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互聯網金融下個人理財模式及風險防范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個人理財模式日趨多樣,在滿足居民理財需求的同時,也蘊含較大風險。本文在概括和梳理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個人理財主要模式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在此過程中面臨的主要風險,并從內部防范和外部應對兩個方面,探討了個人理財在互聯網金融背景下的風險防范措施。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個人理財;道德風險
個人理財,簡而言之就是管理好自己的財富。西方發達國家的國民理財意識較強,其個人理財起步較早,而且規模大、范圍廣,專業化程度較高。與發達國家的個人理財相比,我國的個人理財起步較晚,發展歷程較短,直至2005年,我國的金融理財市場才初步形成。伴隨著經濟發展和居民財富的逐步增加,居民不斷提升的理財意識和不斷增加的理財需求,促使我國個人理財在短時間內迅速發展,投資理財工具日趨豐富,理財產品的規模和種類迅猛增加。2013年,“余額寶”橫空出世,以其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以顛覆性的思維和創新型的方式重新定義了金融規則,其規模高速擴張,引發了整個金融理財市場格局以及理財模式的改變。
一、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個人理財模式
(一)傳統個人理財模式
在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到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等傳統金融機構,進行線下存款儲蓄以及購買理財產品、基金、保險,仍然是居民個人理財的主要渠道。據中國家庭金融調查數據顯示,教育水平不足、收入較低、戶主年齡較大、互聯網普及率低地區的家庭進行互聯網金融理財的可能性低于教育水平高、收入較高、戶主年齡較小、互聯網普及率高地區的家庭。
(二)互聯網平臺類理財模式
相較國內銀行偏低的活期和定期收益率以及動輒上萬的理財產品投資門檻,互聯網平臺類理財產品以其便捷的操作方式、自由靈活的投資期限、低至1元的投資門檻以及“T+0”到賬時間等明顯優勢,從銀行分流了存款及部分理財業務?;ヂ摼W平臺類理財,根據平臺業務領域的不同,主要可以分為四種類型:一是金服公司類,以螞蟻金服旗下的螞蟻聚寶為代表;二是電商類,以京東旗下的京東金融為代表;三是門戶網站類,以新浪旗下的微財富為代表;四是搜索網站類,以百度旗下的百度理財為代表。這四類互聯網理財平臺的共同之處在于:第一,在渠道建設上,充分尊重互聯網用戶的習慣,提供操作便捷的網站和手機APP,甚至有的平臺理財業務只能在手機APP上進行,如螞蟻聚寶、微理財,這種手機APP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縮短了投資者決策的時間。第二,平臺原始注冊用戶較多,對平臺具有較高的信任度和黏性,因此在其推出理財業務后能夠得到客戶的追捧,特別是一些收益穩定、風險低的產品更是出現了僧多粥少的局面。以螞蟻聚寶為例,原淘寶、支付寶的用戶可以使用同一個賬號,在螞蟻聚寶APP上實現余額寶、定期、存金寶、基金等各類理財產品的交易。螞蟻聚寶的門檻低、操作簡單,基金門檻低至10元,還有預約購買功能,投資者通過自定義產品期限、約定年化收益率,等待系統篩選匹配條件適合的理財產品,然后自動下單購買預約好的理財產品。另外,用戶還可以在APP上瀏覽財經資訊、市場行情,和其他投資者在平臺社區進行交流、討論。
(三)傳統個人理財線上模式
