明確交代。學生基于合作性學習小組,合作完成案例分析及專題討論任務。任務完成后,教師負責記錄任務完成情況并根據學生表現給予成績評定。實踐任務環節由學生個人完成,教師給予實踐任務指導,由學生在課下通過網絡、專業模擬軟件等工具完成任務要求。
(三)課程考核課程考核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一種手段,也是檢驗教師教學效果的一種方式。“一張試卷定乾坤”這種傳統的考核方式結果往往是不客觀的,既不能真實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又不能反映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水平。因此,要把課程考核方式改革作為教學目標、教學思路、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方法改革的落腳點。鑒于國際金融課程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實踐性和應用性,要改變以單純閉卷筆試為主的傳統理論課考核方式,把總評成績分為平時成績、理論考核成績兩部分。其中平時成績通過課堂提問、課堂討論、小組專題報告、課后作業等形式進行測定,比重為總成績的40%左右,其中小組主題發言、案例報告、課堂討論表現是平時成績測定的重要依據。以小組的形式布置任務和組織討論,既可以使學生熟悉課題研究的基本程序,又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理論考核方式可采取開卷或閉卷,盡量減少機械記憶的考題,加大案例分析、材料分析和論述題的比重,考查學生對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及綜合運用相關理論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論考核成績占總成績的50%左右。通過考核方式的改革和創新,多角度和全方位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把考試變成刺激學生進一步學習和探究的手段。
(四)預期效果基于研究性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有形課堂與網絡課堂相結合、課內教學與課外輔導相結合、教師授課與師生研討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已經基本摒棄了“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促進師生互動,通過理論講授學生能夠系統地學習國際金融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及技能,通過小組案例分析、專題討論,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會自主學習,而且能積極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可以預見學生的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方面會有較大幅度的提高。通過實踐教學,能夠幫助學生了解貨幣運行規律,掌握外匯交易基本技能,培養運用現有知識、資源,分析、解釋現實金融現象與解決金融問題的能力。總之,研究性教學能夠使本課程的教學內容內化為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真正實現“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協調發展。
作者:李晶單位:石河子大學商學院統計與金融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