受到互聯網金融的競爭壓力,傳統金融機構將網絡作為個人理財業務的推廣渠道,主要發展為三種模式:第一種模式是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將其官方網站作為平臺,將傳統的線下個人理財業務拓展到線上辦理,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網上銀行。目前,網上銀行除了銀行的基本存儲業務外,還開通了基金、理財產品、外匯、債券、保險、貴金屬等多種金融理財業務通道。第二種模式是以直銷銀行為代表的直銷平臺模式。20世紀90年代末期,北美、西歐等一些經濟發達國家開始出現直銷銀行,由于其機構網點需求量少、經營運作成本低、員工隊伍少而精,相對于傳統銀行,直銷銀行能為客戶提供更有針對性的金融產品和更加快捷優惠的金融服務。目前,國內以一些城市商業銀行為主推出了直銷銀行,如浙商銀行、北京銀行等。但國內直銷銀行的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無法提供多種業務,產品面向與功能均有不足,僅具備基金代銷、余額理財等基礎性電子賬戶功能,而且其定位只是作為銀行的一個從屬業務進行經營,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直銷銀行。第三種模式是依托第三方平臺銷售理財產品,如保險天貓店。長期以來,國內的保險公司多采用線下銷售的形式,在對網絡渠道的推廣與利用上并不盡如人意,因此依托擁有巨大目標客戶群體的第三方平臺如淘寶等,銷售旗下保險產品,成為眾多保險公司共同的選擇。這種傳統個人理財線上模式,投資者雖然同樣是在傳統金融機構進行個人理財,但通過網上銀行等模式線上辦理,使投資者在辦理個人理財業務時,無需再奔波于各個金融機構,產品到期自動到賬,方便轉賬匯款以及網上支付結算。因此,這種模式也成為習慣在傳統金融機構進行理財的投資者的不二選擇。
(四)P2P網絡借貸
P2P網絡借貸是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的新興產物,是由非金融機構通過互聯網,為資金供求雙方提供信息的新型融資模式。據網貸之家、盈燦咨詢數據顯示,2016年網貸行業投資人數約為1375萬人,較2015年增加134.64%;2016年12月單月活躍投資人數達到411.88萬人,而2015年12月單月活躍投資人數為298.02萬人。國內P2P網絡借貸在短期內從產生直至爆炸式的發展,主要有如下兩個原因:一是資金流動性強。同其他理財產品期限單一、大部分不能提前變現相比,P2P網貸平臺投資期限的選擇更加多樣化,短到若干天,長到一年甚至三、五年都有,投資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資金情況進行選擇。此外,有的P2P網貸平臺開通了債權轉讓業務,資金的出借人可以將未到期的債權轉讓變現,提前收回資金;有的P2P網貸平臺甚至可以實現當天到賬。二是投資收益率較高且較為穩定。P2P網貸屬于約定利率的金融產品,其投資收益比較穩定;另外,與實際收益率水平較低的傳統儲蓄和銀行理財產品相比,P2P網貸投資的平均收益率可以保持在10%以上,即便扣除物價影響,其實際收益率也可維持在7%左右,這也是P2P網貸受到眾多投資者熱捧的主要原因。
二、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個人理財面臨的風險
(一)道德風險
道德風險是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個人理財面臨的首要風險,也是制約互聯網金融理財發展的重要因素。道德風險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互聯網理財平臺本身的道德風險?;ヂ摼W金融模式設計的初衷是平臺不參與融資行為,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一些平臺為了籌集自身發展的資金,構造虛假標,開展自融;有的平臺內部風控崗員工串通黑中介,進行產業鏈式詐騙;更有本身就以圈錢為目的的偽P2P網貸平臺或詐騙平臺。二是借款人的道德風險。目前,我國信用體系不完善,不同平臺的信用信息與社會信用體系無法實現信息共享,致使借款人的違約成本很低。
(二)流動性風險
參與互聯網理財的投資者目前主要是自然人,機構投資者參與度較低。與機構投資者相比,個人投資者的投資較為盲目,心理承受力更顯脆弱。一旦有任何可能危及資金安全的事件出現,比如出現平臺經營方的負面新聞報道,或者融資失敗,甚至項目回款時間稍微延遲,都會引起投資者內心恐慌,迅速將資金抽回。由于互聯網金融平臺的發展時間較短,不像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有一套完善的內部風控體系,這種類似于銀行擠兌的金融風險一旦發生,不僅會輕易地將資金鏈緊張的平臺擊垮,還很容易波及其他平臺,引發連鎖反應。
(三)信息安全風險
互聯網理財平臺在注冊時,通常都要求客戶提供真實個人信息,如身份證號碼、家庭住址、手機號碼等,如果要進行理財交易,還需進一步提供資金信息,如銀行卡號、卡片有效期等。但是在客戶信息安全保護方面,其技術手段卻很薄弱。相較于傳統個人理財模式,互聯網理財平臺一旦遭受計算機病毒或網絡黑客的攻擊,會更容易導致客戶信息泄露。而新興的手機APP快捷支付方式在給投資者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加大了賬戶資金被盜的風險。另外,也有少數缺乏行業道德的企業或個人會出售客戶個人信息以牟利。
三、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個人理財風險防范措施
(一)內部防范措施
1.加強自身學習,樹立正確的理財觀。處于不同財務生命周期的投資者,由于投資風險偏好、理財目標、個人收入等因素各不相同,在互聯網金融背景下,所適合的理財模式也大相徑庭。作為個人投資者,要積極學習金融理財知識,樹立正確的理財觀,摒棄通過理財一夜暴富的幻想;在選擇理財產品或理財模式時,一定不能盲目跟風,要結合自身的財務情況,選擇適合的理財模式。
2.提高風險意識,杜絕僥幸心理。風險與收益的均衡關系是市場競爭的結果,在投資理財中,對待風險要謹慎,這樣才能抵制高息誘惑,避免落入詐騙平臺陷阱,血本無歸。另外,理財要量力而行,切忌濫用杠桿,為了追求高收益而借錢或套現理財,避免讓自己陷入“經濟危機”,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3.分散投資,合理規劃。投資者應將可投資的理財產品按風險與收益的高低不同進行分類,把資金按照適當的比例,投放于不同的理財產品,并在投資期限上做好組合,制定合理的投資理財規劃。
(二)外部防范措施
1.加強互聯網金融平臺內部風險控制。首先,將客戶資金存管到第三方機構是保障客戶資金安全、防止平臺道德風險最有效的方法。2017年2月,中國銀監會正式《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對網貸資金存管進行了詳細、全面的規定。但據網貸之家、盈燦咨詢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2月,共有261家(僅占P2P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總數量的10.93%)P2P平臺宣布與銀行簽訂存管協議??梢?,仍有大部分平臺未將保障客戶資金的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其次,互聯網理財平臺還應高度重視網絡系統安全,通過提高加密技術、完善密鑰管理等手段保障網絡系統正常進行。最后,建立有效的內部人員管理體系,對可能出現的內部人員違規操作、內部欺詐、挪用資金等行為及時發現并處理。
2.加大行業自律組織的作用。目前,國內互聯網金融的行業組織主要是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其在行業自律方面的作用表現得并不明顯,各省互聯網金融協會會員平臺跑路事件時有發生。行業自律組織應發揮自律和協調作用,結合國內實際情況,制定完善自律公約,監督成員對規則的遵守情況,規范成員的行為,切實有效地維護互聯網金融秩序。
3.適度監管,構建有效的監管體系。國家對于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監管應以包容和鼓勵為主,監管措施也應根據互聯網金融不同的業務種類和不同的發展階段而定。首先,要加快社會征信體系建設,只有健全企業和個人的信用體系,才能有效降低互聯網金融虛擬性所帶來的風險;其次,互聯網金融的本質還是金融,要設定嚴格的準入條件,提高互聯網金融的準入門檻,并加強網絡平臺的資金管理,防范其可能出現的流動性風險;最后,還應盡快出臺并完善適合互聯網金融新業態的相關法律法規,對互聯網金融的不同業務明確監管分工及合作機制,構建有效的監管體系。
參考文獻:
[1]陳勇.中國互聯網金融研究報告(2015)[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5.
[2]吳曉求.中國資本市場研究報告(2014)•互聯網金融:理論與現實[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3]銀行業專業人員職業資格考試辦公室.個人理財[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15.
作者:鄧雪莉 單位:山西省財政稅務專科學校